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法老時代以來,每當一個大型項目正在建設中時,就很難(即使不是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在任何給定時間現場有多少人。他們整天在哪裡? 他們什麼時候到達的? 他們什麼時候離開的?
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表示,在過去20年中,制造業每年的生産率提高了3-5%。 但是,大約四分之三的受調查項目延遲營運,幾乎所有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都延遲和/或超出預算。
幸運的是,麥肯錫公司繼續指出,這是可以解決的,而且一些簡單的動作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通過投資适當的技術和現場執行,可以使營運品質提高大約50%至60%。麥肯錫公司表示,在最佳情況下,建築公司可以通過建議的改進措施來大幅提高其利潤率。
如今,平均而言,勞動力占項目總成本的41%。這是最大的單個項目支出。材料(39%),工程(15%)和管理(5%)構成了其餘部分。顯然,勞動力是影響建築成本的最大杠杆。這也是唯一可以預測的可變成本。是以,當項目延遲運作時,盡管還有許多其他變量,但這可能是人工和相關營運問題的結果。如果您無法準确地衡量勞動力,就無法改善它。
可穿戴裝置在建設項目管理中的作用
幸運的是,已經開發出了低成本的可穿戴技術來被動跟蹤勞工出勤情況,同時顯着提高了工作場所的安全性。無需充電或開機的裝置可以連接配接到個人防護裝置(PPE),例如安全帽或安全背心,進而将從業人員連接配接到雲中托管的員工監控解決方案。
此類員工管理系統使經理能夠在現場緊急情況或疏散期間立即向所有人負責,确定人員是否在禁區内并确認他們是否穿着合适的個人防護裝備。這些解決方案還可幫助確定建築勞工的工作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事故和錯誤最常發生。 同時,總承包商和項目經理可以擷取實時或定期報告,詳細說明出勤,現場時間和其他重要的生産率名額,作為項目延誤的預警系統。此外,當這些解決方案不使用GPS而是使用現場跟蹤器接收系統時,從業人員可以放心,他們隻會在項目上被跟蹤,而永遠不會在場外被跟蹤; 是以,他們的隐私權受到尊重。
如今,建築業高管面臨的問題是:你是否願意效仿通用汽車在1975年的做法?當時通用汽車知道有可能大幅提高生産率,但卻選擇不實施這些措施。或者, 你是否願意效仿豐田的做法? 他們選擇提高生産率,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
一些建築公司已經選擇了他們的道路。您會選擇哪一條路?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