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湧現出了很多巾帼不讓須眉的女中豪傑,比如鄧穎超、宋慶齡、卓琳等人,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不斷改變着革命的程序,雖然她們不像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英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她們事無巨細地處理後勤,為解放事業作出貢獻,依舊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女人,她是國軍上将的妻子,卻一直和我黨有着密切聯系與接觸,在丈夫出事去世之後,她死裡逃生回到祖國,積極投身于革命事業當中,建國後當了15年部長,晚年更是官至副國級。

李德全的早期經曆
李德全出生于1896年,乃是河北通縣人,她出生的家庭屬于一個普通的勞工家庭,是以李德全年幼時期的生活非常貧苦,全家人隻能靠着父親在碼頭當苦力掙來的錢生活,可謂是相當艱難的。
靠着父親微薄的收入,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就已經十分不錯了,想要花錢讓李德全上學,那簡直是天方夜譚,當然了,就算有錢,在那樣一個年代,大機率也是不會讓女孩去讀書的。幸虧當時有個教會學校,專門免費供那些窮困人家的孩子讀書,李德全抓住機會,成為其中一員學生,終于有了讀書的機會。
好不容易有了讀書的機會,李德全當然要好好把握,她讀書刻苦認真,在1915年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協和女子學校,在那個年代,能夠擁有這樣的學曆,李德全絕對算得上是高材生了。
在大學期間,李德全一樣保持從前熱愛學習的認真态度,不僅愛讀書,而且把書都讀活了,在實際當中靈活運用起來,她喜歡參加學校各種活動,靠着自己出色的口才赢得大家的尊重,最終被選為大學學生會會長。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之際,李德全帶領學生們走上街頭,義無反顧地宣傳愛國思想,并且要求北洋政府維護屬于自己國家的合法權益,那時候的李德全僅僅二十出頭,就能夠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足以見得此人不簡單。
1919年,李德全從北京協和女子學校畢業之後,就回到自己曾經就讀的母校貝滿女中去任教了,她想要用自己的所學,來指導這裡的學生走出去、走向未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奮鬥。
在李德全的教育理念以及思想引導下,她培養了很多愛國志士,很多她的學生,後來都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中堅力量,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與影響,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一種精神财富。
嫁給馮玉祥
李德全一直在貝滿女中教書,不知不覺自己就二十六七歲了,可是依舊還沒有組建屬于自己的家庭,在當時那種社會背景下,這樣的年齡還沒有結婚,顯然已經是大齡未婚女青年了,要不是李德全是一個有文化和知識的人,估計會被周圍的人說三道四。
當然了,其實家裡人還是一直為李德全操心的,隻是諸如李德全這樣優秀的女子,要什麼樣的人才能夠般配呢?曆史證明這個人就是馮玉祥,馮玉祥原配夫人在1923年去世之後,馮玉祥一直沒有再婚,很多認識的權貴都打算把女兒或者姐妹之類的人嫁給馮玉祥,以此拉攏他,但都被馮玉祥拒絕了,他心中其實有理想的對象,他想要找一個類似于原配那種能夠勤儉持家、并且對自己事業有促進作用的妻子。
當時馮玉祥下屬當中有一個名為唐悅亮的部下,是李德全的一個表弟,當他得知馮玉祥想要尋找的對象并非那些權貴家的千金或者達官貴人之際,他便想到了自己優秀的表姐李德全,于是唐悅亮主動向馮玉祥介紹了李德全,誰曾想兩人确實相見恨晚,在1924年便結婚成為夫妻了。
結婚之後,為了能夠經營好馮玉祥諾大的一個家庭,李德全專門辭職回家幫助馮玉祥教育他和前妻生下的五個兒子,李德全對待這些孩子視若己出,耐心教育他們,敏感觀察着每一個孩子的心理變化,生怕自己和馮玉祥新組建的家庭會對這些孩子産生影響,在李德全的教育和關心下,馮玉祥的這些孩子都茁壯成長起來,後來還成為了國家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
當時的馮玉祥兵權在握,要錢有錢、要權有權,不過李德全嫁給他之後,并沒有因為這些權勢而迷失自我,她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和馮玉祥兩人低調定居在張家口橋東土爾溝的一個院子中生活,兩人生活樸素,吃着粗茶淡飯,卻享受着溫馨與幸福。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樸素生活的經曆,後來在1930年馮玉祥兵敗中原大戰下野之後,一家人的生活才沒有受到緻命影響,就算是馮玉祥已經下野,一家人依舊保持平常心,去到泰山隐居起來。
即便是自己都處于比較困難的環境之中了,當李德全看到那裡的孩子沒錢讀書之際,還是說服馮玉祥變賣了一些首飾和家産,籌集錢來陸續建立了十多所新式國小,以供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李德全此舉,可謂是大公無私。
1937年,在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李德全雖然沒有去到前線作戰,但是受周恩來的訓示,參加了全國慰勞總會,和共産黨有着密切聯系,投身到支援前線一緻抗日的工作當中,在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之後,宋慶齡擔任理事長,李德全擔任副理事長,往後餘生,李德全都沒有離開過婦幼工作。
好不容易抗日戰争結束了,李德全于1945年組織中國婦女聯誼會,擔任主席,積極加入到反内戰、反獨裁、争民主的運動當中,在1946年1月,她被當選為政治協商會議軍事考察成員,可惜2月10日,在重慶“校場口事件”中被國民黨特務毆打緻傷,養好病之後于同年9月跟随丈夫馮玉祥一起赴美國考察。
1948年,随着局勢的改變,蔣介石開始不斷運作,讓美國當局驅逐馮玉祥夫婦一家人出境,沒有辦法,馮玉祥夫婦決定回國進入解放區,奈何就在回國途中,他們乘坐的客輪遭遇海難,馮玉祥和自己的女兒在這場災難中不幸去世了,李德全受傷稍微輕一些,被救出之後住進了醫院,一直到1948年11月才出院。出院之後,李德全帶着丈夫和女兒的骨灰回到祖國的解放區中,繼續支援着解放事業。
官至副國級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位曾經的國軍上将夫人,成為了衛生部的第一任部長,同時兼任紅十字會會長、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副會長等職務,當時由于常年戰争,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醫療條件十分落後,一些傳染病嚴重影響到國民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嬰幼兒更是受到傷害最嚴重。
處于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李德全責無旁貸,上司衛生部攻克重重困難,在1950到1951這兩年時間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祖國的防疫工作有了非常大的成就。李德全一直在衛生部部長這個職位上幹了15年。1958年,李德全終于加入到中國共産黨中,1964年,她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這可是副國級的職位。
結語
李德全用自己一生的努力與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也為祖國的婦幼工作作出諸多貢獻,她的一生,是樸素而偉大的一生,同時又是無私奉獻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位女性,在取得諸多成就的同時,還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子女,這更是難得可貴的,她的兒子馮洪達,可是一位海軍少将,充分說明李德全的教育高明之處。1972年,李德全病逝于北京,享年76歲,她雖然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但她的傳奇故事和精神,卻始終留在後人心中!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