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基建”時代,物聯網産業“加速度”行業整體:預期增速加快重點領域:部分領域的優先發展契機業務模式:産品化與無人化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2020年初,新冠肺炎“黑天鵝”不期而至。疫情之下,經濟不可避免深受影響,于是從2月中下旬開始,中央與地方政府密集發聲、釋出投資計劃,力促“新基建”發展,旨在短期内“穩投資”、中長期為社會經濟深入發展提供“新賦能”。

“新基建”時代,物聯網産業“加速度”行業整體:預期增速加快重點領域:部分領域的優先發展契機業務模式:産品化與無人化

物聯網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在“抗疫”中發揮出極大價值。物聯網迎來了發展轉折點,預期在行業增長速度、重點領域的發展,以及業務模式上都有變化。

行業整體:預期增速加快

根據國内相關研究機構資料,近年來國内物聯網市場增速穩定在20%~25%,但筆者預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期及“新基建”的時代,增速将達到25%~30%,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

首先,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物聯網業務爆發性增長,在固化需求後,得以邁上加速增長軌迹。在疫情中,體溫檢測、居家隔離監測、小區安全管理等需求大增,不可否認,部分市場将在疫情後退潮,但仍有部分需求将得以固化。一是暴露痛點,需要修補完善的,如智慧醫療、應急管理等;二是應急項目上馬後,發覺效果良好,值得大範圍推廣的,如智能社群廣播等;三是應急項目為局部工程,可以擴充為整體解決方案的,如在小區電子圍欄基礎上,發展整體智慧小區。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新技術、新産品落地,為産業打開新空間。例如無人送貨車、醫療機器人等,它們或者應該在實驗環境中得到更深入測試,或者是在努力尋找首批種子使用者。疫情一來,它們立刻奔赴“戰場”,大展身手;疫情之後,前期的示範為它們打開了新市場空間。

再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假期”,給衆多長期在日常雜事中忙碌的經營決策者以充足的“放空”思考時間。“活下去”是短期命題,但借助于物聯網等先進手段,深層次解決問題、尋找價值空間,亦成為思考要點,為長期發展布局。

最後,在“新基建”中,物聯網是核心要素,是受益比較大的領域。一方面,新型基礎設施的七大領域中,物聯網相關的數字基礎設施占據其四(5G、大資料中心、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能),同時能源基礎設施(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交通基礎設施(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也需要物聯網等賦能;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是方向,“新基建”是底座,各類物聯網相關的終端、應用等将随之發展。

重點領域:部分領域的優先發展契機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所展現出的需求或痛點,以及“新基建”的要求和影響,筆者認為物聯網優先發展的領域,将聚集在以下方面。

首先,物聯網基礎能力的更新。一是5G領域的能力提升,比如基礎網絡建設、面向行業的5G專網建設、MEC等關聯能力建設、全網集約控制能力、5G晶片模組的供給能力等的提升,進而支援了5G物聯網應用。二是工業網際網路底層設施建設,包含辨別解析平台,面向工廠、工業園區的邊緣網絡,行業使能平台等。三是物聯網資料聚合及應用平台,小型平台可以是一個小區、一個園區平台,進行封閉式資料應用,大型平台可以是整合城市的資料中心,實作開放應用。四是各類新技術會注入到物聯網底座中,比如人工智能提升網絡營運效率及資料處理能力,區塊鍊提升資料傳輸安全性,物雲融合實作了整體性XaaS的模式。

其次,物聯網助力産業新基礎設施形成。“新基建”旨在為社會經濟賦“新能”,物聯網是最底層設施,但其能夠帶動新設施發展,也能夠實作對傳統設施改造。具體而言,第一,在新設施發展方面,物聯網確定相關設施建設成效到位,例如無人機、無人配送物流系統、無人化防疫系統等無人化配套設施,光伏、生物質能、清潔供熱、垃圾發電、高端制造等新興産業配套設施,以及面向上述領域的智慧産業園區配套項目。第二,在傳統設施改造方面,物聯網是實作轉型的助推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農業、智慧警務、智慧消防等傳統設施的智慧化更新;軌道交通、冷鍊物流等的交通運輸短闆問題解決;核電、特高壓、充電樁、加氫站、锂電創新等的能源行業短闆問題解決;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行業的短闆問題解決;老舊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的更新換代。

最後,新型物聯網行業應用的落地。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問題,需要借助物聯網方案加以解決,例如高附加值工廠的無人化生産、智慧醫療的擴容、人員與物資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二是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産品與方案所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價值,值得在疫情借助之後加以推廣,如社群智能廣播、無人配送車輛、無人清掃車輛等;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中,有衆多的終端或應用被緊急上馬,疫情之後,需要有擴充方案,確定其能夠繼續被使用,例如對5G紅外測溫裝置、居家隔離監控裝置的再利用;四是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的項目實施,這是“新基建”的衍生領域,涵蓋智慧城市、智慧政務等政府類應用、重點企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示範項目、智慧社群等民生類應用。

業務模式:産品化與無人化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對需求市場産生的影響,以及“新基建”發展要求,預計産品化與無人化是業務模式發展的兩大特征。

第一,産品化。這是将終端、平台與應用加以整合,以即開即用的标準化産品模式傳遞(而非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采用産品化模式,核心價值在于3個方面,第一,産品化模式降低了物聯網方案實施的門檻,可以讓物聯網在更多使用者中普及,小企業可以隻采購一台門禁系統,直接使用公共平台的應用,進行監控;大企業可以采購門禁、視訊監控等多台裝置,公用平台可以快速把這些裝置上傳資料整合,以大螢幕形式展示。第二,産品化模式加速産品推廣的速度,甚至可以實作電商平台銷售、快遞配送、使用者即開即用的最簡便模式。第三,産品化模式減少了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機率,無需再詳細調研、溝通方案、配置實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結束的時間,無接觸的傳遞方式,更能獲得使用者的接受。

第二,無人化。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在一定時期内,會讓商務旅行大幅度減少,非接觸式傳遞與服務成為剛需;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後期,服務商痛定思痛,認識到無人化是確定銷售與服務不中斷的有效舉措,也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支出。為此,以簡約的産品化方式傳遞是一種重要的舉措。另一種則是需要在基礎能力方面加以支援保障,比如對網絡和業務的集約化管理與配置,支援一點開通、一點管理;具有強大的平台,南向保證終端接入、北向保證能力開放,使得産品型的終端在連接配接之後,有充足的應用支援。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3-25

本文作者:金峰

本文來自:“

51CTO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