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名将: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指什麼?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77年6月22日,台北市,前民國陸軍一級上将胡琏因病去世。在彌留之際,他曾留下一句“土木不及一粟”的遺言,那麼他口中的“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何意?

作為國民黨軍中難得的戰将,胡琏的一生充滿争議。

1907年,胡琏出生于陝西華州一個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地道地道的農民。作為家中的老二,胡琏從小嘗盡了生活的艱辛,是以在他很小時就暗自下決心,要努力讀書,将來做一個為家庭,為國家有用之人。

抗日名将: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指什麼?

上學之後,胡琏非常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家中太過貧窮,胡琏不得不中斷了學業,去做工賺錢補貼家用。父母都希望他做生意或當教書先生,可胡琏一心想要參軍報國,恰好馮玉祥的西北軍正在招兵買馬,他就立刻前去報名參加,當了一名軍隊文書。

1924年,軍中的胡琏聽說黃埔軍校正在招生,就南下投靠在廣州的親戚,參加考試,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從軍校畢業後,胡琏進入國民革命軍,從排長做起,一路做到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争,後進入陳誠的第十八軍,擔任團長,深得陳誠器重。

抗日名将: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指什麼?

胡琏有統兵之才,帶兵有方,是以他帶領的部隊以善打硬仗、惡仗出名。不過他也是一個雙手沾滿紅軍鮮血的劊子手,從1931年到1934年,他作為第十八軍的一名團長,參加了三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他的主張是“焦土政策”,部隊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給紅軍造成了慘重的傷亡。

在國民黨敗退到台灣後,軍界流傳出一句話:“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西北王指的是胡宗南,因其長期主政西北,是以被稱為“西北王”,而“金門王”指的就是胡琏。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在帶兵打仗上,胡琏的确是國民黨中數一數二的人才。就連主席都評價其“狡如狐、猛如虎”。

抗戰爆發時,胡琏帶領的六十六團,參加了淞滬會戰,在羅店之戰中,胡琏率部阻擊日軍。面對火力強大的日軍,胡琏将部隊分散布放,利用火力壓制日軍步兵,并組織敢死隊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敵人坦克,在一天一夜時間裡,打退日軍數十次進攻。

在抗日戰場,胡琏的指揮才能逐漸顯露出來,不論是阻擊還是進攻,都打得有聲有色。相比那些畏手畏腳、臨陣脫逃的将領,胡琏深受老蔣和陳誠的重用,被任命為第十八軍主力十一師的師長。

抗日名将: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指什麼?

1943年,日軍從湖北沿長江西進,企圖進犯四川。石牌,作為從湖北進入四川的最後一個防禦陣地,如果日軍成功占領石牌,那麼就可以進入四川,進而占領大西南,這将對中國的抗日戰場造成極為不利的局面。鑒于石牌要塞的重要性,南京政府和西方軍事專家将其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而當時負責守衛石牌的正是胡琏率領的第十一師。面對來勢兇猛的日軍,胡琏在誓師大會上當衆宣布“要與陣地共存亡。”在大戰之前,他一連給家人寫了五封訣别信,在給父親的信中他表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

胡琏以一個師兵力,抵抗住了十萬日軍三天三夜的進攻。在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陳誠打來電話詢問前線陣地情況,問胡琏能否守住陣地,他回答說:“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确有信心。”正是這種必死之心,才守住了陣地,創造了抗日戰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抗日名将: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指什麼?

可惜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全國人民的意願,發動了内戰。胡琏作為國民黨中的“名将”,自然被委以重任。可是在抗日戰場上屢建奇功的胡琏,失去了人民的支援,在與解放軍的交手中屢敗屢戰。最終在淮海戰場上,被粟裕率領的解放軍打敗,隻身逃回了南京。

敗在粟裕的手上,是胡琏一生的遺憾,是以才有了開頭“土木不及一粟”的遺言。這裡面的“一粟”指的就是粟裕大将,而“土木”指的則是陳誠的嫡系部隊。

抗日名将: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麼,“一粟”又是指什麼?

當年胡琏所在的第十一師,是陳誠起家的部隊,一直被當做嫡系。在陳誠當上第十八軍軍長後,“十一”師二字合為“土”,“十八”二字合而為“木”,是以在國民黨軍中,将陳誠的嫡系都稱作“土木系”。

誰失去了人民的支援,誰就無法取得勝利。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内戰,失去了人民的支援,雖然他們在武器、兵力上擁有絕對優勢,但面對擁有人民支援的解放軍,等待他們的也隻有失敗。也許到了晚年,胡琏體會到了這一點,才會在臨終前留下這句遺言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