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人神之思‖劉應珍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散文】人神之思‖劉應珍

人神之思

劉應珍

記得小時看電視劇,劇中的神騰雲駕霧,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那時候,羨慕極了他們。甚至,有時和小夥伴玩耍時會假裝自己是某某神,小夥伴是另外的某神,或者說神的名字,看誰能壓倒誰。上學後,學習了神話故事,了解到神其實并不存在,隻是人們假想的、用以寄托自己感情的載體。可即使這樣,自己還是會覺得神是存在的,有時也渴望變成神,好像這樣,很多事情就可以得以解決。

《荷馬史詩》展現了封閉時代,人們從自我感覺出發,基于對自然力的無知,産生了對自然力的恐懼、崇拜與敬畏,并把他們幻化成了神靈,以神靈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現對自由的向往。無疑,這就将認識自然與認識自己一體化了。因而,古希臘神話中,人神同形同性,可以說古希臘神話中的人就是完美的人。然而,他們之間也存在着差别——死忙與永恒,同時,神也有七情六欲,他們會遷怒于衆,會轉嫁仇恨、會羨慕仇恨……神是永生的,而人則有生老病死。于是人追求靈魂永恒,這便有了居于凡人與天神中間的英雄,他們追逐理想,渴望超越,一直在走向理想的途中。

【散文】人神之思‖劉應珍

《阿喀琉斯的凱旋》(Triumph of Achilles),作者Franz Matsch

史詩中的赫克托爾和阿基琉斯是兩種不同人格的代表,也是兩種不同英雄的代表。阿基琉斯為榮譽、愛情、友情而戰,而赫克托爾為國家、人民、家人而戰。他倆都是史詩中的超凡英雄,他倆都受神的庇護,但命運無情,黃金天秤決定了他倆的勝負。其實,無論輸赢,他倆都是永垂青史的英雄人物。阿基琉斯個人化的唯我獨尊,他的至親、至情、至性更多的提現西方式的個人至上,而赫克托爾的社會化的犧牲精神,他的職責、情感、義務則更多提現東方式的家國至上。

另外,神會庇護人,人會請求神的庇護。在史詩中,衆人各站立場,支援希臘的海神波塞冬,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支援特洛伊的太陽神阿波羅、愛與美女神阿芙羅狄忒,以及中立的宙斯。赫克托爾告訴母親,讓她用最美、最寬大、最真愛的袍子獻給雅典娜,殺獻十二頭從未受過刺棍的牛肚,請求把敵人阿基琉斯阻擋回去。其實,神庇護人的實質是利益的糾紛,而人求神則是心靈的寄托。正如我們現如今的祭祀祖先,逢年過節,亦或其它時節的燒香拜佛。

在特洛伊這部電影中,人物形象表現得很鮮明,最令我動容的是赫克托爾和老國王普裡阿摩斯。

【散文】人神之思‖劉應珍

《特洛伊》電影海報

赫克托爾愛護城邦的人民,戰争發生時無論男女老少、老弱病殘,都要将其接至城内;愛護自己的戰士,以平等的身份看待他們,他們戰死沙場後接他們回家;智勇雙全、不滿抱怨自己的弟弟,卻又心疼愛護他,在帕裡斯與墨涅拉奧斯決戰欠,他勸告海倫留在帕裡斯身邊,陪伴他,在決戰時,帕裡斯于困境中抱住哥哥的大腿,于是哥哥刺死了墨涅拉奧斯;精細、缜密,深謀遠慮,他反對偷襲希臘聯軍,他認為偷襲會使希臘聯軍重新聯合成為一條戰線;有着一顆仁愛之心,“他太年輕了”,當他殺死阿基琉斯的表弟(書中是朋友,電影中是表弟,很年輕)時,他驚訝、害怕、甚至有點後悔,他并不知道他不是阿基琉斯,他覺得自己将他視為阿基裡斯而殘害了一個年輕的生命;他深情地愛着自己的妻子孩子,預測、設想妻兒的遭遇與苦難(節選),帶妻子去秘密通道,囑咐他破城之後帶着孩子離開。

【散文】人神之思‖劉應珍

赫克托爾被阿喀琉斯殺死後,普裡阿摩斯趁夜色來到阿喀琉斯的帳篷裡,他蹲下身子,吻了剛剛殺死他兒子的這雙手,懇求阿喀琉斯将兒子的屍體還給他。他的滿頭白發、充滿期待的眼神、顫抖但堅定的話語,令人動容,在這裡,他不僅作為一個國王,更作為一個父親,為兒子尋求一種尊嚴,展現着他的愛和勇氣,也展現着如山似海、無言深沉的英雄本色。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或許,每個人對英雄的看法不同,但可以确信的是,他們都以有限的生命去實作永恒的榮譽,都在激勵人們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祝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的英雄,活成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劉應珍(宜賓學院)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散文】人神之思‖劉應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