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整個中國籠罩在硝煙與戰争中,國内形勢風起雲湧。山河破碎、人民悲苦刺痛了仁人志士的心,心懷家國的權貴軍閥、文人墨客、商人學者、貧民百姓都前赴後繼投身革命,激發了一場浩大的民意覺醒,掀起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浪潮。
這期間,中國湧現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他們粉身碎骨、殚精竭慮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帶來一線曙光,這其中有一位傳奇女性——鄭毓秀。

她是美貌端莊的大家閨秀,是冷血無情的女殺手,是留法的中國第一個女博士,也是中國第一個女律師、第一個女性法院院長、第一個省級女性政務官。年輕一輩可能對她知之甚少,但她的外孫女卻家喻戶曉,那便是83版《射雕英雄傳》中穆念慈的扮演者楊盼盼。
鄭毓秀半生奔走在政治前沿,因巴黎和會風波被人稱為''槍與玫瑰'',這個稱呼于她可謂恰如其分,因為她既有鐵腕鋼槍,也有一腔深情,既有如刺的鋒芒,也有如花的風華。
鄭毓秀出生于1891年,父親是清末官員,家中重視禮教。但鄭毓秀天生反骨,從小就對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封建教條置若罔聞,6歲時拒絕裹腳,13歲時寫信為自己退婚,從小就''名聲在外'',被人當天大的笑話。叛逆的大家閨秀成了家裡恥辱,流言蜚語重壓下,鄭毓秀出走了。
1907年,鄭毓秀的姐姐出國留學,她随行去了日本,并在那裡接觸到了先進思潮,與廖仲恺一幹革命者交往密切。敏于時政的鄭毓秀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深深吸引了,她從中看到了拯救腐朽中國的曙光,于是她毅然加入同盟會,輾轉回國,展開救亡活動。
少女生而不同,即使被瑣在封建牢籠中,也流着一身''與天鬥''的熱血。她奮勇砸破枷鎖,得以看到天空的模樣。
當時民主革命剛剛萌芽,革命黨勢單力薄,隻能組織小規模起義。在這種情況下,暗殺重要人物就成了成本最低、成效最好的方式。
鄭毓秀年輕熱血、有勇有謀,積極參加地下工作,幫助革命黨傳情報、運軍火,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富貴小姐竟然拿起槍,成了一名刺客,參與到了刺殺清末官員和名人政要的行列。
當時鄭毓秀年僅二十歲上下,膽大心細,已經是一名沉着老練的戰士。她受命協助汪精衛刺殺載沣,汪精衛擔心炸彈途中爆炸,鄭毓秀親自攜帶炸彈進京,在外國友人掩護下送達目的地。
1912年,南北議和陷入僵局,革命黨以為是袁世凱從中作梗,派行動小組前去刺殺他,鄭毓秀也是其中一員。按計劃,他們将分成四組隐匿在街頭巷尾,在袁世凱經過時群起攻之,将其炸死。
但行動過程中鄭毓秀卻突然收到消息:攪亂議和的是良弼,刺殺袁世凱計劃要取消。鄭毓秀馬上向外傳遞消息,但未得到消息的人還是行動了,鄭毓秀隻能匆匆趕去現場與戰友彙合。
最終刺殺失敗,戰友被俘,鄭毓秀眼看解救無望,機智應變,混入人群躲過了追捕。之後她動用自己的人脈找來外國記者對袁世凱施壓,解救出7個被捕成員。後來她又接受了刺殺良弼的任務,并做了完善準備,最終順利得手。
花容月貌的優雅女士走在街頭,她心中想象着推到封建高牆,手在衣袖中溫柔地拂過冰冷的槍。
兩次轟動的刺殺行動将鄭毓秀推向了風口浪尖,1914年袁世凱下令抓捕她。為了避難,鄭毓秀不得不遠走他鄉。鄭毓秀對時局有着異于常人的敏銳和深思,她明白國家困境非一朝一夕能解除的,為了應對日後長期而艱苦的戰鬥,她決定積累知識,到法國留學。
鄭毓秀進入法國索邦大學,一邊學習一邊廣交人脈,1917年讀完碩士,1924年讀完博士,鄭毓秀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博士,成為學校裡最璀璨的華人女性。
