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938年10月,抗战爆发仅仅一年之后,日军就从上海沿长江一路西进,先后占领南京、安庆等重镇,进逼湖北重镇武汉。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正面战场上的中国军队虽然拼死抵抗,但仍然屡战屡败,最终日军于10月25日攻入汉口,之后两天又相继占领武昌和汉阳,至此武汉三镇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武汉沦陷之后,逃出来的难民和士兵一部分向西撤往重庆,一部分向南进入湖南,仅以长沙为例,当时涌入的难民和士兵人数就多达20多万人。大量的难民使长沙城不堪重负,治安条件差到了极点。更糟糕的是日军占领武汉之后,跟随难民的脚步一路向南进攻,先后占领了湖南北部的岳阳、益阳等地,至此,长沙城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日军的炮火之下。
为了避免长沙重蹈武汉的覆辙,重庆临时政府电告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如果长沙不能坚守,那么在撤退之前,一定要将城市全部焚毁,不给日军留下任何物资给养,这就是所谓的“焦土抗战”。
其实这并不是蒋第一次这么干,早在日军进攻河南之时,他就下令军队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大堤,想以此减缓日军的进攻。可事与愿违,决堤的黄河非但没有阻止日军,反倒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据战后统计,洪水共造成1200万人受灾,89万人丧命,洪水退却之后,留下的大面积的黄泛区,间接导致了后来河南1942年的大灾荒。
不过当时的张治中并不知道这些,他接到命令之后,立刻找来长沙警备司令和保安处长,开会商量在日军进攻长沙之前,放火烧城的计划。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在11月13日先进行一次放火演习,在全城安排一百多个放火小分队进行待命。
13日凌晨,一百多个小分队带领汽油、火把等物到达指定任务地点,不过由于一些人过于紧张,竟然真的将汽油浇在了一些房屋之上,不过幸好这些人被及时组织,才没有使演习成为实战。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放火小分队在紧张的气氛中等待张治中的检验。
可就在等待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打乱了所有的安排部署。当时前线侦察队发来一份电报,内容是日军已经抵达新墙河,此地距离长沙还有100多公里,可长沙城内的电报员在翻译时,粗心大意,竟然漏掉了一个字,将“新墙河”翻译成了“新河”,虽然只差一字,意思却差了100多公里,因为“新河”就在长沙郊区,离市区不过几公里。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城内引起恐慌,日军部队已经到达城郊的新河,那随时都有可能攻城。正在城内等待命令的放火队得知消息后,慌了手脚,一些小分队竟然私自放起火来,见城中一处起火,其他小分队也纷纷响应,一时间长沙城内火光满天。
闻讯的张治中立刻下令各处暂停放火,但风助火势,一切已经不可挽回,熊熊大火在长沙城内一下就烧了起来。本来“焦土计划”是绝对保密的,按照张治中的计划,要在日军进攻到汨罗一带才开始放火,并且在放火前要在全城广播,让百姓及时躲避和撤离。
可现在大火突然烧了起来,睡梦中的长沙市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惊醒后只能四散逃命,在拥挤和混乱中很多人被踩踏致死,为了逃命大家纷纷跑到湘江边上,可渡船有限,无数百姓又被挤入江中淹死,据侥幸生还的市民回忆,那一晚的长沙就是人间炼狱。
从13日到17日,长沙的大火一共烧了五天,史称“文夕大火”,当时全市百分之九十的建筑被烧毁,事后统计死亡人数高达30000,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
讽刺的是,日军在之后并没有进攻长沙,当时战线过长的日军在占领武汉之后,暂时已经无力再发动大战了。消息传出后,国内一片哗然,民众纷纷谴责重庆蒋某人,说他被日军吓破胆,竟然放火烧毁长沙城。为了平息众怒,只能将当事人长沙警备司令鄷悌、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三人枪毙,张治中革职,一起震惊世界的大火案就这样匆匆结案了。
参考文献:《长沙文夕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