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冠狀病毒大流行危機中的新興技術:10個用例和未來展望

冠狀病毒大流行危機中的新興技術:10個用例和未來展望

作為新興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我們深知物聯網(IoT)、增強和虛拟現實(AR、VR)、人工智能(AI)、無人機和機器人技術的諸多好處。是以,我們不禁要問:如果現在我們正在經曆COVID-19大流行,大多數新興技術已經廣泛可用呢?今天的戰鬥會有多大的不同?

如果有的話,他們本可以使我們為戰勝病毒爆發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并以最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犧牲為代價。我們已經确定了十個這樣的用例,它們可以在當今以及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内幫助人類進步。

讓我們逐個來看:

在家工作/在家學習

當然,我們有許多電話會議工具,例如Zoom,Webex,Microsoft Teams。但是,如果我們持續在網上工作幾個月,那麼這種經曆可能會變得無聊、彷徨,甚至令人沮喪。

VR将大大改善體驗。在虛拟環境中舉行會議将有助于我們與同僚互動并有效協作。

呆在家裡的同時保持健康也是虛拟現實的一個願景,想象一下與其他相關成員一起參加虛拟瑜伽課。目前,已經有幾款價格合理的頭戴式耳機可供選擇,但内容和軟體還沒有,并且由于我們仍處于5G之前的時代,是以VR體驗将不如5G。

遠端技術支援

理想情況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應避免旅行和參觀工廠、偏遠地區或擁擠的地方,因為他們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險。然而,他們的實際存在是需要在現場,他們不能擺脫手動控制必要的裝置。

物聯網通過使用安裝在機器上的特殊傳感器和增強現實技術,通過覆寫現實世界和專家提供遠端指導,可以幫助解決維護問題,遠端執行機器控制,人工智能甚至可以預測機器何時需要維護(預測性維護)或何時可能遇到問題。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大幅度減少實際通路,有助于保護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時提高裝置操作層面的效率。

最後一公裡配送和城市物流

随着疫情的全面爆發,物流和快遞人員在城市裡四處奔波、挨家挨戶地運送産品時,簡直是在冒着生命危險。

無人機和機器人(街頭機器人)是一種成熟的替代方案,已經在世界的某些特定地區發揮了作用,比如公司和大學校園裡有自主的穿梭車,一些醫院使用無人機進行輸血的緊急空中轉送。

可以使用勞工在附近(例如本地倉庫)附近進行操作和控制,而不必與可能被感染的人直接接觸。

通過服務化管理不确定性和固定成本

在緊急情況和危機時期,公司和消費者将難以為他們使用不足或根本沒有使用的服務支付貸款和月租費用。解決這個“陷阱”的方法是對一切進行服務化。服務使用者和資産使用者将按結果或每次使用付費。

例如,一家提供制瓶裝置的公司會根據他們生産的瓶子數量向客戶(一家制瓶公司)收費(每個月的最低費用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協商)。假設酒瓶的需求減少,那麼由于服務化,葡萄酒品牌的成本也會降低,進而形成一個更可持續的模式(甚至在危機/虧損/利潤共享和流通的情況下循環)。

另一方面,抗菌凝膠瓶的生産商将由其生産裝置供應商按每瓶收費,這意味着由于冠狀病毒,其供應商将獲得增加的需求中的一些額外價值。在這種不确定性和危機時期,服務化模型更加公平和适用,同時也向企業發出信号,表明他們将繼續投資于資産和裝置。

健身房和其他休閑活動中心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它們可以按課程/使用量(線上或離線)收費。

庫存管理

你可能看到過有人搶劫超市貨架的畫面。連鎖超市需要采取額外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

随着商店開始對每位顧客出售的商品設定限制,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已經創造了潛在的解決方案。智能貨架、智能冰箱、視訊分析和端到端連接配接的供應鍊可以幫助零售商應對其規劃中的不确定性,甚至緩解客戶因恐慌而出現的極端行為。

幾年前,美國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在其購物車中安裝了物聯網追蹤器,以減少經常發生的盜竊行為。也許現在是時候考慮将這一做法推廣到超市貨架上的家用必需品、消毒液和其他任何現在超賣的東西,以更好地管理庫存,阻止囤積行為。

