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5G、AI、工業網際網路 兩會代表都說了啥?建立健全5G科技創新體系多措并舉破解5G成本難題打造富有特色的良性AI生态鍊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因疫情而延後的2020年全國兩會在5月21日拉開帷幕,特殊的背景下,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成為兩會代表們最為關切的時代命題,5G、AI、工業網際網路等也是以受到了無與倫比的關注,成為代表們的提案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話題。衆多兩會代表紛紛建言獻策,出了多項寶貴建議。

關于5G、AI、工業網際網路 兩會代表都說了啥?建立健全5G科技創新體系多措并舉破解5G成本難題打造富有特色的良性AI生态鍊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

當然,不僅是兩會代表對這些新技術寄予厚望,國家對此也是無比重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預算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援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包括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資訊網絡,拓展5G應用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5G”和“新基建”,對相關行業發展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資訊通信行業要以“新基建”為契機,加速提升技術創新綜合能力,加快5G、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前沿技術的研發程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搶占發展制高點、掌握發展主動權。”

如此高的關注度下,兩會代表們針對5G、AI、工業網際網路都提出了哪些提案建議,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下盤點。

建立健全5G科技創新體系

過去40年,我國實作了移動通信技術在消費側的全面普及,推動了移動網際網路産業的蓬勃發展,并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如今,5G“超大帶寬、超廣連接配接、超低延遲時間”三大新型特性推動移動通信技術開啟了從消費側向生産側全面滲透的程序。

“5G将成為社會資訊流動的主動脈、産業轉型更新的加速器、數字社會建設的新基石,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資訊通信行業範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

然而,楊傑指出,在5G發展的過程中,圍繞5G的科技創新協同不足,制約5G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應用普及。在基礎理論方面,目前5G相關基礎理論研究主要停留在通信學科内部,難以充分滿足面向工業生産高精尖領域對确定性性能保障的需求;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國部分技術儲備相對薄弱,網絡安全和産業鍊安全水準需要進一步提升;在互補型技術方面,目前5G同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仍處于“單兵作戰”模式,缺乏融合創新,新一代資訊技術“組合拳”效應發揮不足。

為此,楊傑建議建立健全5G科技創新體系,促進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鼓勵和引導多方廣泛開展交叉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加快培養5G緊缺的高端、複合人才;鼓勵企業積極探索5G新型技術路線,開展5G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援領先企業利用5G融合技術,加速推動5G與互補性技術的融合創新。”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移動總經理楊劍宇也建議要聚焦5G産業上遊的高端晶片設計、制造、封裝關鍵,出台政策吸引鼓勵資金、人才等關鍵要素加大投入,通過內建電路大基金、高端晶片重大專項重點扶持和公關,培育我國在相關領域的骨幹企業;通過不同層次人才的廣泛引進和培養,為相關企業、研究機構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撐;借助5G新型産業帶來的基于和廣闊的内需市場,夯實半導體制造産業的工業基礎,實作自主可控,重塑産業生态。

多措并舉破解5G成本難題

5G的建設成本也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也是讓營運商倍感壓力的問題之一。

楊傑指出,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營運成本大幅躍升,影響5G建設部署進度,拉高社會使用成本。在建設成本方面,5G單基站成本是4G的2-3倍,覆寫相同面積相對4G所需基站數量更多;在營運成本方面,5G基站平均能耗更高,約為4G的3倍左右;在裝置部署方面,目前5G基站及相關網絡、管線裝置面臨選址難、進場難,道路、樓宇、杆塔和電力等配套設施重新改造等問題。

為此,楊傑建議,多措并舉破解5G成本難題,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同發展。推動公共設施及社會站址資源的開放共享,推動5G與新型基礎設施統一建設規劃、融合部署和協同發展;在财稅、補貼、考核等領域給予電信營運企業更多5G優惠政策;引導新型材料、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企業加強與通信行業的跨界合作。

對此,楊劍宇則建議,将5G基站納入各級城鄉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并在控制性、修建性詳細規劃中嚴格落實;提供“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5G網絡建設涉及的規劃、建設、土地、環保、無線電等行政審批程式;完善法律法規,推動高鐵、機場、地鐵、高速等交通樞紐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機關等相關公共資源,向5G基站建設開放,解決基站選址、進場、建設、維護等難題;出台電費優惠政策,協調供電企業加快直供電改造,有效降低5G建設營運成本。

打造富有特色的良性AI生态鍊

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際競争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不斷深化的應用場景和資料流是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獨一無二的優勢,那麼如何建設可以承載巨大AI計算需求的算力中心,就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彎道超車的關鍵要素。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今年特别提出了《關于推進智算中心新基建,加速産業AI化的建議》。建議指出,未來承載AI計算需求的就是智算中心。智算中心就好比電廠對外提供電力服務,可以對外提供各種算力服務、資料服務和AI服務等,讓人工智能計算力易于擷取和使用。是以,智算中心應采用開放的模式,由政府指導建設甚至主導建設,出台建設指南和标準,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保證智算中心的規範性、有序性,確定各智算中心之間的标準統一和互聯互通。

孫丕恕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正處于“AI産業化”向“産業AI化”更新階段。相較AI産業化,産業的AI化是"冰山的水下部分",将産生一個高達萬億規模的大市場。

考慮到産業AI化需要配備相應的算力環境和生态體系才能持續創新,孫丕恕還建議,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重點圍繞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挑選重點城市,以城市為載體建設基于智算中心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彙聚人才和産業資源,打造富有特色的良性AI生态鍊。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針對AI提了三項提案,李彥宏表示,國家應加快打造具備國際領先水準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加強人工智能基礎和應用人才培養,推進各行業積極應用自主可控的開源深度學習平台。同時,還應大力推進智能雲工程,支援開放平台的建設,以此加速産業智能化。

此外,李彥宏建議要加強探索城市智能交通營運商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此外,要加快交通路網車路協同智能化改造。不僅如此,還要建設全國性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平台,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

在教育方面,李彥宏認為疫情加速産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将重塑人才結構,應鼓勵各行業從業人員通過繼續教育豐富能力,适應經濟發展趨勢。

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

2019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關于印發“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22年,将突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5G+工業網際網路”的産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盡管如此,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傑指出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存在“四大難”:一是“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改造起步難;二是傳統制造企業的内網改造難;三是5G工業晶片和模組批量商用難;四是産業鍊面臨軟硬體“卡脖子”現象。

對此,鄭傑建議,要進一步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一是加強龍頭示範項目引領。二是加快工業企業5G内網改造。三是加速推進5G終端産業成熟。四是加緊壯大“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産業鍊。

不僅如此,針對“5G+工業網際網路”,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移動總經理陳力認為,複雜的應用場景也加深了融合的難度,且5G與工業網際網路在助推智能制造轉型的過程中也面臨着諸如5G跨界融合不充分,5G與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綜合型人才缺乏,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标準、資訊安全、平台責任、資料保護等内容的法規體系不完善等挑戰。

基于此,陳力建議:一是積極推動跨界融合。二是深入推進法律法規配套制度建立。三是健全人才隊伍建設。四是強化工業資訊安全保障體系。五是加強合作交流和經驗總結推廣。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5-26

本文作者:易歡

本文來自:“

51cto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