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戰争時期,第一野戰軍雖然人數上最少,但卻創造了三個第一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抗戰結束後,解放戰争又爆發了,這是一場内戰,是蔣介石為了搞獨裁發動的一場戰争。雖說,當時的國軍擁兵幾百萬,但戰争一打下來,國軍的部隊人數是越打越少,反而我軍部隊人數恰好相反,是越打越多,從解放初期70萬人,最好發展到幾百萬,就像滾雪球一樣,是越滾越大,國軍就像刺猬一樣,越滾越少。

尤其是在1949年部隊改編後,我軍先後編成了五個野戰軍,它們分别是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華北軍區。這五大野戰軍最能打的是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編制人數最多的也是這兩個, 而人數最少的應該是第一野戰軍。這支部隊是由西北野戰軍改編而成的,當時隻擁有兩個兵團,成為解放戰争時期,人數最少的一個野戰軍,雖然人數較少,但在解放戰争時期,第一野戰軍創造了三個第一。

解放戰争時期,第一野戰軍雖然人數上最少,但卻創造了三個第一

第一野戰軍

最能苦的野戰軍

為何說第一野戰軍是大五野戰軍中最苦的一個呢?要知道,第一野戰軍一直在西北地區與敵人作戰,在部隊沒有改編前,是以被稱之為西北野戰軍。這個地方可比不上東北,華中,中原,華北地區。雖然,西北面積廣,但人口稀少,這也導緻第一野戰軍成為解放戰争中人數最少的一個野戰軍,環境也十分惡劣,熱天的時候熱死人,冬天的時候,那股冷風可以把人的臉吹幹。

而其它的野戰軍的環境相對要好一點,如第四野戰軍是在東北,要知道,東北是工業城市,農業發達,是天然的糧倉,這也是為何在解放初期,我軍派出最精銳的部隊挺進東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好了東北地區的資源。而第三野戰軍是在華東, 這個地方相對來說經濟發達一點,條件也好,不過第二野戰軍稍微較苦一點,在挺進大别山時,條件也十分惡劣,不過這隻是暫定性的,後來随着戰争的發展慢慢變好了。華北地區屬于華北地帶,這個地方在清朝時屬于直隸省,包括明朝,清朝的首都,都在這個地方,是以,這個地方也要比西北富裕。當然了,如果和上海,江浙相比的話肯定是比不上的。要知道江浙在清朝時期就是在發達的地方,包括現如今江浙都是發達省會。從五大野戰軍所在的位置來看,第一野戰軍是最苦的一個野戰軍。

解放戰争時期,第一野戰軍雖然人數上最少,但卻創造了三個第一

最能吃苦野戰軍

西北地區因為環境惡劣,是以,第一野戰軍也是五大野戰軍中最能吃苦的一支部隊。他們不僅僅要面對敵人,同時還要克服環境帶來的不便,幹旱、高寒氣候,搞不好還會水土不服,出現高原反應。山也多,要知道西北地區,以高原、盆地和山地為主。屬于山多,沙漠也多,按照大類可分為黃土高原、戈壁沙灘、荒漠草原、戈壁荒漠。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戰,并且取得勝利,可見第一野戰軍是一支很能吃苦的部隊。

解放戰争時期,第一野戰軍雖然人數上最少,但卻創造了三個第一

最能打硬仗的野戰軍

西北地區環境惡劣,起交通不便,是以與敵人作戰過程中,第一野戰軍發揮了能吃苦,能打硬仗,苦仗的作風。要知道,西北交通不便,有時作戰武器都需要用人扛,如大炮,都是拆開,讓戰士們扛着行軍,用的時候再裝上。加上第一野戰軍面對的敵人又是長期盤踞西北的馬家軍,這些人熟悉西北的環境,也能适應在這環境下作戰,是以,第一野戰軍能取得解放西北戰役的勝利,足以展現出,這支部隊是一支作風頑強,能打硬仗的王牌部隊,不管在任何惡劣的條件下,第一野戰軍都能适應,并且取得勝利。

五大野戰軍,最苦的是第一野戰軍,最能吃苦的也是第一野戰軍,最能打硬仗的還是第一野戰軍。别看人數少,卻在解放戰争時期創造了三個第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