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電報員粗心漏發一個字,導緻30000人喪命,損失10億元

導讀:

1938年10月,抗戰爆發僅僅一年之後,日軍就從上海沿長江一路西進,先後占領南京、安慶等重鎮,進逼湖北重鎮武漢。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正面戰場上的中國軍隊雖然拼死抵抗,但仍然屢戰屢敗,最終日軍于10月25日攻入漢口,之後兩天又相繼占領武昌和漢陽,至此武漢三鎮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抗戰時,電報員粗心漏發一個字,導緻30000人喪命,損失10億元

武漢淪陷之後,逃出來的難民和士兵一部分向西撤往重慶,一部分向南進入湖南,僅以長沙為例,當時湧入的難民和士兵人數就多達20多萬人。大量的難民使長沙城不堪重負,治安條件差到了極點。更糟糕的是日軍占領武漢之後,跟随難民的腳步一路向南進攻,先後占領了湖南北部的嶽陽、益陽等地,至此,長沙城已經完全暴露在了日軍的炮火之下。

為了避免長沙重蹈武漢的覆轍,重慶臨時政府電告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如果長沙不能堅守,那麼在撤退之前,一定要将城市全部焚毀,不給日軍留下任何物資給養,這就是所謂的“焦土抗戰”。

抗戰時,電報員粗心漏發一個字,導緻30000人喪命,損失10億元

其實這并不是蔣第一次這麼幹,早在日軍進攻河南之時,他就下令軍隊炸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想以此減緩日軍的進攻。可事與願違,決堤的黃河非但沒有阻止日軍,反倒是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滅頂之災,據戰後統計,洪水共造成1200萬人受災,89萬人喪命,洪水退卻之後,留下的大面積的黃泛區,間接導緻了後來河南1942年的大災荒。

不過當時的張治中并不知道這些,他接到指令之後,立刻找來長沙警備司令和保安處長,開會商量在日軍進攻長沙之前,放火燒城的計劃。經過商量,他們決定在11月13日先進行一次放火演習,在全城安排一百多個放火小分隊進行待命。

抗戰時,電報員粗心漏發一個字,導緻30000人喪命,損失10億元

13日淩晨,一百多個小分隊帶領汽油、火把等物到達指定任務地點,不過由于一些人過于緊張,竟然真的将汽油澆在了一些房屋之上,不過幸好這些人被及時組織,才沒有使演習成為實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放火小分隊在緊張的氣氛中等待張治中的檢驗。

可就在等待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意外,打亂了所有的安排部署。當時前線偵察隊發來一份電報,内容是日軍已經抵達新牆河,此地距離長沙還有100多公裡,可長沙城内的電報員在翻譯時,粗心大意,竟然漏掉了一個字,将“新牆河”翻譯成了“新河”,雖然隻差一字,意思卻差了100多公裡,因為“新河”就在長沙郊區,離市區不過幾公裡。

抗戰時,電報員粗心漏發一個字,導緻30000人喪命,損失10億元

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城内引起恐慌,日軍部隊已經到達城郊的新河,那随時都有可能攻城。正在城内等待指令的放火隊得知消息後,慌了手腳,一些小分隊竟然私自放起火來,見城中一處起火,其他小分隊也紛紛響應,一時間長沙城内火光滿天。

聞訊的張治中立刻下令各處暫停放火,但風助火勢,一切已經不可挽回,熊熊大火在長沙城内一下就燒了起來。本來“焦土計劃”是絕對保密的,按照張治中的計劃,要在日軍進攻到汨羅一帶才開始放火,并且在放火前要在全城廣播,讓百姓及時躲避和撤離。

可現在大火突然燒了起來,睡夢中的長沙市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驚醒後隻能四散逃命,在擁擠和混亂中很多人被踩踏緻死,為了逃命大家紛紛跑到湘江邊上,可渡船有限,無數百姓又被擠入江中淹死,據僥幸生還的市民回憶,那一晚的長沙就是人間煉獄。

抗戰時,電報員粗心漏發一個字,導緻30000人喪命,損失10億元

從13日到17日,長沙的大火一共燒了五天,史稱“文夕大火”,當時全市百分之九十的建築被燒毀,事後統計死亡人數高達30000,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億元。

諷刺的是,日軍在之後并沒有進攻長沙,當時戰線過長的日軍在占領武漢之後,暫時已經無力再發動大戰了。消息傳出後,國内一片嘩然,群眾紛紛譴責重慶蔣某人,說他被日軍吓破膽,竟然放火燒毀長沙城。為了平息衆怒,隻能将當事人長沙警備司令鄷悌、警察局長文重孚和警備二團團長徐昆三人槍斃,張治中革職,一起震驚世界的大火案就這樣匆匆結案了。

參考文獻:《長沙文夕大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