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喧嚣背後,餐飲機器人的2020會好過嗎?

雲栖号: https://yqh.aliyun.com 第一手的上雲資訊,不同行業精選的上雲企業案例庫,基于衆多成功案例萃取而成的最佳實踐,助力您上雲決策!

日前,廣州一家主打機器人的特色餐廳正式開業,從迎賓到做菜,一系列工作都經由機器人完成,讓人不禁感歎科技的進步。據了解,在這家機器人中餐廳裡制作兩個漢堡需要90秒,做煲仔飯要15分鐘;此外,還有機器人專門負責調酒和炒菜。

喧嚣背後,餐飲機器人的2020會好過嗎?

近年來,商業服務機器人市場正快速增長。尤其是人力成本較高的餐廳、酒店、機場、銀行和醫院等地,機器人服務替代人工服務似乎已成趨勢。《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約33.1%,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

即便如此,由于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複雜,各行業仍需要在成本和實用性之間尋求商業平衡,這讓其很難在短時間内規模化落地。是以,根據中國産業資訊網資料, 目前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僅為3%,而其中送餐機器人滲透率還不到1%,可見未來仍比我們想象中更為遙遠。

餐飲機器人的“僞命題”

目前,許多服務機器人在送餐、掃地、銀行、酒店服務等領域應用廣泛,抛去服務機器人本身的營銷屬性,現階段機器人對企業的較大用途就是降本增效。是以隻要企業一旦覺得機器人比人工更實惠,就會甘心掏錢。

然而實際上,餐飲行業細分場景較多,食物品類也不可勝數,不同的制備流程,對機器人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是很大的考驗。就拿送餐機器人來說,其通常需要往返于顧客用餐區域和廚房進行工作,如何讓機器人按照指令安全平穩地把食物呈現給顧客,是機器人能否實作好送餐服務的關鍵。

可目前市場上的送餐機器人還無法實作服務員的所有功能,它們隻能把菜端到桌旁,由顧客自己動手擺盤,如果顧客有些非正常性的需求,機器人就比不上服務員了。落實到具體場景,當顧客在餐廳點菜,機器人有時可能無法完全聽懂顧客所說(比如方言口音),服務品質就很難得到保證。

還有傳菜機器人,事實上其技術門檻不算高,由于不涉及食品的烹饪過程,其更像食品挑選、運送、傳遞過程的人力替代者,屬于小型的自動行走機器人。就算是炒菜機器人,某種意義上也隻是機械臂模拟人手進行攪拌而已,相對而言智能化程度也不高。

也難怪有業内人士直言不諱, 機器人餐廳仍是一個“僞命題”。為了了解實際情況,一鳴網記者走訪了上海盒馬機器人餐廳,據該店店員透露,該餐廳目前隻能實作廚師烹饪之前的簡易無人化操作,而且送餐過程中如果出現客人不在座位或機器故障等現象,仍然需要與人力營運有機結合才能保障餐廳有序經營。

是以不難發現, 目前中國餐飲業對機器人的嘗試,大部分還集中在火鍋燒烤之類無需複雜菜式容易流程化的餐廳,比如海底撈在北京的智慧餐廳。 也正因如此,機器人在這類餐廳需要參與的環節僅僅是配菜、傳菜等簡易的食品準備環節,其他更多的還是噱頭。

同質化和資本寒冬夾擊

通過觀察餐飲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國内服務機器人行業正在遭遇的發展瓶頸可見一斑。行業整體發展迅速但不強,産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嚴重,個性化服務稀缺等問題開始暴露。部分業界人士認為, 目前業内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屬于自己的核心競争力,以目前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模式走下去,90%的機器人創業公司都面臨洗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國務院釋出的《中國制造2025》中,機器人産業就被重點提及;工信部也在2016年的《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中明确表示要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産業體系;到了2017年,工信部又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指出,要提升清潔、老年陪護、康複、助殘、兒童教育等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智能化水準,推動巡檢和導覽等公共服務機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機器人等的創新應用……

按理來說,國家政府大力扶持,整個行業也應該是欣欣向榮。然而在現階段, 很多技術都是子產品化的,我們雖然有語音、導航以及各類其他解決方案或技術的供應商,但大部分廠商做得隻是整合,想要長遠走下去無異于癡人說夢。

另一方面,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整個資本市場對于服務機器人的故事開始冷靜。2018年國内服務機器人行業裡,B輪階段中後期的融資數量隻有10起;2019年的資本市場繼續降溫,僅有深蘭科技、優地科技、雲迹科技、節卡機器人、優必選科技等少數企業完成了B輪以後的融資。

伴随着2019年服務機器人産業增速的減緩,機器人系統內建企業開始受困于企業資産規模較小、資金流動性不足,墊資、融資管道狹窄等問題。許多企業機器人內建商在承接項目時,都不得不面臨資金短缺的嚴峻考驗。

相較于新聞視訊裡的熱鬧和新鮮,資本對于機器人市場的謹慎态度仍更有說服力。在融資數量持續走低,資本聚焦于頭部企業的宏觀環境下,服務機器人市場淘汰賽的發令槍已經打響。對于那些在資本市場中不受關注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在資本市場持續降溫之下,靠此前的融資燒錢模式續命想必難以為繼。

不得不提的是,行業内外對餐飲機器人的質疑之聲一直此起彼伏。目前由于其還處在市場的起步期,現有産品大多也是偏重于形式,距離真正的智能化還有較大差距。同時,中餐菜系博大精深,種類豐富,想要把所有菜品流程化、标準化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者,讓人與機器人充分發揮各自的價值,才是餐飲乃至整個服務行業的進化論。試想海底撈這類靠服務崛起的餐飲企業,如果哪一天其員工被機器人全面取代,大衆與其的情感聯結恐怕也要宣告結束了。

原文釋出時間:2020-1-18

本文作者:一鳴網

本文來自阿裡雲雲栖号合作夥伴“

澎湃新聞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