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在2019年度觀察家金融峰會上,網商銀行首席架構師餘鋒表示,網商銀行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在探索新的應用方向,目前網商銀行的每一筆貸款都是AI貸款。
網商銀行是國内首家運作在雲上的銀行,沒有線下網點,目前已為超過2000萬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者提供貸款服務。在剛剛過去的雙11,他們用20人,完成對300萬使用者的服務,完成3000億貸款,這背後是有怎樣的技術奧妙?餘峰認為AI技術功不可沒。
一方面是識别使用者的需求,餘鋒說,“網商銀行通過AI技術,綜合考量客戶資金需求、場景偏好、價格敏感等次元,會選擇在差異化的觸達管道、在合适的時機,使用不同的觸達方法,不同的互動方式,不同的定價。”
另一方面,是識别使用者的信用狀況,通過AI技術支援下的智能風控技術,網商銀行的信貸不良率在1.5%以下,大幅度低于行業平均水準,根據央行統計,500萬以下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5.9%。
“10萬項名額,建立了100多種預測模型和3000多項政策,這樣海量的計算與識别,必須依靠AI技術和強大的算力,才能實作小微企業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0人工介入的貸款流程。”餘鋒表示說。
AI技術的另一項應用,在于服務銀行間交易。今年9月份網商銀行釋出了一個與上海外彙交易所做的交易機器人,完全替代金融市場交易員的交易工作,同時可以更好地防控信用風險、價格風險和操作風險。日常工作中,交易員的大量時間用在打電話、詢價、交流、比對、提單、中台審批、背景記賬,這類交易操作基本被交易機器人替代。上線十天後原來完成100筆交易需要4小時,目前44秒就可以完成22筆,互動機構從全天25家提升為半天50家。金融市場的交易員變成一個真正的模型專家,工作變成制定交易規則、算法政策和博弈政策,培養機器人如何更好地去執行指令。
據悉,前不久世界銀行集團和G20集團向網商銀行頒發的全球普惠金融最高獎——全球中小微企業銀行獎,以表彰其利用科技,促進了小微企業貸款難這一世界級難題的解決。
2018年網商銀行宣布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包括AI技術等等,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未來三年将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共同服務三千萬個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目前網商銀行已與超過400家金融機構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