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退亡北方後因缺乏技術且明朝進行貿易封鎖而無法制造必需品

開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國。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号“大元”,至元九年(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是中國曆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從開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開始計算為162年, 共五世十一帝。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建文四年(1402年)。

元朝中後期政權頻繁更替,政局混亂,再加之元朝實行嚴格的階級分層,數量最多的漢人被劃分為最低等的階層,并且對漢人實行一系列的限制,是以引發了元末的農民起義。

朱元璋大肆進攻,導緻蒙元節節敗退,後退居蒙古草原,被稱為“北元”。

蒙古退亡北方後因缺乏技術且明朝進行貿易封鎖而無法制造必需品

明與北元對峙圖

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不僅是政治地位急劇下降,就連經濟及最基本的生活也無法保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蒙古人連生活必需品鐵鍋都無法生産了。(這情況直到嘉靖年間俺答汗兒子脫脫用武力威脅要求和平互市才結束)

說到這裡,可很多人無法了解,鐵鍋是很簡單的生活用品,蒙古人不至于吧?可就是闆上釘釘的事實,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其中的原因。

明朝對蒙古進行貿易封鎖

元朝嚴苛的等級制度使漢人不堪重壓,最終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元末農民起義,北元被迫退至蒙古大草原。

由于蒙古人生性彪悍好戰,經常騷擾邊境,燒殺搶奪,是以明朝出台政策,嚴禁蒙漢邊境貿易。後來出于懷柔安邊政策的需要,開設了馬市。

馬市是明朝廷在邊疆的東部和北部開設的交易場所,至于開設在大明西邊的是茶市,雖然也交易戰馬,但跟馬市是有差別的。

明朝在邊境開設了五處馬市與遊牧民族交易:開原南關馬市、開原城東馬市、廣甯馬市、大同馬市、宣府馬市、延綏馬市、甯夏馬市。但馬市上禁止交易的物品有:兵器、銅鐵、硫磺等。“禁市兵器、銅鐵。”是以,蒙古的各種生活物資奇缺,包括日用品的鐵鍋。

蒙古退亡北方後因缺乏技術且明朝進行貿易封鎖而無法制造必需品

馬市

嘉靖朝前的蒙古人缺乏鑄造鐵器的工匠、冶煉的技術以及裝置。

中原早在武丁二十五年(前1300年),就已經開始使用鐵器,比如商朝鐵刃銅钺,不過那時是隕鐵。周宣王二十八年(前800年)的虢國玉柄鐵劍,則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冶煉鐵器,這标志着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然而蒙古作為遊牧民族,制造業一直都嚴重落後于中原。他們是在蒙元進入中原後,蒙元統治者對漢人實行剝削,是以才有了比較富足的生活用品。而這些鐵制品都是由中原制造的,蒙古人根本就沒有掌握鑄鐵技術。是以,當他們退居蒙古草原後,嚴重缺乏鐵器鑄造人才。最主要的是,蒙古人就根本沒有冶煉裝置。

蒙古人缺乏鑄造鐵器的原料,沒有探礦、開礦、冶礦技術

明朝建立後,蒙元退居蒙古草原,以往靠剝削漢人度日的時光一去不複返。

蒙古人的産品是馬匹、毛皮、肉類、奶制品、及少量的駱駝等畜牧業産品。馬市上,明朝提供的最多是絹、布、糧食,少量的靴、襪、氈帽、銀鈔等。

蒙古人要換回鐵器、鐵料等,隻能是蒙古人與民間私自交易的二次交換,因為鐵類物品屬于違禁品,這代價就高很多了。

蒙古退亡北方後因缺乏技術且明朝進行貿易封鎖而無法制造必需品

鐵鍋制造

而且蒙古人根本就沒有探礦、開礦、冶礦的技術,也就無法自己找礦冶煉了。蒙古人的打鐵技術雖然尚可, 但是,卻不會冶煉技術,難成無米之炊。

而制作鐵器的原料卻很匮乏。在元朝時,這些原料是來自蒙漢之間的貿易交換。但是明朝後,為了防止蒙古人打造武器入寇作亂,故禁止邊疆貿易鐵料,這導緻蒙古鐵器原料奇缺。據記載“以武器為例,頭盔一頂相當于駝一峰或其他牲畜九頭,腕甲一對相當于牲畜五頭,矛一支相當于牲畜五頭,甲胃一領(包括頭盔、腕甲在内) 相當于牲畜九十頭,進階刀劍一把相當于牲畜九頭,中級刀劍一把相當于牲畜五頭,弓和箭筒相當于三九牲畜。”

作為戰略物資的鐵制品都這樣緊張,何況是鐵鍋呢。

戰争頻發,時局混亂,經濟衰退

北元時期,蒙古各部落之間戰争此起彼伏,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戰争也頻繁發生。時局混亂,經濟嚴重衰退,導緻民不聊生。故,人民就無法安定生産,各種物資無法供應,各種技術無法發展。 是以,蒙漢戰争時,蒙古人搶奪的首要物資就是鐵鍋;或者一些人幹脆就向漢人投降,來中原生活。

是以,那時候,剛剛隻會造個蒙古刀的蒙古人,就造不出技術更高的鐵鍋了,也沒有鐵料去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