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何升官受賞,群臣來賀大擺筵席,一個瓜農卻說:我來吊唁丞相

公元前196年,蕭何在府上大擺筵席,就在蕭何與衆人推杯換盞,舉杯慶賀時。突然來了一人,對門丁說:“我來吊唁丞相!”大喜的日子,大家都來祝賀,你卻聲稱來吊唁,這不是找打嗎?就在門衛準備将男子亂棍打出之際,蕭何出來制止了:“慢!”蕭何畢竟不是一般人,他覺得此人的話必有深意,于是把他請入了府中。

蕭何升官受賞,群臣來賀大擺筵席,一個瓜農卻說:我來吊唁丞相

此人是誰呢?召平!《史記》記載:“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原來,他曾是秦朝身份顯貴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後成了平常百姓,因為貧困而在長安城東面的一塊地上種瓜賣瓜,因他種的瓜好吃,大家都喜歡叫他“東陵瓜”。蕭何是因何喜事而大擺宴席呢?原來是在外平叛陳豨的劉邦,聽聞蕭何與呂後合謀用計殺了韓信,是以劉邦對蕭何加官進爵,大加封賞。不僅任命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食邑,還專門派了500衛士和一名都尉保護相府安全。

蕭何升官受賞,群臣來賀大擺筵席,一個瓜農卻說:我來吊唁丞相

《史記》原文記載:“上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于是,就有了群臣前來祝賀,蕭何大擺筵席的這一出。可是就在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升官受賞的時候,唯獨召平一人前來表示吊唁。《史記》記載:“諸君皆賀,召平獨吊。”而原本升職受賞是一件喜事,為何召平卻說要吊唁呢?蕭何一時不明其意,便請教召平此話何意。

蕭何升官受賞,群臣來賀大擺筵席,一個瓜農卻說:我來吊唁丞相

召平說:“相國,您就要大禍臨頭了!”蕭何問:“先生,此話怎講?”召平不慌不忙的說:“皇上風吹日曬地在外統軍打仗,而您留守朝中,未曾遭遇戰事之險。皇上反而增加您的封邑,還給您增派護衛保護您,這是因為韓信剛剛謀反,他是對您有所懷疑。給您增加封邑,不過是為了穩住您。給您增派護衛,也是為了監視您。是以,皇上不是寵信相國,而是擔心您也會像韓信一樣有不臣之心啊!”這段在《史記》中這樣記載:“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

蕭何一聽,吓得直冒冷汗,有道理!那該怎麼辦才好呢?蕭何請召平繼續說下去。召平說:“建議相國您上書皇上,推辭掉所有的封賞,并且把家裡的财産拿出來,捐助給軍隊充當軍饷,那麼,皇上一看必定高興,便不會再疑心相國了。”《史記》這樣記載:“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軍,則上心說。”蕭何聽完後,覺得召平出的主意實在是好,《史記》記載:“相國從其計”,蕭何采納了召平的計策。劉邦接到蕭何的請辭奏書之後,果然十分滿意。蕭何這人頭,算是保住了。

蕭何升官受賞,群臣來賀大擺筵席,一個瓜農卻說:我來吊唁丞相

這個故事記載在《史記》中,正所謂伴君如伴虎,蕭何才幹卓著,位極人臣,卻一直兢兢業業,忠于大漢,忠于劉邦。但是在劉邦看來,蕭何深受百姓愛戴,名望極高,擔心他功高震主,難免有一天生出異心,因而對他有所猜疑忌憚。蕭何的才能智慧并不是不如召平,他之是以沒有看透劉邦的用意,是因為“當局者迷”。他以為自己的敬業忠心,在劉邦眼裡也會這樣認為。但是,上司多疑是人性,尤其是處在劉邦那個位置上的人,稍有不慎葬送的就是整個江山社稷。

蕭何升官受賞,群臣來賀大擺筵席,一個瓜農卻說:我來吊唁丞相

畢竟曆史上後院起火的事情不勝枚舉,尤其是當上司在外的時候,面對可以擁有更高權力和更尊貴地位的誘惑,往往是很難禁得住考驗的。當蕭何面對劉邦的猜忌時,他采納了召平的建議,趕緊推掉所有的封賞,并且做出犧牲,自願捐獻家産,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劉邦知道,自己不敢居功,也沒有更大的野心,願意為了皇上獻出一切。在我們如今的複雜人情社會中,不管是職場還是商場,都要時刻保持警覺,看懂上司的心思。當有功的時候,學會不居功自傲,歸功于他人。尤其是才能出衆,威望高的時候,更要謹慎小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