公共場所衛生紙和抗菌凝膠的防盜解決方案

一個智能連接配接的廁紙架聽起來就像一個笑話,直到最近員工和顧客開始從辦公樓和公共場所偷偷帶着廁紙出門。啟用物聯網的廁紙架可以鎖定紙張,并在紙張快用完時發送通知,或在紙張架受到破壞時發出通知,這可能是這一時期的一個極好的解決方案。

在家中的遠端醫療和保健

在不久的将來,智能手表和健康追蹤器将廣泛可用,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将能夠在不使用侵入性裝置的情況下監測溫度,糖尿病,心跳。

此外,隻要醫院的健康IT系統可以與患者的可穿戴裝置和移動裝置進行通信,患者就可以選擇在感到不适時将實時和曆史資料發送到醫院。

這樣,冠狀病毒或其他疾病的診斷就可以更有效地規劃,并在有限資源的最佳配置下進行。智能連接配接的醫療裝置,如家庭智能呼吸機,結合視訊和可穿戴裝置,可以幫助患者在家中進行監控,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指導,甚至可以在他們需要護理人員時通知他們,并将他們送往醫院。

醫療用品的3D列印

呼吸機對于感染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我們的衛生系統并非旨在應對這種規模的大流行,是以,即使是最先進的醫院,現在也普遍存在短缺問題。

在冠狀病毒造成的供應短缺問題上,3D列印技術可能是一種救星。用3D列印機提供重要的醫療用品,比如替換閥門。一家名為Isinnova的意大利公司就是這麼做的,他們把3D列印機帶到米蘭的一家醫院,生産出缺失的瓣膜,供應給意大利北部布雷西亞的一家醫院。

5G

盡管仍處于試驗初期,但5G網絡切片(5G的一項重要功能)将為最需要的地方配置設定正确的網絡資源,并實時甚至預測性地調整連接配接性。

當地醫院、救護車和護理人員以及市政當局可以在一個平台上互相協作,并在實時情況發展時接收最新消息。

例如,智能救護車内的醫護人員可以遠端接收醫生的指導,并使用增強現實技術來接收有關如何做的更直覺的資訊。所有這些5G用例已經在英國,中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地區進行了測試,我們希望在幾年内将它們投入商業使用。

現在開始非接觸式

直到最近,觸摸屏一直是首選的使用者界面(UI):在智能手機、顯示器、甚至門上,等等。然而,冠狀病毒從受感染表面傳播比通過空氣更容易,這一事實使得身體接觸感覺像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已經有其他不需要任何實體互動的UI可用。

語音已經赢得了觸覺使用者界面的青睐,特别是通過智能音響和數字助理。随着人們将自己限制在室内,智能家居功能将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智能音響的語音功能也将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

除了語音之外,生物識别技術及其在眼睛/面部識别中的用途是裝置中的另一項功能,例如使用面部圖像識别來解鎖電話或付款。普及率最高的是中國,但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潛力巨大。

可穿戴裝置,如用于支付和其他使用案例的智能手表(通過語音或近距離互動實作),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與表面的實體互動。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并不真正需要創新上的突破。這些用例和工具中的大多數都已經存在,隻是沒有我們在目前疫情大流行危機時期所需要和希望的那樣廣泛可用。

這場危機會推動新興技術的更快采用嗎?

直到2019年,對許多人來說,投資新興技術被認為是件好事。新興科技領域的先行者們正尋求實作成本節約和更高效率,這是正确的。

從2020年起,企業在物聯網、AR、AI、雲等投資方面将開始評估除這些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确實,對于任何潛在的投資。整體情緒正在發生轉變,對新興技術的看法也在轉變。

這一新的叙述将考慮可持續性、公共衛生和安全,以及遠端提供和使用服務的能力,以及技術在多大程度上幫助我們适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并抵禦意外事件的沖擊,進而建立彈性。

對事物的這種新觀點不僅将推動新興技術的更快采用,還将激發我們所有人建立更美好的世界。

原文連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