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EXT創新大會圓桌論壇:寒冬之下的新經濟創投機遇

NEXT創新大會圓桌論壇:寒冬之下的新經濟創投機遇

1月24日,由阿裡雲主辦,阿裡釘釘聯合主辦,阿裡雲創新中心(合肥高新)基地、迪比空間、創頭條承辦的“NEXT創新大會暨合肥高新區新經濟發展論壇”在合肥高新區隆重舉行。在本次峰會上,阿裡雲創新中心合肥高新基地盛大開園,迎來首批入駐企業集中簽約,與此同時,阿裡雲創新中心合肥智能雙創孵化平台也在今天正式上線。

大會邀請了衆多行業專家,從前沿商業模式、未來創投機遇等諸多方面,交流探讨“新經濟”的發展思路,為産業更新群策群力。

會議中間進行了兩次圓桌對話,其中在第一場對話中,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松禾資本合夥人袁宏偉、合肥赢初資産管理創始合夥人周美含、創頭條聯合創始人李茂達四位與會嘉賓,圍繞“寒冬下新經濟創投機遇”這一主題,分别對“新經濟”的内涵、目前形勢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值得深耕的領域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分享與讨論,從專業的角度對2019年新經濟的創投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給出了預判。

NEXT創新大會圓桌論壇:寒冬之下的新經濟創投機遇

以下為圓桌論壇全文實錄:

主持人:下面,來到本次峰會的第一個圓桌論壇環節——《風向,寒冬下的新經濟創投機遇》。讓我們來聽聽創投圈的大咖們,是如何看待寒冬下新經濟的創投機遇,如何洞察2019年新經濟的投融資趨勢。

接下來有請幾位嘉賓來到舞台上,讓我們有請: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松禾資本合夥人袁宏偉;合肥赢初資産管理創始合夥人周美含;創頭條聯合創始人李茂達共同上台。

剛才的演講嘉賓說2018終于過去了,痛感很強烈,我們也有幸請到了幾位投資大咖,跟我們說一下2018年、2019年他們對經濟的看法以及未來得預判。首先幾位大咖每人1分鐘的時間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機構。

陳向明:大家好,我是來自銀杏谷的陳向明,銀杏谷資是旗幟鮮明的圍繞着阿裡生态,特别是聚焦資料早期投資的産業結構。

袁宏偉:我也是安财很多年,松禾資本到目前為止累計管理有150億人民币的規模,投資有300多萬元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創新材料、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的領域。

周美含:我是來自合肥本土企業,我們成立于2015年,我們赢初緻力于牙科的細分領域做股權投資,是基于口腔領域的後端布局,進而能實作大健康口腔健康整個生态的打造。我簡單說一個例子,瑞康生物,我們通過資料梳理、資源的導入、專業化的營運,使其成為國内行業領域領先的供應商。

主持人:新經濟在國際上也談了好些年,随着新技術的發展,我們會說4G帶來産業變化,人工智能帶來的思想變革,會講線上線下的融合。我想請問在座的投資人,你們了解的新經濟“新”在哪裡?怎麼樣看技術創新給技術發展帶來的新的變化?

陳向明:新經濟其實更多的了解是數字經濟,我覺得這幾年新經濟的内涵是比較清晰,是以資料作為新的生産資料來诠釋經濟内涵的解釋,在我了解,新經濟應該能把它定位成數字經濟比較合适。

袁宏偉:不知道的是我們投資以硬體為主,我的了解新經濟在當下的中國還不隻是由數字帶來的模式創新和資料應用軟領域,我覺得還要把硬的領域創新加上,尤其中國有這麼大的人口數量,我們有這麼龐大的制造業群體,硬的這塊我們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前一段時間,證監會在上一輪說要支援“獨角獸”的時候,我們南方的機構發現幾乎所有列在“獨角獸”裡面其實軟的更多,模式創新更偏多一些,我不否認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對中國整個經濟也是作用非常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制造業的更新和技術硬科技創新方面,我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這個領域對中國又特别重要,也是中國要經曆來自美國還是來自其他外部世界競争的壓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而且還比較漫長,就是說它還不是說一蹴而就,需要逐漸積累,是以我把新經濟分成軟的和硬的方面,我們是這樣了解的。

