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技術是抗擊冠狀病毒流行的強大盟友

物聯網技術是抗擊冠狀病毒流行的強大盟友

我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在COVID-19大流行之後,世界将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在對付一種一旦抗體戰勝它就會消失的病毒?我們研究的是像HIV或肝炎這樣的慢性感染嗎?如果是慢性的,攜帶者能在不出現症狀的情況下感染其他人嗎?

除了病毒的不确定性,我們還必須應對這樣一個事實: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夠應對長期封鎖。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在尋找一種方法來放寬限制,同時避免再次出現感染的風險。

公司正在削減成本并走向數字化。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意味着裁員和歇業。最好的情況是,雇用軟體開發顧問的服務來使他們的系統适應虛拟辦公環境。

無論企業和城市采取何種戰略,都必須從長遠考慮。一年的封鎖可能不可行,但專家認為,社交距離至少會持續到2022年。

使用智慧城市和應用程式追蹤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從路燈到市民的所有事物都連接配接到一個單一的網絡基礎設施,這是前所未有的大量資料收集的門戶。

南韓首都首爾是一個成功轉型為智能城市的典範,也是物聯網技術在應對疫情方面威力巨大的典範。

3月16日,南韓基于其“智慧城市資料中心”基礎架構啟動了一個新系統。有了它,流行病學研究人員可以迅速收集并确認冠狀病毒病例以及潛在的傳播媒介。這個過程通常非常緩慢且耗時。

在實時資料收集的幫助下,南韓已能夠将每天的新病例數從900減少到90以下,并将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所有這些都無需依靠封鎖和旅行禁令。

由于南韓的系統會自動将流行病學資料與家庭和工作位址進行交叉引用,是以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對他們應該在何處以及如何集中資源以避免病毒傳播方面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

相比之下,谷歌和蘋果公司(Apple)則在一片批評聲中推出了一套功能類似的藍牙接觸追蹤系統,如果使用者與确診的COVID-19病毒攜帶者有過接觸,該系統會向使用者發出警報。

問題是,與智能城市的應用程式相比,這些應用程式要求營運商在應用程式上标記自己,這并非每個人都願意這麼做。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人們可以從你的智能手機發送的藍牙信号中收集多少個人資訊。

改變醫療環境

我們都在思考COVID-19,這并不意味着其他疾病和狀況已經消失。醫療系統正試圖找到一種方法,在應對大流行的同時仍然照顧每一個病人。

遠端醫療一直以來都不受歡迎,但是随着目前的情況,越來越多的醫生建議通過應用程式對患者進行預篩查,然後再去診所。

例如,MaNaDr是一款來自新加坡的遠端醫療應用程式,已有超過100萬患者使用。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報告的症狀做出診斷,并建議采取措施,包括在需要的情況下派遣一輛救護車來接他們。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全球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崛起。在美國,智能裝置正在從人們的家中收集數十種身體名額,如血壓和心率,并将它們上傳到雲端。這些服務會在患者值異常時提醒醫生。

在更大的範圍内,這些名額被饋送到基于模式進行預測的AI。 例如,社群平均體溫的上升可能預示着疾病的爆發。 是以,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其他有關方面可能會将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社群上。

自動化與未來

公司最關心的問題是尋找保持工作流程正常進行的方法,而物聯網将在未來幾個月中發揮重要作用。資料顯示,盡管在大流行的前幾個月對物聯網解決方案的興趣有所下降,但對物聯網改造解決方案的投資卻有所增加。

我們可以說,對物聯網缺乏興趣與物聯網本身沒有任何關系,而是公司采取了觀望的态度,直到他們明白自己必須應對什麼。改造技術的激增表明,市場正在關注可快速部署的自動化和連通性。

改造遠非完美。大多數人有一組特定的需求,這些需求不一定與預包裝的産品相吻合。在未來的幾個月中,我們可能會看到提供定制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軟體開發顧問的數量激增。

如果我們要從曆史中學到東西,那就是技術一直是抗擊流行病的強大盟友。我們正在适應一個未知數衆多的新世界,而物聯網可能是我們解決這個難題所需要的。

原文連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