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2億失眠人群,「入眠」想用數字療法解決失眠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我國睡眠研究會2016年報告顯示:我國失眠人群有5億多人,其中慢性失眠人群2億多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家庭裡都有人存在失眠的困擾。

面對龐大的失眠人群,我國的睡眠醫學起步較晚、睡眠醫生較少、治療手段單一,許多患者處于未就診或亂就診狀态。

失眠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的危害,增加焦慮、抑郁、慢性疾病等的發病率,極大地影響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因如此,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助眠産品,從乳膠枕頭到保健品,從智能硬體再到助眠App。

36氪近期接觸的「入眠asleep」,推出了一種全新的AI數字療法,目前入眠asleep的小程式已經上線,對标海外的數字醫療公司Pear推出的數字處方藥Somryst,目前國内還沒有同類産品出現。

究竟是一種怎樣新穎的療法呢?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數字療法。通俗地說,就是用數字技術進行治療,醫院可以像開處方藥一樣,把數字軟體開方給病人。

入眠asleep正是以數字療法為目标來設計的。采用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CBT-I),針對慢性失眠中認知、行為和心理進行幹預和重建,調節睡眠節律。不依靠藥物等外力可以做到輕松入睡。

這是一種國内外首推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常見于醫院專業診療。但是,醫院診療的缺點在于,患者要每周到醫院挂号面診,每次費用接近千元,價格高昂。

關注2億失眠人群,「入眠」想用數字療法解決失眠

失眠治療決策系統+動态幹預=千人千面的治療方案

與之相比,入眠asleep相當于把醫院的治療“搬”到線上,用AI治療師代替醫生線上診斷,根據不同的個體因素制定千人千面的解決方案,使用chatbot對話形式,對使用者進行評估、監測和方案調整,應用睡眠限制療法、刺激控制療法、認知療法、放松療法、睡眠衛生教育等進行治療。

這樣的優勢是,每個方案都是有針對性的。使用者每天線上輔導15分鐘,随時随地可以治療。而且因為線上治療節省了人力成本,使得費用較低,相比線下診療每次千元的價格,入眠asleep預計定價為終身499元(目前已經公測上線,公測期間免費治療)。

關注2億失眠人群,「入眠」想用數字療法解決失眠

圖檔來自asleep

三月底開始,入眠asleep開展了實際患者測試, 85%的使用者有顯著效果,平均2周左右解決入睡困難,即2周左右将平均60分鐘入睡時間調整到平均30分鐘内入睡。接下來,入眠asleep還将與北大醫院睡眠中心共同展開臨床科研合作。

作為定位為專業數字醫療的企業,入眠asleep正在申請NMPA認證。數字醫療的優勢在于,不占用醫療人力資源,具備遠端可及性和便利性,可以直接應用于醫療場景。

美國的電子處方藥Somryst,已經在今年3月通過了FDA準許,成為FDA準許的第一個數字處方,也是慢性失眠領域的第一個數字處方。海外産品的成功獲批,帶給國内醫療很大的激勵和借鑒意義,國内尚無同類競品,入眠asleep率先走在申請審批的道路上。

不過,醫療審批始終需要數年的周期,那麼眼下入眠asleep打算如何盈利呢?

創始人劉曉剛表示,入眠asleep會先切入消費場景,走2B2C和2C兩個路線。特定一些普遍有失眠困擾的人群:例如失眠高發的孕産婦、以及失眠率高達70%的哺乳期女性,又如易失眠的減肥人群等。睡眠品質與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焦慮抑郁強相關,是以這類人群會有更強烈的治療需求。入眠asleep會從這類場景獲客,在這些場景中尋找B端合作方,按比例分成。同時,入眠asleep還會通過微信公衆号、抖音、快手、微網誌、知乎、SEO搜尋,直接面向C端獲客。

除了軟體治療,入眠asleep還會搭配助眠硬體産品,以增加複購率。待積累到一定的使用者規模後,再考慮挖掘資料價值。

核心團隊方面,創始人劉曉剛具備16年網際網路産品設計管理經驗,曾擔任騰訊、金山雲設計管理工作,是原華米科技醫療健康業務資深産品總監,帶團隊搭建華米醫療健康業務,負責小米手環的軟體業務,實作華米雲端芯的戰略。積累了關于人體健康資料硬體采集和資料分析的專業經驗,以及豐富的醫療和醫生資源。

目前,入眠asleep正在開展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500萬元,出讓15%股權,其中60%用于産品研發和NMPA認證,其餘用于醫療研究和産品營運。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6-19

本文作者:蔡姝凝

本文來自:“

36kr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