周美含:在我看來,新經濟之是以新是它代表革命性,也就是說新經濟如何産生的價值現在被利用起來了,大家現在都知道共享經濟、移動支付,它的應用場景在我看來科技的優勢,因為新經濟是以産生了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也将服務于新經濟,也就是說它将服務于大資料的應用場景,新的商業模式的這種應用,平台的打造。

在我看來,細分市場,因為我們本身年初深耕口腔健康領域數年了,我們本身的團隊在這個領域有比較獨特的優勢,在我們看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我們對于口腔健康的需求從最基礎的牙齒修複、牙周的治療會更新,更新到口腔的護理以及口腔健康低齡化的需求,大家說科技創新,創新是基于市場的需求,比如說口腔數字化的治療,三維資料的倒膜,也就是之前所有的對于牙齒口腔的治療可能是咬實一個東西才行的,通過三維資料倒膜的技術,企業很難感受很多不好的東西,在這種細分的領域,在我們看來是一個藍海的領域,我們可能會通過數字化的技術去改變大家對整個的需求和提供服務更好的體驗。

主持人:談到新經濟,包括前面主持人提到的,不管是哪種行業有創造力,創新在新經濟當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從我們國家層面給予它的新動能,從産業發展來說,這麼多年一直伴随着技術的發展,很多的産業不斷地發生變革,甚至今天有嘉賓講到,明天的競争對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了,是以新經濟帶來的變數和變化是非常多的,可能會創造更多的機會。我們提到新經濟的一些細分領域,我們今天說新經濟有新零售、移動支付、大健康等等很多領域,對這些領域我們了解的比較多,但有的時候是公衆不了解。我想請問幾位嘉賓,從投資人的角度你們看好哪些領域有新的機會,不妨給大家也透透底,也讓知道創業者未來從哪些方向着手?

陳向明:數字經濟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是些應用場景,從這個角度來說,兩位老師講的新經濟不僅僅是軟體方面,假如說我要去系統梳理,包括雲端,端它就是硬的東西,包括晶片、子產品,雲是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因為有了端跟雲技術的疊代上升,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經濟範圍是非常廣,它涵蓋的内容非常廣,包括剛才說的在數字牙科都是在數字經濟的應用。

我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杭州是全球最大的攝像頭産業,大家知道攝像頭的核心裡面有一個小的晶片,因為這個晶片的成本效益好,攝像頭它可以在各個行業去裝上這個攝像頭,這就屬于硬體,晶片的發展在。因為攝像頭在中國所有裝備裡面,把攝像頭存的資料假如注入人工智能裡,可以去指揮交通的紅綠燈,讓交通變得不那麼堵,其實就是建立在硬的基礎上,軟的能力疊加以後,在交通領域應用的場景。這個例子就包括了軟硬和應用場景,是以我覺得這是未來創造者很興奮的,這種應用未來很多,而且剛開始。

主持人:銀杏谷2019年打算重點投哪些領域?

陳向明:我們現在的戰略是雲端井是要投的,我們營運了兩個小鎮,杭州的雲西小鎮帶有軟的數字處理能力的晶片,語音的應變,人工智能的應變。無錫的(水廊小鎮)代表端,因為無錫的制造業很發達,是以我覺得這都是我們要去關注的,市場也是在布局。

主持人:袁總,我看過去投資非常好,您跟我們分享一下,哪些領域更有機會一些?

