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ad的鳳凰鞋,
他們一起行進,去趕月亮。
觀音石經燒香去,
元祖紀念碑前購買。
- 清師
三月街始于唐代,是一個有千年曆史的民族傳統盛事,在一年一度的農曆3月15日開始,今天,2019年3月街正式落下帷幕,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國慶盛事!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慶祝2019年三月街國慶節
本屆盛會與以往不同的是,增加了大利州縣市的特色展廳,按各類特色展覽四處出售,友善廣大遊客參加此次盛會。
大理市特色博物館
濱川縣特色博物館和南縣特色館
威遠縣特色博物館
雲龍縣特色博物館
當然,還有廬山亭
廬山的許多特色菜都可以在特色展館中找到
廬山的肚子
各種果醬醬
廬山堅果
土堿挂面
玫瑰酒
洗髮乳
廬山産品有很多本地産品等縣市特色産品,小編不重複,跟着講故事的時間......
三月街的起源充滿了神話
傳說很久以前,海邊住着一個年輕的白人漁民阿山。晚上,他在海上釣魚,彈奏三根弦,唱了一首大歌,歌聲傳到了龍宮,龍王的小女兒阿湘聽到了歌聲,來到船上,然後嫁給了阿山。次年3月15日,月月上街的那一天,衆神都去月宮購物,極為熱鬧,阿祥化身為黃龍小,追趕阿山趕街。他們遊到廣漢宮,遇見了吳剛和于賢,然後走到大綠樹下,趕上月亮中的街道。
街道非常熱鬧,但一切都是透明的,可見的,不可觸及的。
是以他們隻是跑進了月球,然後又回來了。當他們回到村子裡時,他們告訴村民月亮開車到街上,經過讨論,他們決定将月球上的街道搬到地球上。于是,大家七手腳在山腳下種下了三棵大綠樹,并在農曆年3月15日定下,樹上擺放攤位,賣什麼,買什麼缺不了什麼,互相交換。是以一通十、十通百、四鄉八鄉八口人來趕街,大理三月街是以一年一次延續到今天。
每一件東西之是以傳承下去,就是人們追随曆史,在内心深處,繼續發揚着起源于古代的美好事物。
三月街的曆史
唐代
唐代,大理古城不僅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南塘與東南亞古國文化交流和貿易的重要門戶。
據傳說,佛教傳說觀音玉沙的貌相善良,制服了魔羅茶在大理,是以,為了換取觀音玉沙的功德,每年3月15日,我們都要聚在一起,用蔬菜水果等食物祭祀觀音佑薩,是以,三月街也被稱為觀音城, 觀音街,奎音街。
明代晉石、白族曆史學家李元陽寫了《雲南同治》關于三月街的記錄:
觀音節,3月15日在山區下進行省級商品貿易。自從唐永輝之間,朝代更累,城市不變,知道是觀音成大理,後世到天燒香,四方聞風,各到貨也。
明代
到了明朝,三月街的賽馬等活動比各種商品都多。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夏克在1636年通路大理時,在他的《旅行日記》中描述了三月街的宏偉:
15日,是街道的起點,蓋伊城(即大理)有觀音街的聚集地,位于全市西劇院...十三個省擁有一切...禹是從西門到一英裡半,進入武林,全棚為城,擂台被分割開來。俞還是從西蒙西到一英裡半,進入武俠,全棚為城,擂台被分割。它的北面為馬場,千裡騎馬的交彙處,中間有幾條疾馳,也要到高處......
清朝
到了清朝,三月街甚至更大,除了來自鄰近地區的商人參加外,來自其他省份甚至東南亞國家的商人也參加了展覽貿易。
清代大理縣編年史将三月街事件記錄如下:
在其鼎盛時期,百貨公司生意相當龐大,而四大客商賈如軒、福建、廣東、浙江、桂、秦、瑤、藏、緬甸等地,以及全省各州縣聚集了數十萬人,馬、草藥、茶葉市場、絲綢、羊毛、木材、瓷器、銅、錫,至少上萬元。
直到現在
首屆油紙傘燈籠美食節
2008年6月7日,大理三月街被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三月街又稱三月街國慶節,如今的三月街不僅是一個商業市場,而且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民俗的現狀集中展示。
三月街期間,大理古城被點亮,古城的居民在門前擺放花草樹木,架起了美麗的花山。
大三月街是一個物資交流活動,物品包括草藥、牲畜、當地産品、日用品等,種類繁多。
這也是國家體育活動和藝術表演的最佳時間。賽馬、射箭、摔跤、射擊、國術、象棋、球類遊戲及大型民族文學表演、民間藝術表演、舞龍舞獅等。
最後,這裡也是少數民族美食的聚會品鑒,除了日常常見的美食外,大理著名的生蚱蜢、生皮、一掌雪、砂鍋魚也可以在節日裡品嘗。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去大理的理由,也許是雪月的美麗浪漫,也許是藍天的美麗風景,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民族文化的诠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