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華蘭的婚姻,是盛纮和王若弗千挑萬選才定下來的,為此盛纮還制定了一條選婿标準,要門第好,家底厚,人口簡單,公婆妯娌好侍弄,最要緊的是人家後生要有能耐,要麼讀書有功名,要麼辦事有産業,要麼有武功爵位。

最後在好幾個候選人中,選了忠勤伯爵府的袁家,華蘭是盛家最出挑,最端莊的一個姑娘,當初為了不讓她嫁入袁家受欺負,老太太特意請來孔嬷嬷教華蘭學規矩,省的時候被别人看低了眼。

華蘭出嫁之前,盛老太太和王若弗再三囑咐,一定要好好侍奉公婆,體貼丈夫,為了華蘭有更多的底氣,王若弗早幾年前在泉州就開始準備嫁妝了,老太太更是從自己的嫁妝裡挑出一套紅寶赤金頭面給華蘭。

古代大戶人家嫁女兒,講究的都是一個十裡紅妝,把一輩子吃穿用度的東西都帶足了,甚至是連自己兒孫的吃穿用度都備全了,當初老太太的嫁妝就多得幾輩子都用不完,華蘭的嫁妝雖然比不上老太太的,但也是足夠她這輩子生活的了。

袁家當初被卷入逆王叛亂案中,被褫奪爵位,罰沒家産,後來方案後又恢複了爵位,但也因為治家不嚴罰沒了十幾年的俸祿,是以袁家實際上是一個沒有什麼家底的勳爵之家。

華蘭一入袁家,她的婆婆就不斷地打她的嫁妝的主意,把華蘭的嫁妝拿去貼補大兒子和她娘家,為了不讓袁文紹維護華蘭,她往袁文紹屋裡塞了七八個小妾,試圖以此破壞夫妻感情。

面對百般刁難自己的婆婆,不怎麼維護自己的丈夫,以及屋裡一群花紅柳綠的小妾,華蘭沒有與她們硬碰硬,若是換做自作聰明的墨蘭,定然是想方設法地去和那群妾鬥。

而華蘭的做法真的是讓人大贊,她用三招就赢了全局,最後華蘭成了宅鬥中的人生赢家,不但擺脫了婆婆的控制,還左一個右一個地生兒子,婆婆送來的滿屋子小妾被丈夫打發地一個不剩,袁文紹對她疼愛有加。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第一招:對婆婆表面妥協,暗裡出招

華蘭入門第二日起,袁夫人就天天天讓她去站規矩,有時候為了為難華蘭,天不亮就讓華蘭過去,而她自己遲遲不起,讓華蘭站在屋外等。

後來華蘭懷了第一個孩子,挺着一個大肚子,還要忙前忙後地給袁夫人端茶倒水,一雙腳腫的路都不能走,還要日日去給婆婆三請安。

古代孝字大于天,無論華蘭心裡再怎麼不情願,為着這個孝字,她也必須得照做,袁老伯爺雖然是個明理寬厚的,但也不好插手婆婆管兒媳的事情,袁文紹更是個孝順的,雖然知道母親做的不合理,但也沒說什麼。

華蘭隻好先暫時忍下委屈,不與婆婆硬碰硬,畢竟自己才新嫁過來,而袁夫人好歹在這個府裡混了幾十年,就算再不得人心,自己也是鬥不過她的,再說人家一家子骨肉之親,真的鬥起來,也未必有人護着自己。

袁夫人除了讓華蘭站規矩外,最喜歡做的就是打華蘭嫁妝的主意,袁家當初财産被罰沒,又被褫奪了十幾年的俸祿,男兒們隻做事,不領俸祿,家中早已沒有了多少銀錢。

華蘭帶着十裡紅妝嫁到袁家,袁夫人一開始就盯上了這筆财富,這才一再打壓華蘭,以便好拿捏她,隻要先治住了華蘭,那要讓她拿錢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華蘭嫁入袁家沒兩年,嫁妝就被袁夫人以各種理由搜刮了大半,華蘭心裡也十分委屈,隻是她知道自己不能明着和袁夫人對抗。

于是華蘭就有意無意地在丈夫和袁老伯爺面前透露婆婆總是打她嫁妝的主意,因為此事,袁夫人被老伯爺訓斥過好多次。

拿華蘭的嫁妝自己用或是貼補袁家也就罷了,袁夫人居然還要拿去貼補娘家和已經出嫁的女兒,華蘭覺得此事定能讓老伯爺大怒,于是就巧妙地把事情透露出去。

結果袁夫人被老伯爺一頓狠狠地斥責,還打了一巴掌,并且搬出當初老太太臨終前的遺言來吓唬袁夫人:

你明裡暗裡算計了二兒媳婦多少家私?親家那是厚道和氣,才不與我們來計較!且不說嫁妝本是媳婦的私産,便是夫家急着周轉些,也不好太過了。你倒好,就差明搶了!你還要臉不要?

