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控智駕:破局自動駕駛落地之困,打開「礦山」商業新圖景

易控智駕:破局自動駕駛落地之困,打開「礦山」商業新圖景

在自動駕駛圈,易控智駕是一個較新的名字。

7月2日,「易控智駕」宣布獲得由興韬投資獨家投資的6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一舉進入業界的視野。這家瞄準礦山自動駕駛的新銳公司,在資本愈發冷靜的當下,取得了一個好的開局。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新智駕對話易控智駕創始人Wason,要講述的不僅僅是資本層面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自動駕駛應該如何落地,技術如何轉化為産品的思考。

此外,他也分享了礦山作為一個特殊的場景應該要如何結合「自動駕駛」技術,産生具體效益的方法論,以及如何從一衆礦山自動車當中突圍的心法與招式。

「礦山」突圍論

落地,成為了2019年整個自動駕駛圈的關鍵詞,也成為了各自動駕駛公司亟需突圍的關鍵。

當資本不再高密度燒錢,企業就必須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是以,各家都在尋求快速落地的場景。

與幹線物流、RoboTaxi等場景相比,道路相對封閉、場景相對簡單、路線相對固定、不受公開道路交通法規限制的礦山場景是自動駕駛落地的最佳選擇之一。

事實上,礦山是一個亟需科技更新和賦能的傳統行業。礦山行業當中存在着人員招聘困難、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持續升高、傳統作業模式智能化程度較低、缺乏資訊化管理手段、無法根據實時生産資訊進行智能化的優化排程等問題。

自動駕駛的投入帶來了生産力的變革以及生産效率的急速提升。

早在1994 年,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CAT)兩台自動駕駛礦車在美國一個礦山投入測試,該車四周裝了掃描雷達系統,大量的傳感器裝置使得礦車有足夠的預判時間進行減速或停車,大幅度提高了礦區的效率和安全程度。 

2005 年,日本小松公司在智利的銅礦開始進行自動運輸系統的試驗,小松在當時現有車型基礎上,為其安裝了多種傳感器、控制器和通訊元件等裝置,確定其可在控制指令之下自動行駛。

三年後,即2008年,小松再次加碼了礦山的投入,自動駕駛礦用車首次在智利的銅礦實作了商業化部署。

此後,經過了将近十年商用的驗證,自動駕駛的到來使得礦山的作業效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自動駕駛礦用車效果顯著。用一組具體的營運資料來說明:200多台的自動駕駛礦用車,累計運輸礦石20億噸以上,運輸成本降低了15%,輪胎壽命提高了40%,運輸效率提高了30%。

除了确鑿的資料支撐以外,政策的大力支援也是使得礦山成為最佳落地的場景之一。如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公告2019年第1号《煤礦機器人重要研發目錄》檔案中已将“露天礦卡自動駕駛系統”列為重點研發項目。

客觀的需求、成熟的方案、顯著的效用和扶植的政策,使得礦山自動駕駛成為一個急速上升且玩家密集的賽道。

國外有卡特彼勒(Caterpillar,CAT)、小松等老牌的對手,國内亦有三一、徐工、踏歌智行等新舊勢力搶占市場。 

面對激烈的競争局面,易控智駕選擇專注需求、打磨産品,在切實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推動礦山自動駕駛賽道的蓬勃發展。

易控智駕:破局自動駕駛落地之困,打開「礦山」商業新圖景

易控的破局

礦山是一個複雜的生産作業場景。

礦山存在着粉塵多、溫差大、振動強等複雜工況,是以,傳感器需要經過技術的優化,才能滿足全天候作業;礦山道路上非結構化障礙物多,如落石、土丘、積水、破損路面等,對感覺和決策規劃算法都提出特殊的要求; 礦山作業區域廣闊,礦坑之間高低落差大,對礦區整體的無線通信覆寫要求高。

此外,礦山采剝作業需要礦車和挖掘機、及其他輔助裝置協作配合完成,局部變量多,是以要求生産組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針對礦區這種複雜的情況,易控智駕設計了礦用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營運監控平台、自動駕駛系統、LTE-V2X通信技術、礦車定制設計四大部分。

平台方面,易控智駕借鑒成熟的商用車車聯網系統和傳統的礦用車排程系統,加上大資料挖掘、4G/5G無線物聯與智能遠端控制等技術手段,基于分布式架構将複雜的車輛總線資訊處理、移動通信資料處理、負載均衡、大資料管理與分析、伺服器叢集技術等封裝在一起,建構适合自動駕駛礦用車營運的平台。

具體來說,就是由一個裝備了GPS+RTK高精度定位系統的車隊組成監測中心,為每輛車指定運輸目的地,車輛通過接收無線指令以合适的速度按照目标路線運作,卡車由GPS、控制中心無線指令(資訊)和其它導引裝置來确定車輛在礦山的準确坐标以及周圍的情況,使得車輛能在自動操作的情況下實作複雜的裝載、運輸和解除安裝循環的自動運作。

易控智駕:破局自動駕駛落地之困,打開「礦山」商業新圖景

自動駕駛系統方面,易控智駕采用包括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在内的多傳感器感覺和定位融合方案,搭載自主研發滿足礦山場景的感覺、決策、規劃和控制的算法,有效應對全天候作業的各種工況。

