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柬自貿協定正式生效 兩國務實合作樣闆西港特區将迎新變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報道 曆經13年的發展,高棉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簡稱“西港特區”)正一步步蛻變成功能配套齊全的國際化園區。

由中國、高棉兩國企業共同開發的西港特區是中柬兩國在“一帶一路”架構合作下的明星項目,近年來更成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動機”。截至目前,西港特區已經吸引了170家來自中國、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的企業進駐,工業産值對所在的西哈努克省的經濟貢獻率超過50%。随着中柬自貿協定在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西港特區也将乘着中柬貿易發展的“東風”迎來新的機遇。

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公司董事長陳堅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柬自貿協定的實施意味着兩國在基礎設施投資、農業建設、産業叢集以及旅遊業等領域将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逆勢上揚:進出口增長42.75%

與十多年前相比,如今西港特區的面貌已是煥然一新。

“借助臨港的區位優勢,西港特區未來将成為産業新城,努力成為西哈努克省新的服務中心和經濟中心,進而助推高棉經濟的發展。”自2012年起擔任西港特區公司董事長,陳堅剛見證了西港特區在過去十年來的發展,也給園區描畫出衆多發展的藍圖。“西港特區的發展是從臨港的一片荒蕪之地上開始的,如今已是西哈努克省經濟發展的‘引擎’”,說起西港特區的變遷,陳堅剛的語氣頗為自豪。而他的底氣就在于,西港特區近年來所實作的高品質發展。

2021年,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但西港特區的進出口貿易反而迎來了逆勢上揚。據西港特區方面統計的資料,2021年1-12月,西港特區累計實作進出口總額達到22.3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42.75%,創出了近幾年以來的增速新高。對此,陳堅剛向記者表示,疫情期仍能保持增長,得益于西港特區采取了非常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西港特區的發展與建設能力正不斷增強。

工業園的服務和配套設施向來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陳堅剛認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進駐西港特區,也是因為園區的配套設施基本建設完全。經過十多年的經營,在西港特區裡,已有6平方公裡的區域初步實作了“六通一平”,即通路、通電、通水、通網、排水、排污和平地。此外,園區内還建有一個污水處理廠,熱電廠也在試運作,同時配套了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員工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衛生服務中心等設施。

基礎設施配備漸趨齊全的西港特區,成功吸引了不少知名企業入駐。讓陳堅剛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專注輪胎項目的通用股份。他表示,通用股份将投資約3億美元在西港特區内建設輪胎項目,建成後預計将為當地創造1600多個就業崗位,實作3.4億美元的年營業額。

“這是西港特區内目前最大的投資項目,标志着我們園區已經具備足夠的産業承接能力。”陳堅剛坦言,若這個項目放在兩、三年以前,根本不可能落地,“輪胎項目需要穩定的電、柴油和蒸汽,而現在園區的基礎設施已經可以滿足項目的需求。”

在保障園區的供水、供電和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之餘,西港特區把海關也“搬”入了園區,為入駐企業提供報關等一站式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内還設有兩所大學提供技能和語言教育訓練,為入園企業做好了人才儲備方面的積累。

齊全的設施配套和人才建設的舉措,都為西港特區提質增速做好了保障。

産業新城計劃解決10萬人就業

從基礎設施落後的單一工業園逐漸建成初具規模的國際化園區,西港特區發展的關鍵在于不斷進行産業更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邊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向記者表示,如今西港特區已經與全球和地區産業鍊緊密結合起來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西港地區展現了高棉在全球和地區産業鍊的重要性,這在高棉應對疫情時所展現出的經濟韌性顯得更加明顯。”

在陳堅剛看來,這一點也是西港特區承接由其他地區轉移而來的訂單的優勢所在。盡管西港特區如今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吸引國際化企業,但陳堅剛始終認為,更新産業園區到2.0版才能讓西港特區保持長遠發展。

