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正史記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早期流傳在民間的有關梁山好漢的故事也都是三十六人,到了宋末的時候,一些史料當中出現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号,(可參看拙作2015年12月27日《宋江起義真沒那麼大動靜,真相讓人氣短,聚義歌謠倒是蕩氣回腸。》)一直到了《水浒》,才真正出現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成這一百單八将。說起來,這都是作者傳奇故事和小說家妙筆生花的通天本領。
在元雜劇《雙獻功》裡,宋江說:“名達天庭,聚三十六員英雄将。“在《燕青博魚》裡,宋江也說:”俺三十六勇耀罡星,一個個正直公平。“在《争報恩》裡,宋江還說:”聚義的三十六個英雄漢,哪一個不應天上惡魔星。“
看來,至少在元雜劇裡,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漢還是三十六人的,可是到了《水浒》裡,施耐庵把他們擴張成一百單八将,多出來的七十二人應該也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他應該有所參照。
據乃岩先生的考證,他認為施耐庵參照的應該是《甕天脞語》,此書的作者不詳,書成于元朝初年,而其中有“宋江“這一條,其中就說到了宋江在李師師家裡壁上題詞的事兒,而詞中有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隻待金雞消息“,這六六加上八九,可不就是一百單八将了嗎?
這首小詞叫《念奴嬌》:“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绛绡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态,薄幸如何消得! 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隻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閑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這首詞寫得還是非常出色的,前面寫水泊梁山的風光,後面就是迫切盼望接受招安的心情。
《水浒》的七十二回裡,作者就是把這段搬了進來,當然他加上了自己的想像和發揮。
至此可以想見,本來《水浒》裡的描寫的主要人物都是那三十六條好漢,再加上後來的這七十二路好漢,故事更加豐富飽滿,波瀾起伏,看起來風雲激蕩,更加過瘾。
到這兒就有一個疑問:那這首《念奴嬌》,到底是何人所寫呢?作者難道真的是草莽英雄宋江嗎?
說實話,尚無答案。
宋江是A,施耐庵是B,還有一個說法是,本來這個去東京李師師家的枕頭上搞公關的故事就是杜撰出來的,那當然這首小詞也是好事者所為,此為C。不知看官您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