袁宏偉:新經濟它需要的是相對來說閱聽人比較龐大,消費能力比較集中,同時平均的購買能力又相對比較強的群體,這幾個因素比較起來在中國是最有優勢,是獨一無二的,是以在這個市場上,最早比較容易引進的一些模式創新也就證明了這一點,出行、購物、消費、支付等等,下一步從早期這些比較容易介入的這些階段,再向下一步發展可能就會涉及到軟硬結合或者向更後端,核心技術實力要求更高的這端去發展,我們陸續的在硬體方面也有很多進步,比如在智能終端上,中國已經取代了早期占龍頭的國際品牌。

和智能終端相比對的軟體方面,我們也陸續湧現出了特别多非常優秀的企業,都非常有創新能力,都特别能打,而且在國際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在其他方面都沒領先過的局面,像大家都知道的抖音,還有陸續出現的在中國首先能把基礎的日子過好,模式打磨好,然後推到國外去,網上的模式現在也是陸續出現了。

接下來再往後端中,硬體可能就必不可少,所謂的肯定,我們總理說的,這塊可能需要更多的積累,但是同時如果是我們走過了這一段,我們在整個全球産業定位上就會進入更高的境界,是以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機會可以不用像晶片一樣,需要長期大量的投入和忍受長期的虧損,但是又可以相對來說建立比較強的(護城河)的硬體,人工智能賦能的消費領域,還有制造領域以及出行等等這些軟硬結合的,這裡面都有很多的機會,我們在幾個方向上都有布局,核心還是在三個相對來說最熟悉的領域。

一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相關的領域,範圍也非常廣,人工智能它應用到了很多方面,光是生命科學裡面分各種各樣的路徑,但是我們相對來說把人工智能結合到現有的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治療這些領域上。二是創新材料這個領域,這個領域也是把現在飛速發展的算法能結合在核心材料的研究,和現有的這些高端材料進口替代上,還有一個領域是中國特别産業鍊齊全的,是山西的領域,這個領域在珠三角也是最發達的,也是全球配套最完整的,這個領域陸續可以出很多東西,有一個創新的爆款可以上10億,在這裡面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出現。

這三個領域都很大,我們都有專門的基金和專門的團隊在做,其中生命科學領域第一期12億已經投的差不多了,我們準備在今年一開始做15億的第二期,在材料領域早期就有大家比較了解的一些案例,現在也有一個專門的基金在做材料領域,因為材料領域比較早期,其他的機構不敢投,因為我們有些成功經驗,是以想繼續走下去。

我們設立了天使基金,也設立了專項資金,還有就是人工智能賦能的硬體領域,去年設立了10億的資金,它的範圍比較廣,具體說到産品我也不是特别懂,懂的話就不會去創業了,從大的方向賽道上,可能會有稍微宏觀的認識,我們在相關的賽道會做布局。

主持人:袁總跟我們說生物智能的賽道,提到了兩個關鍵詞,一是科技創新,二是軟硬體的對接。很專業的領域,周總,您也分享一下,我們機構一直在專注于垂直的領域。

周美含:在我看來,新經濟之是以新,是因為革命,大家現在能看到所有的大的平台和新的商業模式,在我看來是因市場的需求,我們之是以做後端,是因為我們在科技創新、科技研發方面是比較前沿的,比較有核心競争力的,我建議在國内做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因為我覺得中國社會它最終的發展能去媲美海外,真的是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應該是有特别大的功勞,而功勞在于你去投了一些科技前沿,有技術創新的東西,而非是因為某些市場的需求燒出來的商業模式,這是我認為的觀點。

行行業業其實都有機會,隻要你專注細分的領域,就像我們袁老師說的,專注應用而非軟的,硬的也要跟得上,我覺得其實都是好的領域。

主持人:大家對新領域的見解,2018年終于過去了,在新經濟領域确實是冰火兩重天,有的領域繼續被持續的看好,我們也看到下半年很多的企業開始喊要活下去,但是我們在融資的領域還不斷地拿到很多的錢,在資本市場裡面,對很多機構來說也是很好的退出機會,在2018年很多的“獨角獸”以低估值上市。

