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娶妻生子,生老病死的發生。而當我有了寶寶之後。我跟我的老婆如何才能做好家庭的理财規劃,更重要的是怎麼才能緩解家庭經濟負擔呢?

我來跟大家講一講養個孩子需要承擔那些經濟負擔。養孩子的第一步,從我老婆懷上孩子的那一刻開始。備孕前和懷孕期間的各種檢查費用,我老婆的營養品,生産費用等。孩子出生之後, 如果我老婆沒有母乳是不是要購買奶粉奶粉的話就按我們雲南這裡中等水準就算一桶大概在300左右,每個月3桶,一年開銷10800元,紙尿褲也不便宜,随随便便買個幾包,大幾千就沒了,小孩還不要生病什麼的,如果生病了是不是進個醫院少說也要幾千吧。再然後就是孩子的衣服、玩具、推車、各種洗護用品......各項開支“蹭”的一下就上來了。更别提平時的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是不算在内的。
到了我兒子上學的年紀,在幼稚園期間,除了學費,還要加上餐費,事先串通的人所的費用,生活學習用品的開銷。上了國小以後,雖然說義務教育的學費不多,開銷可以緩和一下。但是這年頭,大家都不是流行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畢竟競争激烈,做父母的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裡邊的學費、教育訓練費、生活費、課外活動費、零用錢......全部加起來,從國小到高中,整整12年,估計保守也要二三十萬。
熬到孩子上大學的年紀,如果是在國内普通的公辦大學,每年的學費加住宿費在6000左右,加上每個月的生活費,四年下來大概要10萬左右。如果家庭條件好的是不是考慮出國留學,學費那更是遙不可及。很多在做的朋友認為,我羅列出來的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滿打滿算,在物價不上漲的情況下,養一個娃不少于50萬。那如果在算上孩子以後的結婚買房,再有的就是國家開放三胎政策我還想生個二胎不讓老大這麼孤獨,是不是得找個人照顧我去努力賺錢,為什麼當代年輕人恐懼婚姻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結不起養不起。而我尼身處在雲南彩禮也沒有多貴都是父母輩掏錢,我媽經常說的就是你隻要養好你兒子就算不錯的了。其實認真的細算一下這裡面的每一筆開銷都不是小數目。難怪大家現在都會覺得,生娃容易,養娃難。特别是養兩個兒子那種沒有個100萬以後娶個老婆都難。
對于我們這樣不算富裕的家庭而言,我有幾條建議大家看一看如有補充的請留言感謝大家
首先當然要開源節流,收入管道的單一,勢必會增大風險發生的機率。萬一行業形勢不穩定,萬一我要是失業了,很可能會讓我的家庭陷入窘境。就像我們安甯這久剛發生的事情因為冶金的一個學生導緻安甯大部分商鋪關門,有的從業工作者就隻能在家呆着。難道這些人就沒有生活壓力了嗎?難道他們不是為人父母的?難道他們沒有房貸車貸的困擾?不少在校的大學生還在有些平台釋出了為人要善良,要包容。我想說的就是當你沒錢還銀行貸款的時候銀行會說因為疫情我們可以在等等?還是說沒錢還車貸的時候人家不會用GPS定位把車拖走?我想說的就是未知他人苦,别勸他人善。還有的直接搞了一張圖‘我愛的城市不多,版納是唯一一個我翻牆都要去的’,我想說的就是終是學生翻了牆,安甯再無安甯日。是以尼有些風險以及意外是我們根本就猝不及防的。在這裡我還是建議大家要早開拓多種賺錢的管道,盡快的調整家庭資金的配置結構。另外就是要做好節流,省下一些不必要的開銷,能把錢花在節骨眼上那是最好不過。在保障家庭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做好資産的保值增值,畢竟物價不可能不上漲。
收入管道的單一,勢必會增大風險發生的機率
還要制定長期合理的規劃。從幼稚園、學前班到一個孩子上大學、讀研究所學生。教育這筆費用無疑是養娃最大的一筆負擔。面對高額的教育費用,我們應該及早的設立孩子的教育基金,單獨劃撥出一筆資金,展開儲蓄計劃。設立教育金的目的,一來防止資産收到通貨膨脹的影響,二來是為了讓這筆錢能在未來發揮作用,抵消掉大部分的經濟壓力。教育基金的村北方式要求穩,不能承受太高的風險,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再來追求收益,堅持投資,利用複利倍增效應,配置一些固定收益類産品。而我購買的是我們公司的年金險,就是因為我怕保險代理人賺了我的錢就走了我入職了保險公司,在了解産品的同時,更想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适當配置保險很有必要,孩子年齡小,抵抗力差,經常會有各種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是以給孩子買保險,一直是我跟我老婆很注重的一件事情。但是給孩子所購買的保險也不是越多越好。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投保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要優先投保健康險,優先保障最容易發生的風險。比如幼兒時期抵抗力差,容易患上流行性疾病,醫療險的配置就少不了。而少年時期孩子精力旺盛,頑皮好動,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這個時候就應該适當增加意外險的投入。
老話說的好。“船到橋頭自然直”。養娃雖艱,但如果我們大家都做好家庭理财的規劃,一樣能給我們的孩子提供優質的生活和保障。同時,在這裡我緻敬每一位默默守護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們,正是有你們這份沉穩的愛,才給我孩子們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