LTE-V2X 方面,易控智駕已形成可營運的完整網絡體系,能夠在高頻段、高車流量的環境下提供可靠的通信能力,并且在大容量、低延遲時間、抗幹擾性以及  可管理性等方面更為成熟。

易控智駕LTE-V2X 具有三點優勢:

部署成本低,可以重複利用既有蜂窩網絡的基礎設施;

覆寫範圍廣,可擴充至數百米以上的非視距範圍;

資料傳輸速率高,峰值上行 500Mbps、下行 1Gbps。 

礦車定制設計方面,易控智駕依托同力重工自主開發的TLI系列線控化智能車型,優化自動駕駛硬體配置前裝比對及通信協定比對。 

易控智駕自動駕駛系統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此系統通過V2X通信、多傳感融合及平台端管理等多種技術手段可避免和在礦山内工作的其它卡車、平地機、推土機、服務車以及其他裝置相撞,如果障礙物偵測系統發現行走路線上有其它車輛或人,就會馬上減速或停車,備援設計十足,有效保證車輛及行人安全。 

除了在技術進行儲備以外,易控智駕也在商業上進行相應的規劃。

易控智駕向新智駕透露:易控智駕整個戰略是升維研發,降維營運,首先選擇場景上是降維營運,做場景的下沉,做細分場景,這個場景他們選擇的是礦山,目前全國很多的頭部礦山企業都對易控智駕表達了合作意向,并且希望一同健身綠色礦山、智慧礦山。

值得一提的是,易控智駕與寬體車的頭部公司同力重工達成合作,從市場占有率來說,寬體車總體同力占市場佔有率40%以上;從智能化來說,同力重工從2017年初已開始線控技術研發,于2018年底成立智能化團隊,大力發展礦用車智能化、資訊化、電動化、自動化。和頭部産業鍊的企業達成合作,将會加速易控智駕的商業化程序。

目前,易控已經走出了商業化探索的第一步。

Wason告訴新智駕,目前,易控智駕已經有兩台寬體車在鄂爾多斯的礦區進行測試,這兩台寬體車是從陝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采購,并由陝西同力重工股份完成線控化設計和比對。

易控智駕,制定了5年計劃,在系統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計劃實作自動駕駛成組試營運,提高營運的效益。

2019年底,計劃成組規模8-10台寬體車,,達到人工效益約80%;

2020年,計劃成組規模約20台寬體車,達到人工效益約90%;

2021年,計劃成組規模約100台寬體車,達到人工效益100%;

2022年,計劃成組規模約500台寬體車,達到人工效益110%;

2023年,計劃成組規模約2000台寬體車,達到人工效益120%。 

“老兵”創業 

與那些主機廠、一級供應商、科技公司出身的團隊背景不同,易控智駕創始人Wason是曾多次成功創業的“老兵”。他曾成功創立過數家公司,擁有深厚的商業經驗。 

2012年,Wason創辦的公司,連續多年實作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2018年突破15億元,實作利潤2億元;

2015年,Wason瞄準網際網路+汽車領域,創立了最早一批網際網路+汽車的公司,擁有完整的整車研發設計能力和先進的生産制造四大工藝。2018年銷量達到3萬台;

此外,他還擔任某上市公司股東,該公司是礦用運輸裝置生産商,也是神華集團的A類供應商,每年為神華集團提供近2億元的礦用裝置。另外,礦業巨頭公司澳洲必和必拓(BHP)也是該公司重要客戶之一。

這些礦區經驗的累積,為易控智駕的出發做了深厚的鋪墊。

此次,Wason決定 All in自動駕駛,創立易控智駕,也是基于多年深厚的商業經驗累積,以及在礦區多年的累積。此外,又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張磊,是以,兩人聯合創立了易控智駕。

張磊出身宇通客車,一直緻力于宇通的自動駕駛研發工作,目前其他團隊成員20多人皆來自百度、宇通、一汽、東方測控、千方科技、清華無人車隊等知名校企,均紮根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車、智慧礦山等領域。

由于創始人有着深厚的商業經驗,是以更強調落地的可能性。易控智駕重視算法的同時,目标是打造更加綜合性且能落地的團隊,既包含算法、也有整車工程以及露天礦工藝的隊伍。

也正是因為如此,辰韬資本此前在Pre-A領投踏歌智行,這次控股公司興韬投資又選擇投資易控智駕。目前,自動駕駛整個行業比預期發展要慢很多,礦山是如今這個時間節點的一個主賽道,此刻易控智駕、踏歌智行有重合,但未來有不一樣的可能。

總結:

目前,無論是中國,還是澳洲等發達國家,對于礦用自動駕駛的需求逐漸上升。

中國礦産資源門類比較豐富,部分礦種儲量居世界前茅。而且,無論是從應用場景需求而言,還是從成本控制和提升安全層面出發,礦用自動駕駛的商用都将帶來重要機遇。

目前礦山自動駕駛仍處于發展的初期,尚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不确定因素很多,技術和成本優勢隻有在量産營運後才能展現出來。

盤點來看,國内以易控智駕為代表的礦用自動駕駛企業正在逐漸縮小與國外這一領域企業的差距,并積極趕超,因為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争。如果不出意外,未來幾年,本土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将會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