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辛亥革命元勳
黃興原名黃轸,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縣涼塘(位于現在的長沙縣黃興鎮)。
黃興5歲在父親私塾啟蒙讀書,8歲在蕭舉人的私塾讀書,11歲師從退休翰林周笠櫵,1893年入城南書院,1898年調長沙湘水校經堂,複選調武昌兩湖書院深造。

1902年,黃興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去日本留學。因沙俄強占我國東北,黃興與各留日學生組織一支“拒俄義勇隊”,準備赴東北抗擊沙俄,結果卻遭到了清政府的極力阻止。這個時候,黃興意識到,反帝必須反清,于是毅然放棄留學,回國開展反清革命。
1904年2月15日,黃興在長沙成立革命團體華興會并擔任會長。1905年7月,黃興與孫中山在日本相識。随後兩人就革命團體和反清問題達成一緻。當年8月20日,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同盟會成立後,黃興更是策動和上司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1908年,黃興率中華國民軍南路軍200餘人在廣西欽廉上思一帶,相繼與2萬餘清軍鏖戰40多天,以少勝多,七戰七捷,威名大震。
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爆發。黃興身先士卒,親率敢死隊百餘人,猛攻清廷兩廣總督署,雖被槍彈擊中右手食指中指,仍堅持戰鬥,最終因敵衆我寡,起義失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黃興于10月28日抵達武昌,11月3日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在黃興指揮下,起義軍在漢口、漢陽與清軍血戰,堅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為各省響應武昌起義赢得了時間。
1911年12月中旬,黃興被各省代表會議推舉為大元帥,但黃興堅持應由孫中山來擔任大元帥。在革命過程中,黃興始終堅持孫中山的上司地位,甘當配角。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黃興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4月,黃興被委為南京留守,6月,辭去南京留守一職。
1913年7月底,南京讨袁戰事失利,黃興由上海避走香港,後去往日本。為促進黨内團結,一緻讨袁,黃興于1914年6月底前往美國等地。在此期間,黃興多次緻函革命者,敦促興師讨袁。
1916年7月8日,在國内各界邀請下,黃興歸國抵上海。但由于積勞成疾,他于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時年42歲,1917年4月15日,國葬于長沙嶽麓山。(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