新經濟的領域上市IPO占了百分之十幾,但他們的融資額達到40%幾,已經代表資本市場的态度,在市場上表現又不是很理想,是以請投資人對2019年新經濟的創投市場以及資本市場能做一下基本的預判,從專業的角度。

陳向明:2019年“獨角獸”上市其實靠着很多人,人都中毒了,我覺得剛才袁老師講的很好,很多經濟的創新隻是個營運的驅動是不能持久的,2019年,投資人也好,政府也好,創業也好,要抓到真正有創新能力、有門檻的東西,這才是可以主講的狀态,不能為一哄而上的,大家在很多的地方吹泡沫,資本市場有句話叫人多的地方很危險。

主持人:你信心更足還是謹慎的态度?

陳向明:我覺得在我看來,你說寒冬不寒冬沒太大關系,我是做早期投資,是以二級市場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越寒冬我的日子越好過,因為我被投的項目也更近,看的更清楚,我們也做了十幾年,每次寒冬的時候,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都是我們大量購足的時候,是以我們2019年會很激進,會一如既往的投資。

袁宏偉:我有一些類似的觀點,因為早期為主,中後期也有,相對來說2019年更多的布局早期,因為早期會達到更多的資源,這一輪我覺得相對來說政府的政策,方向上我們還是着力在攻克所謂啃硬骨頭,曆次通過投資來拉動經濟都沒有走完艱難而正确的路,拉動經濟增長可能不會很快,因為你想投創新類不是那麼快創造出利潤和稅收的,它又是這麼龐大的經濟體裡一直隻虛不實的,實的這塊特别需要,如果保守打發,三到五年裡有硬科技的領域。

在布局上我們還是非常強的,對我們早期投資來說,虛高的價格已經下來了,很多早期喊出20億的,現在都是可以往下談的空間很大,20億是有獨到的技術門檻和護城河,但是不能用20億去估值,如果用這樣一個高估值的話,接下來的路反而更難走。

首先跟投資人承諾不能降低估值,你的下一輪融資能拿到的錢有限,另一個是這麼高的估值降下去,即使有人給你推了一把,給你的錢很少,估值上去了,但是企業拿來發展的錢比較少,是以我們的建議,不要在乎估值多少,拿到錢能把這個階段走下去,能按照自己的步驟把産品拿出來,這是最關鍵的。

我們在今年、在早期我們布局的會更多,但中後期這塊,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銀行的資金在這裡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2017年下半年的時候,是以就把早期還沒上市之前的市場推到了虛高的狀況,這實際上跟真正的創投企業之間它的價值倒挂不是必然的,應該說不是來源于真正的出口企業做這個。

周美含:我們看來2019年充滿了信心,因為泡沫、杠杆,在我們看來2019年将會優勝劣汰的一年,第一,投資理念,第二是布局,提前布局、深耕細作,我相信行行業業都會有機會。

主持人:剛才投資人對2019年有個判斷,從他們的态度上還是非常的樂觀,我也為很多的創業者感到高興,因為大家需要用錢的時候還是可以找在座的幾位投資人去談你們的項目。

由于時間關系,我想請台上的幾位嘉賓用簡短的一句話概括今天的觀點或者對新經濟的看法,用一句話。

陳向明:剛才陳老師說股票上4000點,同時别說上去掉回來,持續往上走,唯一的辦法,是利用科技跟資料的力量,堅定不移的在新經濟領域加杠杆,在傳統領域減杠杆,不管政府、企業、個人都要堅定不移。

袁宏偉:我覺得2019年是讓大家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回歸價值投資和投資增值的一年,是以在這一年裡,我們還是會謹慎出手、大膽布局,繼續把科技和創新作為我們的護城河。

周美含:新經濟是一個大機遇,通過計算力下一個就是你,謝謝!

主持人: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圓桌環節到此結束,請幾位嘉賓回座。

感謝李茂達先生的精彩主持,感謝各位投資圈大咖們卓有見地的觀點分享。辭舊迎新,也讓我們對2019年新經濟圈的投融資市場充滿了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