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薛嶽能頂住日本人,咋就守不住個海南島?大兄弟您說笑了,這兩件事是一個人做的,而且都是防守,但有可比性嗎?

一個是内戰,一個是外戰;一個是軍民一心,一個是軍民兩不相幹;是以啊,這就跟孫猴子一樣,前腳大鬧天空好不得意,想咋鬧騰就咋鬧騰,後腳碰上如來,卻連個如來佛的手掌心都逃不出去。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當然您要是想繼續了解實際情況,接下來咱就掰扯掰扯這個事。

三次進攻長沙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這事咱得把時間線拉長了來說,先說說日本人這頭的事,不然說得不全乎。

話說,日本人自打明治維新之後,那國力也是蹭蹭的往上長,拿下琉球,攻下北韓半島,跟腐朽的清政府打了一個甲午海戰還打赢了,小心髒直接就膨脹變成了野心了。

後來跟是和俄國人打,和德國人打,便宜那是撈了不少。

再往後,一戰那會,俄國沒了,站起個蘇聯,歐洲那幫子人看見蘇聯那是人見人煩,趁着蘇聯還很弱小的時候,直接出兵幹預蘇聯的内戰。

日本人更是沒放過這個大好機會,自己掏出十萬大兵,九億日元也參與了這場圍獵,結果死了三千人,毛都沒撈着。

但這野心一點都沒有少,回過頭來就侵占了東北,還拉來溥儀建立了僞政權,這小日子過得好不得意。回頭就一步步的走上了,全面侵華戰争。

可咱也沒法子,那個時候咱也亂不是?全國各地軍閥,軍頭到處都是,蔣介石忙乎着攘外必先安内,對外抗戰他就擰不成一股繩。

當然這裡頭也有日本人的兵強馬壯的原因,畢竟多少年的養精蓄銳了,日本就等着這一嘚瑟呢?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幹的那些個事,那叫個天怒人怨。

走那燒到那,走那殺到那,老人婦女不放過,連個小娃娃見了都要捅死,後來更是制造了南京大屠殺。

日本人想得倒是挺好,他是想通過這種戰争的威懾力,不放過一草一木的屠殺,恐吓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投降。

那麼中國人的反應呢?日本人的算盤算是砸鍋了。

日本人雖然在戰場上,還是一步步的得寸進尺,将大半個中國變成了淪陷區。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但明眼人都能瞅的出來,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的損失也越來越大,甚至讓中國在整個過程中,打了幾個漂亮的反擊,您比方說台兒莊血戰,萬家嶺大捷等等。

雖然數量不多,但有亮點總比沒有亮點來的痛快,至少打破了什麼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到了武漢戰役的時候,日本人的傷亡更是達到了二十五萬七千人的地步。

本來日本人就是一個島國,為了準備這次全面侵華,士兵都是拔尖中的拔尖,這種傷亡日本人是承受不住的,直接導緻了日本人的戰略進攻部隊不足。

列一組資料,您體會一下。

武漢會戰那會,日本人聚集了三十萬兵力。第一次長沙會戰這就十萬多一點,到了第二次長沙會戰十二萬多一點,第三次長沙會戰,這就變成了六萬多一點。

咋樣吧嗒出味道來了嗎?

越整越回去了,這就是為什麼說武漢會戰是抗日戰争的一個轉折點,讓抗日戰争進入到了雙方對峙階段的一個原因。

日本人真心打不動了,為侵華戰争的資金儲備都用光了。咱别的不說戰前日本人準備了四十多億日元,到這點上,外彙就剩下兩萬馬克了。

是以日本作為進攻方,在長沙會戰中,可以說是強弩之末了,跟那秋後的螞蚱一樣,就隻能蹦跶幾天而已。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那日本人為嘛發動了太平洋戰争,偷襲了美國人的珍珠港?”

