天天看點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青海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

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散布着很多動人的傳說和奇特的民俗

“於菟”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種古老、獨具特色

富有生命力的珍貴曆史文化遺存

它就像時代縫隙中遺漏的一束光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圖源 西甯市文化旅遊廣電局)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村把跳“於菟”的人化妝成老虎的樣子。跳“於菟”不是民間節日中的獅虎表演,而是一種祭祀儀式,有着濃郁的原始文化色彩。

是以,年都乎村也成了人類文化學的考察地。

民俗風情

“於菟”在漢語典籍中是“虎”的别稱。跳“於菟”是年都乎村的土族村民每年必定舉行的隆重祭祀活動,目的在于驅除邪惡、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作為年都乎人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圖騰儀式,“於菟”已有數百年曆史,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圖源 中國新聞網張添福 攝)

年都乎村位于同仁市的隆務河畔。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跳“於菟”吸引着無數國内外學者、遊客前來一睹“真容”。

驅除邪惡帶來好運

在古代,老虎又名“於菟”,土族人相信老虎圖案可以驅除邪惡,并帶來好運。

被選中跳“於菟”的小夥子,要脫光上身、挽起褲管,由村裡的畫師用鍋底灰在他們的臉、上身、四肢上都畫滿虎豹斑紋,頭發也要紮成毛刷狀,形似憤怒的老虎。然後,他們腰挎刀具,兩手各持一根長杆,開始表演。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圖源 同仁市文體旅遊廣電局)

裝扮完畢的小夥子們開始在廣場上圍成圈,跳起“虎舞”,以示神虎之威風。

“虎舞”以鑼鼓伴奏,表演者輪流提單腿向前蹦跳。小夥子們手握長杆的雙臂或靜止不動,或反複上舉,或左右開合,這些姿态構成了舞蹈的基本動作。整個舞蹈凝重、豪放、粗犷,再現了古人因崇拜而模拟老虎姿态的習俗。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圖源 同仁市文體旅遊廣電局)

表演完畢,舞者就翻牆進入村民家,“肆無忌憚”地搜尋食物。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好馍馍,煮好羊肉供“神虎”享用。舞者找到食物後,會把食物銜在嘴裡,搖頭擺尾,做老虎吞食狀。如果村民家中有病人,他們還會從病人身上跳過,以示把病魔驅走。

小夥子們從村民家出來後,會聚集到村裡的巷道口。這時村民們把中間有孔的馍馍穿在他們手持的棍子上。吃飽喝足後,繞着村莊再次舞蹈。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這時候,人們放炮驅趕“於菟”。扮演“於菟”者在逃竄到河邊以後,砸開河面上的冰,然後用水洗去身上的虎豹花紋。在回來的路上,他們從茅火上跨過,表示這時候妖魔邪惡已經除去。

傳承與意義

“於菟”,是古老藝術文化的載體。以古樸、原始、獨特的舞蹈儀式特點,成為土族傩文化的“活化石”。這為進一步探索當代民族舞蹈的多樣性、融合性,提供了一個豐富而生動的執行個體。

不被遺忘的文明——“於菟”文化

2006年5月20日,土族“於菟”經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保護“於菟”對展示土族傳統文化的原創性和豐富性具有較大意義。

來源:西甯廣播電視台

監制:高照華

責編:劉幸海

編輯:馮麗晨、朱偉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