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人神之思‖刘应珍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散文】人神之思‖刘应珍

人神之思

刘应珍

记得小时看电视剧,剧中的神腾云驾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那时候,羡慕极了他们。甚至,有时和小伙伴玩耍时会假装自己是某某神,小伙伴是另外的某神,或者说神的名字,看谁能压倒谁。上学后,学习了神话故事,了解到神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人们假想的、用以寄托自己感情的载体。可即使这样,自己还是会觉得神是存在的,有时也渴望变成神,好像这样,很多事情就可以得以解决。

《荷马史诗》体现了封闭时代,人们从自我感知出发,基于对自然力的无知,产生了对自然力的恐惧、崇拜与敬畏,并把他们幻化成了神灵,以神灵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对自由的向往。无疑,这就将认识自然与认识自己一体化了。因而,古希腊神话中,人神同形同性,可以说古希腊神话中的人就是完美的人。然而,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别——死忙与永恒,同时,神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会迁怒于众,会转嫁仇恨、会羡慕仇恨……神是永生的,而人则有生老病死。于是人追求灵魂永恒,这便有了居于凡人与天神中间的英雄,他们追逐理想,渴望超越,一直在走向理想的途中。

【散文】人神之思‖刘应珍

《阿喀琉斯的凯旋》(Triumph of Achilles),作者Franz Matsch

史诗中的赫克托尔和阿基琉斯是两种不同人格的代表,也是两种不同英雄的代表。阿基琉斯为荣誉、爱情、友情而战,而赫克托尔为国家、人民、家人而战。他俩都是史诗中的超凡英雄,他俩都受神的庇护,但命运无情,黄金天秤决定了他俩的胜负。其实,无论输赢,他俩都是永垂青史的英雄人物。阿基琉斯个人化的唯我独尊,他的至亲、至情、至性更多的提现西方式的个人至上,而赫克托尔的社会化的牺牲精神,他的职责、情感、义务则更多提现东方式的家国至上。

另外,神会庇护人,人会请求神的庇护。在史诗中,众人各站立场,支持希腊的海神波塞冬,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支持特洛伊的太阳神阿波罗、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忒,以及中立的宙斯。赫克托尔告诉母亲,让她用最美、最宽大、最真爱的袍子献给雅典娜,杀献十二头从未受过刺棍的牛肚,请求把敌人阿基琉斯阻挡回去。其实,神庇护人的实质是利益的纠纷,而人求神则是心灵的寄托。正如我们现如今的祭祀祖先,逢年过节,亦或其它时节的烧香拜佛。

在特洛伊这部电影中,人物形象表现得很鲜明,最令我动容的是赫克托尔和老国王普里阿摩斯。

【散文】人神之思‖刘应珍

《特洛伊》电影海报

赫克托尔爱护城邦的人民,战争发生时无论男女老少、老弱病残,都要将其接至城内;爱护自己的战士,以平等的身份看待他们,他们战死沙场后接他们回家;智勇双全、不满抱怨自己的弟弟,却又心疼爱护他,在帕里斯与墨涅拉奥斯决战欠,他劝告海伦留在帕里斯身边,陪伴他,在决战时,帕里斯于困境中抱住哥哥的大腿,于是哥哥刺死了墨涅拉奥斯;精细、缜密,深谋远虑,他反对偷袭希腊联军,他认为偷袭会使希腊联军重新联合成为一条战线;有着一颗仁爱之心,“他太年轻了”,当他杀死阿基琉斯的表弟(书中是朋友,电影中是表弟,很年轻)时,他惊讶、害怕、甚至有点后悔,他并不知道他不是阿基琉斯,他觉得自己将他视为阿基里斯而残害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孩子,预测、设想妻儿的遭遇与苦难(节选),带妻子去秘密通道,嘱咐他破城之后带着孩子离开。

【散文】人神之思‖刘应珍

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杀死后,普里阿摩斯趁夜色来到阿喀琉斯的帐篷里,他蹲下身子,吻了刚刚杀死他儿子的这双手,恳求阿喀琉斯将儿子的尸体还给他。他的满头白发、充满期待的眼神、颤抖但坚定的话语,令人动容,在这里,他不仅作为一个国王,更作为一个父亲,为儿子寻求一种尊严,体现着他的爱和勇气,也体现着如山似海、无言深沉的英雄本色。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或许,每个人对英雄的看法不同,但可以确信的是,他们都以有限的生命去实现永恒的荣誉,都在激励人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祝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的英雄,活成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应珍(宜宾学院)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散文】人神之思‖刘应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