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半導體産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中美貿易戰也極大的刺激到了半導體産業的發展。僅半年時間,就有八大企業跨界進軍半導體,包括康佳、格力、澳柯瑪、阿裡巴巴、金茂、恒大、聞泰科技、富士康等公司。
如今,跨界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在陌生,就跟大家都追求做斜杠青年的目的一樣,想要全面發展。生活中,演員跨界做歌手,歌手跨級做導演,賣衣服的可以去搞科技,賣鞋的也可以去做智能裝置,沒有你想不到的跨界融合,隻能說腦洞有多大,生活就有多大。同樣的,半導體跨界也是姿态各異,幾乎各行各業都涉及到了,短短數月内,來自網際網路、房地産、家電、手機代工/ODM等産業的巨頭相繼跨界進軍半導體。一方面反映了半導體産業火熱程度,另一方面其能否落地成功,後續結果如何也是備受關注的。

“技術突破,賦能産品”
以格力、康佳、澳柯瑪為代表的家電企業,主要是抱着“技術突破、賦能産品”的心态來做半導體,他們成立相關部門,主要是看到相應的家電企業在半導體領域中取得突破性技術,比如海爾,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發,其晶片産品被廣泛的應用到汽車、電子、
家電等多個領域,正如格力董明珠女士所說,造芯是為了自給自足。可以為其家電産品賦能,以家電産品為支點,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最終實作以獨立自主的晶片技術立足于物聯網市場,提供更具競争力的産品。
“打造生态,晶片先行”
以阿裡巴巴和百度為代表的兩家公司主要是以打造生态系統為目标而發展晶片。阿裡巴巴早前收購內建電路公司中天微,并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翺捷科技(ASR)等5家晶片公司。
百度已經釋出了自己研究的“昆侖”人工智能晶片,希望借此将其打造成面向智能汽車、智能裝置、語音圖像等更多場景的晶片,創造屬于“中國芯”的人工智能時代。
除了國内的阿裡巴巴、百度之外,國外的科技巨頭諸如谷歌、亞馬遜等也開始自己研制晶片,可以說,網際網路企業研發晶片已成為了行業的一大趨勢。
“不甘人後,謀求轉型”
以富士康、聞泰科技為代表的手機代工廠商,由于近年來行業競争加劇,生存愈發艱難,企業積極尋找出路,富士康早在16年就與ARM合作,在深圳創設晶片設計中心。同樣聞泰科技也在與高通保持密切關系的同時,積極的在VR/AR、汽車電子、平闆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領域涉足。
不過業内人士分析,這類手機代工廠商進入半導體領域的可能形式就是進入半導體的制造環節,還是成立代工廠,從事晶片制造業務。
“劃地為主,産業為輔”
以金茂、恒大為代表的房地産商,他們“跨界半導體”無非就是尋找利潤增長點的有一次新嘗試,打造“生态園區+地産”的模式,可能以經營産業園區為主要目的,在發展半導體産業的過程中起輔助作用,而不是真的轉做半導體、研發晶片,準确的說,隻是借助産業發展地産相關業務。
跨界半導體,不一樣的打開方式,不管從哪個行業來說“跨界”做半導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韌性,加入這個行業,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在技術方面也需要不斷的積累,更要有韌性去攻克困難,不畏失敗。
半導體行業需要的是有耐心,有韌性的企業,拼的不是“跨界”時說的豪言壯語,“跨界”玩的就是綜合實力,拼的也是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