您這說就是另一個話題,咱就稍微的說明一下。

戰争潛力這玩意得靠壓榨,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時候,他是将全國最精銳的那部分力量給擠出來投入到戰争當中去了。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就連招兵把人都分成甲乙丙丁四個等級,人家就招甲等兵。

打太平洋戰争的時候,日本人又把全國什麼戰五渣都擠出來了,什麼甲乙丙丁,隻要能跑能跳他都招呼進去了。

是以就顯得日本人的兵員開始充裕起來了,這 也是為什麼在第四次長沙會戰的時候,日本人聚集了三十六萬軍隊,進攻咱三十萬守軍的事情出現。

當然第四次長沙會戰,咱輸了,但輸是輸了,日本人也無力繼續南下了,這就是事實,日本人進攻中國大的戰役基本上就沒有聽說過了。

好了,咱對日本人分析得也差不多了,大家夥知道,長沙會戰那會日本人屬于強弩之末,進行最後的掙紮而已。

反過頭來,咱再來瞅瞅中國軍隊。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首先一點,中國的軍民被日本人這一打,團結起來了,沒多少人願意當亡國奴的,當然這裡頭不包括大漢奸汪精衛之類的人物,什麼曲線救國,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盡往自己臉上塗金子了。

而薛嶽作為一員大将,綽号老虎仔,很早就加入了同盟會,跟着孫中山先生參加了北伐,後來跟是成為了國民黨的一員重要将領。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薛嶽也是主動請纓,那也是戰功赫赫。

最為出彩的他打了兩個戰役,一個是萬家嶺大捷,另一個就是長沙會戰。

萬家嶺大捷算是武漢會戰中的外圍戰鬥,他是咱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對日本軍隊發起的一次戰略反攻。

因為這個時間點上,中國已經被逼到絕路上了,從淪陷區内撤離的人,物資,各種裝置都彙聚到了武漢,這要是頂不住日本人的進攻,這些東西全得毀在武漢了,那麼日後撐過漫長的對峙期就更加的艱難了。

是以這場戰役,您别看是以武漢命名的戰役,他的戰場擴張到了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是個省份的區域。

那麼當時薛嶽是第一兵團的總司令,指揮的南浔鐵路線和潘陽湖沿岸的防禦工作。

在接下來的萬家嶺大捷中,薛嶽調來了十萬大兵,經過十天十夜的戰鬥,殲滅了日本四個聯隊,一萬五千日本人報帳了,為此蔣介石獎勵每一名參戰将士五萬元。

武漢會戰,咱的戰略任務完成,将彙聚到武漢的所有東西都拉走了,這就主動地退出了武漢,武漢會戰結束。

這次會戰結束之後,長沙成為了下一個雙方膠着的地方,那麼因為薛嶽在武漢會戰中的突出表現,是以在蔣介石就任命薛嶽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還兼任了湖南省主任委員以及省主席的位置。

軍政一體全壓在了薛嶽的身上了,薛嶽的擔子可一點都不輕松。

這不,日本人喘了口氣,緩了緩,又聚集出十萬人帶着一百多架飛機和三百多艘軍艦,這就分成六路進攻長沙。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瞧見沒攏共才十萬人,他就分成了六路。

說道這裡,咱得插上一小段。

啥内容呢?第一次長沙會戰是在日本人輸掉和蘇聯人的諾門坎戰役之後發生的,是以第一次長沙會戰,更加像日本人輸了之後,要找一個出氣筒出氣,給自己打一打掉下來的士氣而已。

對于這一戰,薛嶽的自信心那是相當強勁,可作為國民黨的領頭人蔣介石,不打算守衛長沙,退到湘南這塊進行抵抗。

咋說呢?蔣介石的軍事才能有是有,但大家夥都有目共睹。這回薛嶽算是頂住了壓力,說服蔣介石長沙這塊就得死守。

其實這一戰,來犯的日本兵不多,整個軍民一心,打死日本人這基本成了一個全體共識的大目标了。

武漢會戰的餘威還在,至少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隻要狠勁去打日本人,就算是輸他也能撕下他一塊肉不是,隻要逮住機會去撕,日本人不是馬更加不是駱駝,再怎麼肥壯,總有被撕穿了的時候。

最後一個就是戰法恰當,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不和敵人硬碰硬,誘敵深入,後退決戰,一個天爐戰法,這就算是把日本人給焖到火爐裡頭可勁的燒。

