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為國内外關注的重點。 工信部将資訊通信領域監管重心由事前逐漸轉向事中事後,并積極探索和推動市場信用管理機制的建設。 其中,雲服務行業信用管理工作在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多方努力下卓有成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阿裡雲、騰訊雲等11家企業率先獲得雲服務企業AAA級信用認證。 客觀來看,信用評價機制在雲服務領域的具體實踐,對整個資訊通信領域信用管理工作具有示範性意義。
信用體系受關注 國内外存在差距
從全球範圍來看,歐美發達國家的信用體系較為完善。 目前,發達國家經過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例如,美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其信用體系發展主要依靠市場管理運作的信用模式,信用中介機構在其中發揮着主導作用; 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則建立了政府主導的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了覆寫全國的社會信用資訊網絡資料庫,保證信用資訊高度集中。
國内建築、網際網路金融等重點行業逐漸建立正向信用管理機制。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幹意見》相關要求,部分重點行業已經率先開展了信用管理工作。 例如,建築行業由中國建築業協會開展了全國建築行業AAA級信用企業評價工作;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信用管理中心發起,對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開展信用評級工作。 目前,這些工作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為信用管理工作在更多行業的滲透和推進提供了借鑒。
雲計算産業成熟 率先推行信用管理
進入成熟期的雲計算産業,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實作了雲服務信用管理體系的建構。
雲計算市場增速較快,整體産業進入了成熟期。 随着雲計算步入發展曆程中的第二個1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趨于穩定增長。 但與此不同,我國雲計算市場卻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2017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691.6億元,增速為34.32%; 截至2018年12月,超過500家企業獲得了工信部頒發的雲服務(網際網路資源協作服務)許可資質,預計未來幾年雲服務市場仍将保持快速增長。
雲服務市場管理重心向事中事後轉移。 近年來,工信部将資訊通信領域監管重心由事前逐漸轉向事中事後,并積極探索和推動市場信用管理機制建設。 2017年工信部公布了修訂後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工業和資訊化部第42号令),落實了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有關要求。 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失信名單和懲戒制度的明确提出,表明信用管理工作已成為工信部後續重要工作方向。
雲服務行業協同治理機制初步形成。 在工信部資訊通信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牽頭組織國内主流雲服務商于2017年成立雲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有效促成了雲服務行業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 2018年年初,雲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正式釋出《雲服務經營自律規範》,重點明确了雲服務技術合作和公平競争方面的要求,從場地設施、合同票據、商标品牌、資料安全、SLA權責等方面進行了細化和規範。 雲服務企業合規經營工作得以量化評價,為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可信雲評估為雲服務行業率先推行信用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評估雲服務能力是評價雲服務企業信用水準的必要前提,可信雲評估工作的紮實基礎是雲服務行業能夠率先推行信用管理的重要原因。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從2013年開始持續開展可信雲标準和評估工作,推動建立雲計算服務信任體系,目前已形成了多元度全流程評估監測體系,覆寫了雲計算服務和軟體評估,運維、安全、風險管理等專項能力評估,政務、金融等行業雲評估。 該監測體系,在加速雲計算市場成熟和保障行業健康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順利開展信用評級 雲服務行業更健康
目前,雲服務企業信用評級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動下已順利開展,為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中,《雲服務企業信用評價辦法》由雲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于2018年年初正式釋出,明确依據三方面工作開展信用評價: 一是不良失信行為記錄情況,主要指雲服務企業被記錄在工信部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和失信名單的情況; 二是自律工作開展情況,主要指雲服務企業簽署《雲服務經營自律規範》和具體遵守相關自律要求的實際情況; 三是服務能力可信情況,主要指雲服務企業通過第三方機構的服務品質可信度的評估情況,主要參考可信雲分級評估結果。 基于以上三方面工作,雲服務企業信用等級被分為AAA、AA、A/B/C三等五級。
目前,第一批雲服務企業信用評級工作順利完成。 2018年雲服務經營自律委員會依據《雲服務企業信用評價辦法》組織自律委員會成員開展雲服務企業信用評級工作。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金山雲、UCloud、京東雲、浪潮、迅達雲、網宿11家企業率先通過AAA級信用評估,為推動雲服務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 雲服務企業在守法經營、切實自律和提升可信服務能力方面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2018年下半年,雲服務市場低價中标事件明顯減少,企業間技術合作合規意識顯著提升。
初步探索顯成效 未來仍需不斷完善
截至目前,雲服務行業信用管理工作在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多方推動下已取得了顯著進展,對整個資訊通信領域的信用管理工作具有開創性和示範性意義。
盡管成績顯著,但客觀來看雲服務行業信用管理工作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後續可從四個方面不斷完善。
第一,加大推廣力度,做好相關教育訓練和宣傳工作,引導更多企業加入自律委員會相關工作中。
第二,跟蹤研究新問題新挑戰。 例如,前期信用評級過程反映出部分持證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可能會帶來服務權責劃分不清晰、監管系統對接責任不明确等新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監管規則需要與時俱進,行業規範應發揮靈活優勢,及時作出應對。
第三,不斷探索守信激勵,推動落實對守信雲服務企業的激勵措施,為守信企業營造更好的經營環境。
第四,進一步完善信用評級機制。 立足維護雲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對信用評級流程、公示機制等細節做好優化,保障信用評級工作自身能夠長遠發展,真正做到持續服務好雲計算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