母親曾當着大姐和你我的面說過,你為人愚蠢貪婪,見小利而忘大義,難堪嗣婦,奈何已有兒女。母親臨過世前,叫我寫下休書,她自己親在後頭寫了話,言道,袁氏能起複爵位着實不易,實乃繳天之幸,再不可有任何纰漏,若你朽木難雕,累及家門,就不必顧忌你為二老守三年孝,盡可将你休出門去!那休書如今可還在祠堂祭桌上!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袁夫人總是偏袒大房,不拿二房當回事,時間長了,袁文紹對母親也有了意見,臉上現出不虞之色,忍不住道:

母親!若是旁的也就罷了,您開口就要華蘭的陪嫁莊子,那在京郊足有十幾頃良田,況且如今盛家就在近旁,這田地若有變動,當他們不知道麼?你你,你叫兒子以後如何在嶽家擡得起頭來?你叫華蘭以後如何回娘家?

華蘭是個有大智慧的人,這麼多年被袁夫人不斷要求站規矩,索要嫁妝,她并沒有像其他女子那樣,怒氣沖沖找婆婆理論,也沒有哭哭啼啼地去告狀。

而是假裝孝順地順着袁夫人,借别人之口把話傳到能夠治住婆婆的人耳中,壞人由别人做,賢名自己當,這才是有智慧的女人。

袁夫人為了離間他們夫妻感情,塞了七八個小妾到華蘭屋裡,華蘭也咽不下這口氣,她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與婆家姑姑壽山伯夫人合謀,讓姑姑買了一個良妾送給老伯爺,一來是為了解氣,二來是為了讓袁夫人沒時間管他們夫妻房裡的事情。

袁夫人果然開始忙碌起來,老伯爺的寵妾張姨娘是個良妾,一不能打,二不能罵,又是老伯爺寵愛之人,她隻能急得跳腳,後來張姨娘還懷了孩子,袁夫人的生活更是精彩了,再也沒有時間來打擾華蘭的生活。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第二招:不與小妾鬥,抓住丈夫的心

華蘭屋裡的七八個小妾,個個都是不省心的,仗着自己是袁夫人的人,打量着華蘭不敢處置她們,一個個都不知收斂。

華蘭并沒有急着收拾她們,也沒有成天跟她們鬥來鬥去的,她客客氣氣對待每一個人,吃穿用度從不曾有過半分苛待,就連她們本身都挑不出毛病。

時間一長,華蘭在京中的名聲就傳揚出去,京中貴婦們無不誇贊華蘭懂事孝順,寬容大度,就連那個驕傲的壽山伯夫人都成為華蘭的頭号粉絲,在别人家或是自己家的宴會上,都在不斷誇華蘭,為華蘭說好話。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袁家有個總是喜歡刁難二兒媳的偏心眼婆婆,而二兒媳從來沒有與她計較過,也都佩服華蘭的為人和韌性。

袁文紹雖然是個愚孝男,但是也不是全然沒長眼睛,看着母親如此刁難妻子,而妻子從來不計較,還是一如既往地孝順母親,對待妾室也是寬容大度,這樣的妻子實在難得,他也對妻子生出了憐愛之心。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後來的袁文紹,面對母親提出的無理要求,他也會果斷拒絕,母親刁難華蘭時,他也會出來維護自己的妻子。

看着華蘭的嫁妝被母親索要的所剩無幾,袁文紹就承諾華蘭,會一點一點給她補回來,果然,他也說話算話。

後來袁文紹看到一處莊子,山清水秀,很是漂亮,想着華蘭陪嫁的莊子被母親要走了好幾處,于是袁文紹就想把這個莊子買下來送給華蘭,以做補償,買莊子的錢不夠,他還為此把他心愛的一匹寶馬賣了,華蘭感動的稀裡嘩啦。

袁文紹縱然再孝順,也瞧不得自己母親偏心到那般地步,恨不得什麼好的都給大房。他到底是上進要面子的,也要在外頭應酬打點,他有難處時親娘推诿袖手。

他隻能找自己老婆低頭伸手,輪到大房有事時,老娘便催着逼着要他鼎力相助。這世上隻要是個人便有私心,袁文紹也有妻子兒女,年年月月如此,便是親生兒子也會離心的。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華蘭能夠等到他回頭,也隻是時間問題,不過這也是華蘭的本事,忍了這許多年,水滴石穿,袁文紹才漸漸轉過彎來。

看着母親這麼多年如此偏心,事事都向着大兒子,父親雖然公平,可也顧不過自己多少,隻有華蘭,無論受了多少委屈,始終無怨無悔守着自己,袁文紹終于明白:

父母再好,他們是兄弟姐妹的,他們不能圍着自己一個人轉,兄弟姐妹再好,成了親他們都有自己的小家,兒女再好,将來長大了他們都是要離開自己,飛向更廣闊的天空的,唯有妻子,她才是一心一意想着自己,永遠陪着自己的人,才是自己最應該珍惜的人。

