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刷臉登機到智能測量分揀,3D識别技術将迎來大爆發

最近北京大興機場正式投入營運,旅客無需身份證件隻需刷臉過閘機,即可實作輕松登機,完美演繹智慧出行的新體驗,有人認為:大興機場可稱為“新世界奇迹”,代表着中國基建最高的技術水準,國慶期間更是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景點。

刷臉登機的技術原理

“刷臉登機”是3D視覺技術的應用場景之一,與手機3D面部識别解鎖的原理類似,屬于身份驗證的範疇。而所謂3D視覺,其實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賦予智能終端“看懂”世界的能力,關鍵在于終端擷取的是3D立體模型資訊,而非2D平面結構圖像。

從刷臉登機到智能測量分揀,3D識别技術将迎來大爆發

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考慮,“3D”已經成為重中之重。照片和指紋均屬于平面圖形,比較容易被仿造,比如假護照和指紋倒模等。而3D視覺技術可擷取立體的面部資訊,精度更高且具備深度資料,是以刷臉登機在保證資訊驗證安全的基礎上,極大地為旅客提供了便捷。

3D視覺應用不隻是刷臉

3D視覺在各行各業均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以國内技術實力雄厚的3D視覺領域獨角獸企業奧比中光為例,其聯合百度助力杭州市民卡實作“實名制刷臉就醫”系統、國内首條采用3D人臉識别閘機的地鐵線路——濟南地鐵1号線無感刷臉進站等,推動3D視覺技術在多個領域商用落地。

從刷臉登機到智能測量分揀,3D識别技術将迎來大爆發

3D視覺的應用範疇不單局限于刷臉,其可實作對物體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識别檢測,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商業價值,甚至會形成對傳統工業生産力的颠覆和變革。

3D視覺下的生産力變革

以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機器人為例,可程式設計的高度自動化工業機器人帶來了生産力的大幅提升。但事實上在3D視覺技術引入工業機器人領域之前,因其無法“看懂”物體的形态,是以隻能按照固定的程式對固定形态的産品進行加工,智能程度較低。

而具備人工智能“大腦”和3D視覺“慧眼”的機器人,則完全可感覺物體的3D形态,并通過分析判斷做出決策。這一點意義非凡,機器人不僅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式運作,還可以随機應變處理生産中的“變量”,其作用大增。在這個環節當中,3D視覺技術的存在極為關鍵。因為縱然機器有再強大的大腦和再快的速度,如果看不懂,一切都是枉然。

我們不妨以更貼近生活的執行個體進行說明,每年的雙11購物節,物流公司如果僅僅依靠人工分揀、稱重、量體顯然無法處理這麼多包裹,同時這些包裹的形态各異也給機器分揀造成了很大的難題。其中原因我們前面說過,傳統的機器就像是需要咬合的齒輪,對“變量”的處理能力極其微弱。

從刷臉登機到智能測量分揀,3D識别技術将迎來大爆發

(3D視覺技術讓機械臂實作對不規則物體進行合理碼放和抓取)

當分揀機器通過3D視覺可以識别物體3D形态後,一切問題都将迎刃而解。3D結構光技術僅需0.2秒内便可精确測出貨物長寬高,誤差控制在1%,僅這一項就是人工操作的10倍效率提升,過去快遞員攬收還需要用稱尺量,如今拿裝置即可直接拍照測量快遞體積,同時還可以實作稱重/體積測量/條碼掃描/貨物資訊處理等全自動處理。這些改變對物流行業提升運作效率,降低營運成本,提高使用者體驗有非常明顯直接的幫助。

不得不說,讓智能終端具備“看懂”世界的能力,是一件非常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事情。未來,基于5G、AI等前沿科技的廣泛應用,3D視覺亦将迎來更大的發展,在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領域都擁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帶動更多産業迎來全新更新變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