咱就說最後的結果吧,按照蔣介石的說法:“此次湘北戰役,殲敵過半……舉國振奮,具見指揮有方,将士用命。”

最終犒賞每一個參戰将士十五萬元(這是第一次長沙會戰)

等到了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時候,擱了一年,這中間蘇德戰争爆發,日本人還帶着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惱怒,糾集了十二萬日本人,發起了這第二次長沙會戰。

還是那老酒裝新壺,老戰法一個天爐戰法又把日本人給裝了進去,這一次殺敵四萬。

擱了兩個月,日本人又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這一次日本人疲态就出來了,六萬人的兵力沖上來傷亡五萬多人。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最後崗村甯次不知道杵在哪裡說了這麼一句話:“撼山易,撼薛将軍難!”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日本人的實力打從淞滬會戰之後,就開始走了下坡路了,雖然看起來氣勢迅猛,但他的傷亡人數是在不斷的增加的,最終武漢會戰成了壓死他進攻勢頭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日本人揮霍完他最後一點外匯存底,在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前就發動了偷襲珍珠港。

日本人的窘境可見一斑,而且中國軍人在戰争也在學習戰争,本來就是弱兵,老兵越打越多,至少知道了打仗到底是個啥意思了。

一降一升之間,日本人可不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其實日本人但凡有點子力量,您感覺他不會接着打下去嗎?他還會沒事去惹美國人,這不有毛病嗎?

那麼到了薛嶽防守海南島的時候,薛嶽雖然也是防守,但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軍民一心這一條是在解放軍的手裡,薛嶽可不占這一條。國民黨那會人心惶惶的,從解放戰争開始,就看見他們跑了,您基本上就沒有瞅見過他們打過幾次勝仗。

咱别的不說,就說解放戰争期間,前腳還是國民黨的士兵,被俘虜沒有多少天,整個士兵的面貌都煥然一新了。

蹲在國民黨哪裡,能不露頭打槍,他們都會窩在戰壕裡頭朝天放槍,等到成為解放軍的時候,一個個成了小老虎,都往前頭擠,子彈迎面打過來都不怕。

後來淮海戰役,那明明是蔣介石占了優勢,不論是人數還是武器裝備,解放軍在打這場戰役的時候,還有點看不清戰争結局的樣子。

結果一旦開打,解放軍壓根就不用擔心後勤,上了戰場給解放軍運輸物資的老百姓,比解放軍還多。

有的老百姓,鞋走壞了,明明自己運輸的物資裡頭就有鞋,沒舍得穿,硬是光着腳将物資推了上去,那可是大冬天啊!

是以國民黨和解放軍孰高孰低,那是一目了然,都不用怎麼掰扯這事。

一百多年的戰争史,中國老百姓想過安穩日子迫切的心裡,誰能體會得到。

是以天時地利人和,國民黨您估計他占了那一條?民心所向啊!

薛嶽在這種大趨勢之下,不敗都沒有道理可言!

再說,薛嶽防守海南島,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個孤島,打赢打不赢的,就他手裡那幾顆棋子,想要得到外援,别想了,蔣介石困守小彎彎都沒援兵,哪裡能顧得上海南島。

薛嶽的天爐能頂住日本人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為什麼守不住海南島?

就國民黨那會的士氣,就算是薛嶽有死守的心,國民黨的士兵有沒有這都兩說,畢竟在之前的戰役當中,國民黨的士兵差不都就被打秃噜皮了,士氣都是一個問題。

是以最終海南島戰役,迎來的結果,薛嶽敗退帶着幾萬人回到了台灣。

當然這是軍事上的事情。

您再看看薛嶽,他本身的性格比較直接,畢竟有才能的人總是這樣的。

而蔣介石那最不喜歡的就是違逆自己的人,薛嶽的戰功是赫赫,但蔣介石不喜歡,最終會導緻薛嶽在國民黨内部被排擠,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是以這是曆史和人民選擇了解放軍,這個結果不是一個薛嶽就能扭轉得了的。

其實北韓戰争要是能遲點爆發,小彎彎何嘗不是囊中之物呢?

縱觀解放戰争,您其實不難發現國民黨的将領總是有一個外戰内行,内戰外行的圈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