華蘭的愛情,是中年了才等到的,明蘭還曾調侃華蘭:中年人的愛情就像洪水猛獸,一來就擋都擋不住,華蘭一邊罵明蘭貧嘴,嘴角卻咧到耳朵跟去了。

袁文紹對華蘭的愛,一愛就是一輩子,他把母親送來的那些小妖精全部打發掉,屋裡隻剩一個華蘭親自擡的姨娘,庶長子的生母,華蘭全程沒有自己動手,就掃除了所有障礙。

老來夫妻倆都是做外祖父母的人了,袁文紹無論走到哪裡還不忘給華蘭帶禮物回來,華蘭一邊假裝不在意,一邊嬌羞地把東西藏起來。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第三招:丢開瑣事,養身子生兒子

華蘭第一胎生的是個姐兒,婆婆更是不拿她當回事,把管家理事一大堆賠錢不讨好的事情丢給華蘭,因為懷孕時過于勞累傷了身子,又幾年不見懷孕的迹象,于是就給一個從小陪她長大的丫鬟開了臉,做袁文紹的配房,生下了庶長子,記在自己名下。

這或許是華蘭這輩子做過唯一一件後悔的事情,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無奈之舉,若是讓其他袁夫人送來的小妖精生下庶長子,華蘭能夠再生,自然不怕,但若是華蘭不能再生,那後半輩子就沒了依靠。要是能想到後來一個接一個的兒子生,華蘭打死也不會先生個庶長子壓在前頭。

當時華蘭的處境很難,袁夫人把管家的一堆事丢給華蘭,偌大的一個伯爵府,從上上下下的吃穿用度,到家裡的銀錢鋪子,全部都是華蘭一個人管着,為了管好這個家,她賠進去好多嫁妝,但卻沒有讨到半分好。

王若弗以為華蘭管着家就是站穩了腳跟,要華蘭好好地把管家大權抓在手中,盛老太太卻讓華蘭把管家權丢出去,誰愛管誰管,總之不讓華蘭管,管家三年,豬狗都嫌,當務之急是先生兒子。

祖母請了白石潭賀家老太太來給華蘭調養身子,華蘭回家後就裝病把管家之事丢出去了,一年後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實哥兒,袁文紹喜歡的不得了,來華蘭的院子越來越勤。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後來華蘭調理好身子,一個接着一個生嫡子,袁文紹更是不願意挨别的女人半分,華蘭不但站穩了腳跟,還得到了丈夫的心,老伯爺更是對這個兒媳婦滿意至極。

袁文紹的姑姑壽山伯夫人本來就更喜歡華蘭,看華蘭生了那麼多嫡子,而大房長媳身體又不太好,子孫寥寥,就越發地與華蘭來往密切。

想着女人一輩子還是要靠着娘家的,大房靠不上,那二房就是最好的靠山,更得與華蘭處好關系,當華蘭提出讓她給老伯爺找個妾的時候,她盡心盡力地去辦了。

華蘭終究是個善良的,她生了一屋子嫡子,并沒有忘記庶長子,當初自己需要時,庶長子來到她的身邊,她也害怕若是将來庶長子像梁家那樣,把嫡子壓得擡不起頭,她們母子日子會難過,但終究還是狠不下心來把他養廢。

庶長子不是個讀書的料,喜歡舞刀弄槍,袁文紹又沒時間管,華蘭就給庶長子請了刀槍師傅,還吩咐把演武場辟大些,瞧着幾個小的也沒什麼書性,興許将來還有愛學武的……

華蘭想着,如今地位這麼穩了,又何必計較那麼多呢,庶長子也是子,不管怎樣,他畢竟叫了自己那麼多年的母親,怎麼忍心把他毀了呢!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赢得全局,兒孫滿堂,夫妻恩愛

華蘭是個聰明的女人,嫁入高門日子不好過,她并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得過且過,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為自己博得一個好未來。

面對袁夫人,她表面順從,然後有意無意地把袁夫人對她的種種做法透露給袁文紹和老伯爺,一邊示弱,一邊想辦法。

滿屋子的小妾她也善待她們,給袁文紹塑造一個賢惠大度又事事容忍的形象,然後依照賀老太太給她的方子調理身子,拼命地生兒子。古代女子隻有三大靠山,父兄,丈夫,兒子。

華蘭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本末倒置,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她明白,暫時的委屈算不得什麼,隻要最後的結局是好的,過程艱辛一點也無妨。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她也深知隻要有娘家人撐腰,夫家的人就算會使些小手段,也不敢對自己做過分之事,這些事情除了讓自己惡心外,并不能動了自己的根本,又何須花時間和他們計較呢。

老伯爺之是以會向着她,那是因為她有得力的父兄,不能輕易地得罪,袁文紹之是以從來沒有真正的疏遠過華蘭,做出寵妾滅妻的事情,也是因為華蘭有得力的娘家人,他是顧廷烨的下屬,得罪華蘭,自己的官也不好做。

但盡管如此,那些隻是外在優勢,華蘭更是明白,夫妻感情的根本不在于外,而在内,與其花時間去和外面的花花草草鬥個你死我活,不如用手段攏住丈夫的心,若是丈夫心在自己身上,有再多的妾又有何妨。

華蘭隻抓住了三個根本,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地進行,最後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這樣的心機和手段,才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該有的。

三看《知否》:頓悟“從不與妾鬥”的盛華蘭,才是最有心機的女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