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大疆不會像我們這樣去做”,極飛和大疆,像是打包出現的一對,可能也是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接受采訪時的高頻詞。他自己也會主動提到,甚至也會購買友商的航拍類産品,同時,他也十分自信:“至少在農業領域裡面,人們的腦海裡面永遠是極飛和大疆兩個品牌”。

在朋友圈裡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看出極飛科技創始人彭斌與龔槚欽兩個人的迥異個性:一個科技範兒,一個文藝範兒。他們總是第一時間點贊對方釋出的、與公司相關的内容,也為對方分享的個人生活樂趣來點調侃。他們更是共同賦予貫穿極飛的标簽——“極客文化”。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兩位創始人(圖源彭斌朋友圈)

龔槚欽的“極”是野生動物保護。他曾參與過的最大的項目是關于蜜蜂研究,因而對蜜蜂的保護貫穿了極飛所有業務線,比如在蜜蜂授粉期禁止農戶噴灑農藥,比如與阿裡巴巴農村淘寶、拜耳三方一起打造“未來農場計劃”中高成本投入研發保護蜜蜂的農藥。但他也是個“多面人”,前鳳凰網記者、國家地理學會理事會會員、紀錄片制片人,這些标簽的特性,行走野外,實地調研,關注傳播,其實都融入到他在極飛的日常。

一如極飛,“極”在農業無人機,“智慧農業”是他的多面,嘗試着涉足環境衛生和物流領域,同時打造自己的文創産品,生産自己的農産品,這都是“多面極飛”的一部分。

2020年,是極飛的第14年,更重要的是“轉型”年,從農業無人機公司到智慧農業的科技公司,既要穩又要交出一張證明自己的成績單,在農業無人機領域有着十分亮眼成績的極飛,遇上疫情,要如何“飛”?

“機會總是帶着壞消息的面具到來”

2020年的除夕,可能是全中國人近年來心情最複雜的一個除夕,龔槚欽也一樣,一邊是春晚、另一邊是社交媒體上的疫情數字,焦慮無比,“一方面擔心之後供應鍊出現問題,影響到整個春耕,另一方面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我們一直在想怎麼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裡去”。

除夕,極飛應急小組緊急成立,大年初二,他就回到了廣州。随後“春雷行動”率先啟動,一周之内,投入500萬、場景測試、參數設定、軟硬體更新,所有工作都安排好,“整個節奏還是蠻快的”。

截至2月28日,“春雷行動”累計為20個省市19870個村鎮、社群提供消毒噴灑服務,共完成了超過9.02億平方米的消殺作業,相當于整個紐約市區面積大小。龔槚欽将這種迅速的響應速度歸功于和經銷商的“合作夥伴”關系,遍布全國2000多個縣城,前期通過重資産的強管理手段建立牢靠的信任關系此時展現出巨大的優勢。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參與消殺防疫(圖源極飛)

疫情期間,“消毒”成為醫院,每個人進家門之前,乃至整個城市的“必經步驟”,各種消毒裝備齊上陣,“過度消毒”質疑聲疊起。極飛設定了三個标準:有确診或疑似病例活動過、當地管理機構提出需求、符合極飛已經做過實驗的消殺場景,符合标準才能獲得極飛的消殺防疫服務,多次演習和三大标準讓龔槚欽并不擔心“過度”,“在一個安全操作環境下,不管殺到多少病毒,對于這個社群的信心恢複是非常重要的”。

這并不是極飛第一次與環境衛生聯系上。此前極飛已經參與廣州登革熱防治兩年,CDC和拜耳看中極飛噴頭擁有的離心霧化噴灑技術,不同于其他無人機公司采用的、類似于洗車場的壓力噴頭,能将消毒水霧化為微米級顆粒,更好地進行消殺。

運輸、消殺、監測,無人機在疫情有極高的出鏡率。龔槚欽在感受疫情危機的同時,更看到了機遇:“機會總是帶着壞消息的面具出現。”面對來自各方的訂單,他看到環衛市場的增長機會,透露未來極飛“雖然可能不會有一個專門的産品團隊,但會有軟體和服務團隊專門服務于這方面的市場”;更深遠的機遇則是大衆對于無人機的認知提升,“極端環境中人們的認知區間會放寬”。

“春耕要開始了,無人機應該出現在農田裡”

