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 | 漫話生活中不同的“韻”

文 | 姜麗娜

何以為韻?狹義的講韻是好聽的聲音、優美的旋律。廣義的講就是韻緻,風範、風格、風采。回憶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時間不停的轉着圈圈,它不怕孤單,不怕疲累,也停不下來。時來運轉,匆匆走過三個十年。時來韻轉,即将迎來不惑之年。調整好心情,快樂享受文學的韻味,從此好韻不斷······

高情遠韻的性子需要養成,更需要一顆沉穩而有韻緻的内心。讀書或許就是愉悅心情最好的方式,文學的魅力能治愈一切。我是個急性子,沖動型的人。因為身兼多職,平時的工作繁雜而瑣碎,由不得我有半點懈怠。還好,文化工作總是與韻相伴,忙并快樂着。這也讓我對“韻”的感悟與衆不同,比如:呂劇的韻,就是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詞彙、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而深受百姓喜愛。聲樂的韻,不僅在于使肌肉松弛,更多的是使精神放松,讓積聚的壓力得以釋放。心情煩悶時,聽音樂也是舒緩心情的最好選擇······

舞蹈的韻,是以絢麗多姿感染力具有廣泛的全社會性,是一種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絕佳工具。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舞蹈與時代、風習、自然環境和人的性格特點密切相關。豪放的舞态和大起大伏的多變節奏,很容易讓人集中和專注,忽略整日的疲勞,使人身心愉悅。當今盛行的廣場舞,深受廣大群衆喜愛,小至三歲幼童,上至百歲老人,也許隻有在跳舞的時候才是忘我的狀态,聽着激情舞曲,放空一切終于釋然,扭動着僵硬不聽使喚的身軀,滿滿的幸福感。

在日常工作中,其實我們也會感受到一些歸于“韻”的事情,大概應當屬于韻律、韻緻或者風格、風範、風采一類的的範疇吧?我就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貴人”,感受到了不一般的“韻”。這是一位失獨劉阿姨,青年離異、中年喪夫(再婚)、老年喪子,至今孤獨一人。她經曆了人生所有痛苦,精神的折磨把她打倒,終于撐不住了。每天都在抱怨着天、抱怨着地,受盡委屈,生不如死的苟活餘生。她本來是回濟南找兒子養老的,結果找不到家了。

打聽到的消息卻是噩耗,兒子因病已去逝多年,猶如晴天霹靂一般,眼前一黑暈了過去。還好有個女伴陪同着,得到急時救治。當她清醒過來,想找前夫問問孩子葬在哪裡?想去看看兒子。就托原來的鄰居從前大姑姐那打聽到,前夫也已經去世了。又一噩耗傳來,而且不管說什麼也不告訴她埋葬在什麼地方。想起之前的恩恩怨怨,讓她崩潰了,放聲痛哭,女伴怎麼勸也勸不住。這種即無助也無奈的結果,讓誰也接受不了,更何況她是黃土埋到脖的人了呢。

她的哀号聲引來不少圍觀的人,不知道是誰在人群中說:先别着急,去社群居委會找姜主任幫幫忙吧。于是,陪同的女伴攙扶着她來到社群居委會,一進門就問哪位是姜主任。我立刻站起身回應說:“我就是。請問阿姨,這是怎麼了,遇到什麼事了,先坐下,慢慢說。”由于劉阿姨情緒無法自控,說不出話來,我給兩位阿姨倒上水,聽陪同的女伴阿姨微微道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聽後,我也沒控制好情緒,就數落起劉阿姨來了。“你還哭,你早幹嘛去了,這麼多年不回來看孩子,你一人在外輕心,年紀大了,想起兒子養老來了,你是一個多麼自私的人,你不配當母親,現在哭給誰看呀,哭能解決問題嗎?想哭,給你時間,先哭會吧,什麼時候哭夠了,我們再談吧。”轉身離開座位,就去了洗手間。

我隻是想躲出去靜靜心,想想下一步找哪幾個部門能幫助到她,失獨救助金的申請以及臨時困難救助等,想着想着眼淚不聽話的流了下來。過了大約十分鐘,我控制好情緒,再次回到辦公室。可能我說的話刺激到劉阿姨了,她沒有再哭,擡起頭看了我一眼,看着我眼睛泛紅,就走到我跟着說:“主任,給你添麻煩了。”我說:“别這麼說,首先向您說聲抱歉,剛才您一直哭,我沒控制好情緒,沖您說話語氣有點急了。”劉阿姨說不怪我,都是自己造的孽,自食其果。她還是想通過社群聯系前大姑姐,去前夫和孩子的墳頭看看,知道埋在哪,也許再走了,就是一輩子,再也沒機會了。

我看了一眼陪同來的女伴,她擠了一下眼,搖搖頭,我明白了。預想到她還會哭,避免影響辦公,我拉起劉阿姨的手,帶她倆一起來到會議室。我倆四目相對,我就勸導劉阿姨:“還是别找了吧,不知道埋在哪兒,對您的精神刺激小點,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您年紀這麼大了,身體也不好,過去的人和事就讓他過去吧,不要再想了,這麼多年了,有什麼過不去的,幹嘛在自己的傷口撒鹽呢。”她說心中有愧,愧對孩子,說着說着,又哭起來了。

她慢慢地把頭靠在我肩膀上,我摟住了她,我輕輕拍着她的後背說:“想哭就哭吧,哭出來心裡舒服些,千萬别喪失活着的信心,無論經曆什麼都是成長,反正路還長,天總會亮的。”等她情緒恢複後,我就帶她去衛計科,辦理了失獨救助金申請和保險減免手續,每年還有一次免費體檢,節假日的救助等相關業務。劉阿姨開心的笑着說我是刀子嘴豆腐心。看到她笑了,我揪着的心也算是放下了。由于怕她想不開,會做出傻事來。此後多年,我們成為彼此生活中的一部分,娘倆至今也是緣來“韻”轉,彼此牽挂。

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同的“韻”,或長或短、或簡或繁、或精或微、或粗或犷,難免磕磕碰碰,也必定有雜音摻與其中。但是存在就會有其意義,也應該允許它的存在。人生本無完美,接受它是最高的禮儀。心中那朵美麗的小花,隻要用心“韻”育、用愛陪伴,定會讓她越挫越勇、越來越強大,即便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也不會影響她的“韻緻”。何況還有文學之美、文化之“韻”圍繞着、滋養着,将來必定會有不一樣的風采。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