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概述 | 帶你讀《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原理與設計 》之十九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第2章 大規模天線理論

第 3 章

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

本章主要對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組化進行分析和介紹。大規模天 線波束賦形技術對于未來低頻段和高頻段無線移動通信系統都 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用于高層樓宇覆寫、室外宏覆寫、熱點覆寫 和無線回傳等場景,起到提升頻譜效率、擴充覆寫等作用。對這些場 景進行抽象概括,得到了信道模組化的場景,分别為 UMa(Urban Macro)、 UMi(Urban Micro)、RMa(Rural Macro)和 Indoor Office 場景。本章重點探讨了引入垂直次元後的三維信道模組化,包括大尺度模組化和小 尺度模組化,并在最後給出了信道模組化的完整流程。

| 3.1 概 述 |

多天線技術作為4G和 5G 系統實體層的基本構成之一,主要可以分為空間複用、傳輸分集和波束賦形 3 種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特性,通過在發送 端和接收端使用多根天線進行資料的發送和接收,對于提高資料傳輸的峰值速率、擴充覆寫、抑制幹擾、增加系統容量、提升系統吞吐量都發揮着重要作用。

傳統的 MIMO 傳輸方案受限于傳統的基站(BS,Base Station)天線架構, 一般隻能在一個次元内(通常是水準次元)實作對信号空間分布特性的控制, 無法充分利用空間信道中垂直次元的自由度,未能充分挖掘出 MIMO 技術對于 改善移動通信系統整體效率與性能及最終使用者體驗的潛能。天線設計架構的演 進以及有源天線技術的實用化發展,直接推動着多天線技術向着更高次元發展, 為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提供了更多可能。

為滿足 5G 對高速資料傳輸率和大容量的需求,需要尋找更大傳輸帶寬的 頻譜資源和研究高頻譜效率的傳輸技術。高頻段是潛在提供更大傳輸帶寬的頻 譜資源,最大傳輸帶寬可達到 1GHz 以上。高頻段的信号傳播有差別于現有的 蜂窩傳輸頻段(主要在 6GHz 以下)的特點。

(1)波長短,适用于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高頻段的波長較短,如 30GHz 的頻段,其波長為 10mm。波長短使得天線的尺寸變小,進而在有限的天線面 積内可排列更多的天線。以 30GHz 頻段為例,當天線間距為 0.5 波長時,具 有 8×8 矩陣 64 根天線的天線面積為 4cm×4cm,與傳統的天線相比,尺寸變 得較小。是以,在高頻段通信中通常在發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大規模的天線陣 列來提升性能。

(2)衰落大、覆寫小,自适應波束賦形技術是關鍵技術。高頻段由于頻段 高、波長短,其在視距環境(LOS)和非視距環境(NLOS )下都存在信号衰 減大的問題。對于 LOS 環境,由于更高的頻率和更大的大氣損耗等,在相同的 發射功率時,通常要比低頻段的衰減大 20dB 以上。對于 NLOS 環境,由于高 頻段的波長短,其反射和散射性能要比低頻段性能更差,相對于低頻段的 NLOS 信号,信号衰減更大。為了滿足蜂窩系統的覆寫需求,提升信号傳輸距離,在 發送和接收端都需要采用自适應波束賦形技術,通過大規模天線陣列提供的波 束賦形增益提升高頻段信号的傳輸品質和覆寫距離。

未來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無論是工作在 6GHz 以下的傳統蜂窩網絡頻段, 還是工作在 6~100GHz 的高頻段,基于大規模天線陣列的多天線技術都是不可 或缺的關鍵技術。本章主要探讨對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大規模天線波束賦形技術 進行驗證、優化和設計所需的無線信道模組化。本章 3.2 節和 3.3 節介紹大規模 天線技術的部署場景以及信道模組化場景,作為信道模組化的基礎;3.4 節和 3.5 節 介紹坐标系模型和天線模型;3.6 節和 3.7 節分别讨論大尺度和小尺度信道模組化 的方法以及相關參數;3.8 節介紹信道模組化的完整流程。

| 3.2 部署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