留學在外的鄭毓秀依舊不改英豪之氣。1919年巴黎和會時,山東被劃歸日本,國内全民震怒,身在巴黎的留學生們更有切膚之痛,渴望中國代表能據理力争,奪回主權。但當時孱弱的北京政府授意代表團團長陸征祥同意割讓山東,當地留學生和務勞工員的滞後怒不可竭。
6月27日晚,三百餘名華人将陸征祥住所團團圍住,要求陸征祥拒絕簽約,陸正祥推三阻四。
鄭毓秀當即趁夜色折下花壇裡的玫瑰塞進袖子,走過去以花頂在陸征祥身上,肅殺地說:''你若敢簽字,我手裡的槍絕不放過你。''陸征祥吓得膽戰心驚,不敢出門參會。最後在多方努力下,日本侵占山東的詭計破産。
此次事件之後,鄭毓秀有了''槍與玫瑰''的稱号,成了人們心中美與智慧和勇氣并舉的女英雄。
沾過血的雙手、不泯滅的家國之情,會因知識浸染而鋒芒收斂,但絕不因書而火滅煙消。一天是戰士,終生是戰士。
讀博期間,鄭毓秀迎來了一位小她十歲的學弟——魏道明。魏道明為人誠摯,見地高深,很有才華,常常與鄭毓秀探讨問題,兩人日久生情,成了情侶。
1926年,兩人博士畢業後先後回到國内,在上海共同開辦了律所,為受洋人壓迫的國民奔走。
當時洋人享有特權,與他們打官司沒什麼勝算,還要受各種欺淩壓迫,少有律師願意接這種案子。但鄭毓秀和魏道明專啃硬骨頭,兩人的努力迎來了數次成功,也為律所赢得了名氣。第二年,相差十歲、相伴多年的姐弟兩人步入婚姻殿堂,成了司法界的知名伉俪。
當時中國還沒有女律師,鄭毓秀開了先河,國内法律不允許她就在法租界活動。夫妻倆的律所名頭響亮,鄭毓秀才能卓著,慕名而來的人不在少數,孟小冬與梅蘭芳離婚案、楊杏佛被捕案等轟動一時的案件都是由她處理的。
鄭毓秀因出衆能力和關系網受到國民政府重用,在多年間相繼出任過上海審判庭廳長、上海臨時法院院長和發行院院長、江蘇地方監察廳廳長、上海政法大學校長等多個重要職位,并于1929年參加民法起草,成了司法界的中流砥柱。1930年,魏道明出任了南京市市長,随後被派往台灣。
被鮮血、風雨和學識一一浸染過的靈魂,長成了最厚重的模樣,扛起了偌大國家的法律大旗。
1949年國内形勢大定,蔣介石帶着國民黨要員遷居台灣,魏道明的台灣主席之位被取代,夫妻倆的政治生涯也随之隕落。兩人移居美國,輾轉巴西經商失敗後又回到美國,喝茶會友、打牌聊天,早早過上了退休生活。
1954年,鄭毓秀診斷出癌症,切掉了左臂,五年後病逝于洛杉矶。傳奇女殺手的故事雖然終結了,但多年後,家族的另一位傳奇女性走到了大衆視野,那便是她的外孫女——飾演《射雕英雄傳傳》中穆念慈一角的楊盼盼。
楊盼盼8歲參演《快劍》進入影視圈,憑《十四女英豪》、《書劍恩仇錄》、《萍蹤俠影》、《楊家将》、《一個人的武林》等多部影片享譽全國,2018年拍攝《大地回春》時受傷入院,一直活躍在影壇中。
自古英雄多寂寞。對于豪傑而言,叱咤風雲正酣時移步場外,成了個看客,最後凄清收尾,想來還不如戰死在自己的''沙場''上來得痛快。
鄭毓秀這樣的巾帼英雄是為時代而生的,自小''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注定她要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早年的刺殺經曆鍛造出了她殺伐決斷的血氣,多年的留學生活培養了她不凡的才學和見識。
才華和膽魄給她的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插上了翅膀,讓她在最艱難的時代依然能攀上山巅,依然活得我行我素、輝煌燦爛,她的魅力、她的風華,都歸于她自己。
鄭毓秀是真正的''槍與玫瑰'',她的玫瑰贈予革命、贈予司法、贈與家國;她的槍對準侵略者、對準漢奸、對準叛國者。
她一生經曆傳奇又精彩,被世人奉為女俠,她的刺殺故事、第一女博士之名被人津津樂道。但她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最閃光的點始終隻有一個——那枝她随身帶了半生的幹玫瑰,那是她曾保護過的生養自己的那片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