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火爆的電視劇《如懿傳》為我們講述了清廷後宮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雖然這隻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内容經過加工與正史有很大出入,但也可以從中窺見富麗堂皇的皇宮背後陰冷一面。其實,在小說中有個重要的人物,電視劇中并沒有登場,她就是惇妃。這位妃子,不僅是乾隆晚年的寵妃,而且心腸歹毒,可謂後宮中的狠角色。
惇妃叫做汪氏,出自滿洲正白旗的包衣世家,這樣的身份,讓汪氏入宮在乾隆二十八年入宮的時候,也僅僅被封為永常在。雖然在乾隆三十三年的時候,她由常在升為貴人,但很快又降為貴人。乾隆對于自己的妃嫔,還算是很客氣的,不像後來的道光皇帝,動不動就将妃子降位。汪氏被降級,史書沒有記載具體原因,我們将根據後來的發展,猜測很可能還是她本人的惡行。
乾隆嫔妃衆多,也有不少中意的女子,對于汪氏并不上心,将她晾了八年之久。汪氏野心很大,并不甘願做白頭宮娥。皇帝不寵愛自己,她想到了走太後路線。于是,汪氏經常找機會陪伴太後閑聊,既表達孝心,又有意無意顯示自己的尴尬局面。
太後何等精明,見慣了這種情況。但是,她出身也很低,在侍候雍正的時候,地位不高,也不受寵,當年也沒少受皇後烏拉那拉氏、年貴妃等人的氣。是以,出于同情,她還是向乾隆勸告,希望能夠雨露均沾,給年輕妃嫔更多機會。這樣,一向孝順的乾隆才開始注意汪氏。
汪氏等到了早已盼望的良機,更是賣力讨好乾隆,由此踏上了不斷晉升之路。從乾隆三十六年,汪氏重新被封為永貴人開始,短短三年時間,她就升為惇嫔,直至惇妃。
能升得如此之快,除了汪氏本人的努力外,還因為她在乾隆三十九年時已經有孕在身。此時的乾隆,已經64歲了,宮中很久沒有嬰兒出生。能以這樣的高齡,再次當上父親,乾隆當然對汪氏刮目相看。次年出生的雖然是個公主,卻依然讓乾隆欣喜萬分。因為她給乾隆帶來了幻覺,認為自己還是年輕人,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這位公主,就是乾隆最喜歡的十公主。按照清朝的規矩,隻有皇後所生的女兒,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其餘妃嫔的女兒都隻能被封為和碩公主。然而,乾隆卻打破正常,将十公主封為固倫和孝公主。清朝公主,往往要嫁給蒙古,這也是維系滿蒙一家的重要手段。乾隆卻舍不得公主遠嫁,早早就将她許配給頭号寵臣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可見,和孝公主在乾隆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乾隆晚年性格暴躁,喜怒無常,經常為一些小事就大發脾氣,但隻要看到和孝公主,臉色馬上多雲轉晴。是以,下人在乾隆生氣的時候,都忙着去找來公主。
公主受到父親的疼愛,惇妃汪氏自然得意忘形起來。在乾隆四十三年時,她竟然将自己的一位宮女活活打死。要知道清朝宮女與明朝宮女不同,後者是賣到皇家為奴為婢,死後都不能埋在故鄉。清朝宮女是從八旗中選出的秀女,在宮中為皇家服務一段時間後,學習了各種規矩後,還可以出宮嫁人的。說得通俗點,她們與嫔妃名為主仆,實際上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乾隆得知後,也大為震怒,他憤憤表示,曾經在宮中也發生過妃子逼死宮女的事情。但那畢竟還是宮女想不開,自尋短見,像惇妃這樣心狠手辣,直接打死宮女的事情,清朝還從沒有發生過。而且,乾隆誇獎自己宅心仁厚,即便宦官有錯,也從來沒有打死過,一般就是杖責二十,頂多杖責四十。
對于惇妃,乾隆将其降為嫔位。對于宮女,賠償她的家人一百兩白銀。這真的是将棒子高高舉起,卻又輕輕放下。試想宮女的父母,滿懷希望将青春活潑的女兒送入皇宮,迎來的卻是冷冰冰的屍體,還有比屍體更冰冷的一百兩銀子。殺人兇手隻是象征性地處罰,對其沒有多少影響。
可是在皇權社會,這又向誰說理?而且,汪氏在一年之後,又重新恢複了惇妃的身份,依然憑借着公主,享受作威作福的生活。
後來,惇妃在嘉慶元年,拜見已經退位為太上皇的乾隆時,又遲到了很久。這在古代社會中是大罪,甚至可以被處死的。然而,乾隆發了一頓脾氣後,僅僅取消了對惇妃的賞賜而已。算起來,惇妃應該是清廷後宮中,有史料記載的犯錯最多的妃嫔。但是,因為有十公主這張王牌和乾隆的寵愛,她還是悠閑自得地生活着,直到嘉慶十一年時才去世,也活了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