“1.0版的西港特區是工業園,到了2.0版本則是以産城融合,即進一步強化城市的配套功能。”陳堅剛向記者表示,通俗地說就是“走進來,留得住,并讓它們發展得好”。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強相應的城市配套,比如配備社群衛生中心、員工宿舍、娛樂設施和購物場所等,以此形成一個好的氛圍留住人才。

除此之外,陳堅剛特意強調了西港特區所擁有的區位優勢。他向記者介紹,西港特區距西哈努克市(即西港)約17公裡,距離西哈努克國際港口12公裡,而到西哈努克國際機場約為3公裡,附近還建成了高速公路。“發揮區位優勢,西港特區能夠形成一個臨港的産業新城。”陳堅剛補充道。

從實踐情況來看,西港特區要成為臨港産業新城的規劃正逐漸成為現實。陳堅剛通過通用股份的例子進行說明:“因為西港特區靠近港口,物流運輸較為便利,是以園區内企業比如通用股份,其原材料可以從中國進口。”他表示,這也是通用股份選擇入駐西港特區的一大原因。

發揮臨港優勢不僅展現在物流運輸的便利性上,還有助于西港特區引進更多不同的産業。陳堅剛認為,吸引科技含量更高的企業其實是未來的一個方向。說到這一點,陳堅剛的感觸頗深,“高棉是一個欠發達的國家,在我們初到西港特區的時候,高棉的主要産業還聚焦在農業、旅遊業、建築業和成衣行業,此外很多産業都是缺乏的。”陳堅剛向記者表示,西港特區發展多樣化産業,也将與高棉的國情和發展戰略相對接。比如1.0版的西港特區以紡織服裝、箱包皮具、木業制品等為主要發展産業,到了2.0版本就要重點引入五金機械、建材家居和精細化工等産業。

在豐富産業的同時,陳堅剛向記者表示,将進一步提升引入企業的品質,“特别是引入一些能夠帶動産業鍊發展的大企業,形成産業集聚效應。”

陳堅剛向記者預測,若臨港産業新城全部建成後,将形成有300家企業入駐、擁有8萬—10萬産業勞工就業的生态化樣闆園區。

中柬自貿協定生效影響幾何?

談及西港特區這些年的建設進展,周士新把西港特區稱為“高棉的智慧城市”。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随着港口建設的發展,将推動西港特區在高棉甚至東南亞地區經濟中發揮引領者的角色。

正當西港特區馬不停蹄打造2.0版本時,它又迎來了中柬自貿協定實施這一利好消息。

據了解,在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高棉王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簡稱“中柬自貿協定”)規定,在貨物貿易方面,中方給予柬方貨物貿易零關稅稅目比例達97.53%,柬方給予中方90%稅目零關稅。這也是雙方所有自貿協定談判中的最高水準。

“對企業來說,中柬自貿協定的實施為投資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有助于更多的企業進行國際化布局。”陳堅剛向記者表示,特别是對于那些從中國進口原材料,然後在高棉加工為成品後運輸至歐美國家的企業來說,在中柬自貿協定實施之後,貨物的流通會更為便利,特别是在海關流程方面。他認為,中柬雙方将很快能感受到兩國貿易的便利與高效。

在周士新看來,中柬自貿協定生效後的影響将滲透到各個行業。例如,像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将得到充分的就業,農林牧副漁一類的産業将從中國的龐大市場中得到更多實惠,此外,像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行業等新興産業将會成為引領高棉經濟發展的新的推動力。“近年來高棉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主要源于外資和高新技術的推動,以及國家吸引外資和高新技術的政策。”周士新表示,從目前來看,高棉政府在發展本國經濟方面還有很大的開放空間。

身處政策紅利期,西港特區不斷向好發展。“中柬自貿協定也将給西港特區的招商引資以及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多便利的條件。”談到西港特區下一步的發展,陳堅剛表示下一步将繼續推進“西港特區2.0版”的建設,做強産業和配套能力,打造臨港産業新城。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