那農田的機遇在哪裡?龔槚欽覺得,關鍵還是在“接受”二字上。

前段時間,極飛曾在一周之内三次登上《新聞聯播》,從防疫消殺到春耕,龔槚欽将此看成強信号,“無人機已經成為社會的基礎,大衆會覺得,春耕要開始了,那無人機應該出現在農田裡面,這是隻有中國才能發生的”。

自然資源部釋出的《2017中國土地礦産海洋資源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年末,全國耕地面積為20.23 億畝,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基礎上,去掉南北差異,平均一年有兩季種植季,一季之内1次播種和4-5次的噴灑農藥施肥。在龔槚欽看來,這樣算下來,“光是噴灑農藥施肥,一年中國有200億畝次的農田管理需求,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電力巡線等其實都是百億級的市場”。

七年前,極飛還定位在行業應用類無人機上。即使曾與順豐合作、參與極地和珠峰科考,但都沒有讓極飛避開大疆,在其消費級别市場的強勢占據之外找到合适的市場——一個有市場需求、法律監管允許且自身技術成熟的市場。而龔槚欽和彭斌在新疆的一次旅遊,偶然開啟了極飛在農業垂直領域的布局。

農業機械化在管理環節是最為薄弱的,“農業可以分為耕種管收四個環節,這其中,管理環節就占到80%的時間和投入,但是中國隻有7%的農田是機械化管理的,也就是93%的農田是人為噴灑農藥、施肥或鋤草”。這大大沖擊了當時的他們,進而決定斬掉其他業務線,從植保無人機入局。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無人機作業現場(圖源極飛)

中商情報網的資料顯示,2014年植保無人機保有量695架,作業面積426萬畝次,2018年,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到3.15萬架,作業面積達2.67億畝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植保無人機作業面積最大的國家。

2019年,大大小小的農業無人機公司,推動整個植保無人機行業在中國的作業總面積占中國耕地面積近5%,雖然跟國内耕地面積相比似乎微不足道,相比起美國、日本等農業現代化程度高的國家,超過50%的植保機械滲透率也有較大的差距,但龔槚欽引用科技傳播曲線解釋,“5%的人接受以後,剩下20%是很快會被傳播滲透的”。

當無人機開始飛進農田,提高生産效率的同時,巨大的資料量裡隐含的除了技術本身的優化信号,成為産品性能提高的依據,還有對農業的反哺,“如果盒馬想要找說中國最好的花生,可以直接問我們,因為我知道哪些地方的農戶種的花生用的農藥最少,或者他用的藥是進口的,這些資料越來越成為農業整個産業鍊裡面的重要資産”。

無人機很小,農業很大

在與龔槚欽的交談中,聊到的“技術”内容并不多,反而更多聊起的是農田的點滴,很難想象,今日能細數農田裡的賬的他,今日定義“智慧農業”的極飛,一切是從一無所知開始。

極飛向來以“接地氣”的形象呈現,從朋友圈的分享,到辦公室角落裡一字排開的四個行李箱和一雙厚實的馬丁靴,也顯示着這位聯合創始人的日常“下田”生活,“我一年要跑七萬多公裡的車,上百萬公裡的飛行,都是為了去見農戶,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觀察他們發生的改變”。

大疆以高成本效益入局農業市場,而使用者服務則是極飛的“賣點”。龔槚欽認為農業這塊蛋糕被一衆對手看到其實是“好事”,加速行業普及,也以數量規模的擴大倒逼同行降價,為農民降低使用門檻,但同時他也強調極飛是土地服務型的公司,而不單單是一家硬體公司。

從縱向來看,極飛的“極客文化”便可展現龔槚欽對極其專注的追求,“極飛的每一個産品經理對農業的種植了解是非常深的,是一個小小的專家,是以我們開發的産品,也會更貼近于真實的農業生産場景”,極飛不斷加深團隊對于智慧農業的認知,使得自家無人機在農業裡并不是“跨界創新”。

極飛的優勢在于對大規模農場中産業效率的有效提升,“我們更加注重于商業應用、行業應用這些産品的品質”,龔槚欽形象地以跑步機做比喻,“如果是家裡用,買小米的跑步機就好了,但如果要開家健身房的話就要買更專業和更進階的”。

在橫向上,極飛将業務打造成更為專業的生态,極飛地理将土地資訊化,極飛學院培養農業精英,另外還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加強橫向行業壁壘,将拜耳對于作物科學的認知融入到極飛的研發中做模型和AI深度學習,與螞蟻金服打造産業鍊金融,将強管理所獲得的農民操作無人機的資料變成他們的“個人資産”。

