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戰“疫”學子:科技築牢“防疫牆” “互助文檔”溫情傳

西安戰“疫”學子:科技築牢“防疫牆” “互助文檔”溫情傳

維護“疫情互助文檔”已成為高永凱的日常工作。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西安1月8日電 題:西安戰“疫”學子:科技築牢“防疫牆” “互助文檔”溫情傳

作者 楊英琦

“作為大學生,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掌握了許多技能,但我們不應該隻滿足于此。”在積極參與戰“疫”志願者工作并建立起“疫情互助文檔”後,“00後”高永凱對記者表示,“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讓疫情結束的日子早點到來。”

2021年12月23日零時起,西安小區(村)、機關實行封閉式管理,至今,該市依然處在疫情防控關鍵期。但突如其來的“疫”霾并未打亂西安學子的生活,一群年輕人努力用知識“拼圖”築起了校園裡的“防疫屏障”。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高永凱就讀于通信工程專業,他以一份“疫情互助文檔”開啟了自己的“抗疫之路”。高永凱介紹,2021年12月23日至今,他一直在做文檔的維護工作。從最初的防疫物資統計到校核心酸檢測點實時情況,這份文檔的持續更新,也不斷延續着同學們互助抗疫的溫情與力量。

西安戰“疫”學子:科技築牢“防疫牆” “互助文檔”溫情傳

張玉鑒正在示範如何使用選餐小程式。 受訪者供圖

“疫情防控期間,我把學校近期即将舉行的線上講座和活動都放進文檔,友善同學們了解最新資訊。同時,文檔還設有問答闆塊和物資統計,幫助大家及時解決問題。”高永凱欣慰道,目前,“疫情互助文檔”通路量超過30萬人次,已成了疫情防控期間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寶典”。

“疫情互助文檔”步上正軌,高永凱又琢磨起更有效的“疫情互助”新方式。在與多個同學的合作下,他們建立起資訊聚合平台,通過網站可視化、高性能檢索等方式将資訊整合,并添加了校核心酸檢測排隊時長的預估功能。“目前該平台不僅可以通過網頁通路,也可以通過小程式進行通路,可傳播性和便攜性都更高了。”

與高永凱一樣,就讀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張玉鑒也選擇了“科技抗疫”,助力校園的疫情防控。“目前每間宿舍隻有一人能在規定時間内出門帶飯,在食堂點餐的時長、人流量和效率變得十分關鍵。”張玉鑒表示,封控管理後,隻有學校食堂是同學們最常去的地點。

“許多同學和我一樣,有選擇困難症,尤其在看不到菜單的情況下,這對負責帶飯的同學在外停留時長造成很大影響。”張玉鑒想起和同學在選修課制作的小程式,“我發現這款程式可以解決選餐問題,于是略作修改後上線使用,希望幫助大家提高排隊效率,也維護好食堂的秩序。”

小程式内含食堂菜單,有效節省了同學間的溝通成本。上線第一天,這款小程式有4191人次使用,張玉鑒租的伺服器“崩了”。“院長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後聯系了我,并把學校的伺服器借給我,小程式才重新正常運作。”張玉鑒坦言,自己沒有想到能切實幫助這麼多人,“我感到很自豪。”

“這是同學們共同的努力,并不能歸功于我一個人。”無論是設計小程式,還是建立互助文檔,高永凱和張玉鑒不約而同地懷着同一個想法。“我們學校的同學都非常友善、團結。很多同學我們并不認識,他們卻主動要求參與進來。為大家做一些實事,他們不求回報。”

“老師曾告訴我,要‘科技向善’。在我看來,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為抗疫出一份力,是件很浪漫的事。”高永凱說。

如今,“疫情互助文檔”與選餐小程式仍在使用中,且不斷更新着。當記者打開“疫情互助文檔”一欄名為“西安加油”的闆塊,在滿頁的留言祝福中,一行紅字尤為鮮明:“西安加油!我們一定可以迎來長安常安!”(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