“以前就算農民兢兢業業地管理農田,用最好的農藥,最好的管理手段,也常常沒有人願意為這些農作物買單,因為沒人看到。而今天這些資料正在變成農民他的資産背書”,将農戶導流到金融平台,有更充足的資金購買更現金的裝置,農業産業鍊的優化就能形成閉環。“這種橫向的壁壘是競争對手不會做且在短時間也做不了的事情,因為他們99.9%的收入來源是硬體的銷售”,龔槚欽也将這些看作是在競争對手開始注重售後服務之時,極飛保持甚至擴大優勢的關鍵所在。

“建構一個滿足人類未來100年發展需求的農業生态系統”

于蘋果而言,iPhone6是經典之作,于極飛而言,那款酷似蘭博基尼跑車的2018款無人機是極緻之作,獲獎多、使用最多、銷量最大。“釋極緻,啟未來”的slogan顯示它是整個産品體系巅峰的作品,龔槚欽評價它是“從我們對農業一無所知,到2018年已經做到性能極緻的象征”。此後的更新疊代,更多是工業級别上的進步:材料更便宜、更輕巧。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無人機疊代(攝|江倩君)

龔槚欽的辦公室桌面,有一枝棉花,代表極飛2013年從無人機公司成為農業無人機公司這個裡程碑。截至2020年1月1日,已經有5多萬台農業無人機在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農事作業,服務了超過3.8億畝次的農田,“2018年,民航局統計的中國境内7公斤以上的無人機,極飛占了53%的數量,這就是當時的市場服務占比”,龔槚欽介紹道。

但極飛的野心,并不止于此。2019年年末,極飛在北京舉辦智慧農業大會,抛出了自己對智慧農業的定義,或許可以簡單地了解為:數字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而極飛嘗試整合資源打造打造一種隻需要人類智慧、無需過度勞力參與的、以無人化智農裝置為生産主力的生态系統。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智慧農業概念圖(圖源極飛)

最初,極飛的無人機走入農田時,這個當時被認為是“黑科技”的産品并沒有改變彼時農業的産業性質——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産業,與“農業資訊化”還有相當遠的距離。為實作“飛行全自主,噴灑更均勻”這句口号,讓農藥能精準地落在作物上,極飛高成本投入測繪采集農田高清地圖和建設大量厘米級的導航基站,倒逼完成“數字農田”,這便成為了整個智慧農業的基礎。農民在農田裡可以享受O2O的服務,打藥之前就可以精準知道面積、作業費時與農藥用量,“我們看到無人機反推反哺農業數字化,那既然極飛已經用無人機打開了智慧農業的大門,為什麼我們自己不再去做更多的事情?”

後來,極飛相繼推出通過深度學習作物生長狀态而協助農民管理農田的“稻草人”和農業無人車。現在的龔槚欽更期待,無人車能成為未來整個農田裡樞紐,“未來農田裡的小工具,可能都是它的好朋友,就像天貓精靈或者小愛同學一樣,這個就是極飛的垂直戰略”。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農業無人車作業現場(圖源極飛)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農業無人車擴充功能:智能巡田(圖源極飛)

現在的極飛,一切按部就班,充足的現金流和提前備貨保持了供應鍊的穩定,領先18個月的産品研發,讓今年秋季的新品釋出計劃也十分明确。去年極飛的戰略轉型——從無人機切入整個生态系統,使他們暫停融資步調,“我們今年會努力地去證明,極飛除了能做好無人機還能做好無人車機器人,還能做好網際網路”。

“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的生産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市邊緣的工業地帶,農村是經濟低窪地;而随着新技術、新金融在農村的推廣和普及,産業優勢一旦爆發,農村或将成為新的經濟核心”,選擇在廣州做農業,他看中珠三角地區發達的供應鍊,很好的人才環境和創新環境,相比北上深更成本效益的人才成本賦予這家農業科技公司技術開放且資源豐富的創業環境。

阿裡巴巴的願景是旨在建構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追求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重新定位的極飛也提出了一個“百年願景”——“建構一個滿足人類未來100年發展需求的農業生态系統”,或許可以期待。

多面極飛,如何破解“無人機隻有大疆”

極飛智慧農業(圖源極飛)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3-21

本文作者:馬可晴

本文來自:“

36Kr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36K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