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作者 | 樊登讀書 · 夏螢

主播 | 樊登讀書 · 阿成

電影《東邪西毒》中有句台詞:

“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了,以後的每一天,都會是新的開始。”

我們每天最多隻能有24小時的記憶長度。

世間熙熙攘攘,快樂的、悲傷的、煩惱的,如果全要記住,是很快會崩潰的。

是以,我們要試着像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說的:

“如果别人對你說了什麼不好聽的話,要立馬轉頭就忘掉。”

隻有訓練把不好聽的話、不好受的事立馬轉頭就忘掉的鈍感力,生活才會晴天常見,彩虹常現。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鈍感力》一書中,記錄了作者年輕時的一段經曆:

他在劄幌大學整形外科當助理醫生的時候,每次上手術台都免不了要受到前輩——主任教授的牢騷。

像“動作太慢”、“你在看哪兒呢”、“趕緊拿好”等,其實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日常話。

可當時,年輕氣盛的渡邊淳一哪裡受得了這樣的責怨。

是以每次在手術的前一晚,他心裡就會煩。

但跟他一起上台的S醫生就不一樣,作為首席助理的他,總是會被前輩當做發牢騷的對象。

不一樣的是,S醫生在挨訓過後,每次都用“是呀是呀”地回應,跟主任教授的唠叨竟形成一應一和的默契,手術也都能進行得很順利。

因為他強大的忘性和頑強的頓感力,每次挨訓後完全不覺得委屈,下一秒就立馬投身到工作中去。

是以,每次手術都能站在靠前輩最近的地方觀看。

久而久之,S醫生成了科室裡面手術技術最高超的醫生。

生活紛紛擾擾,人聲叨叨擾擾,隻有對别人的煩惱話轉瞬即忘,生活才有重新開始的可能。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小時候看過這樣一則童話故事:

兔子艾莎最近剛結完婚,隔天她去拜訪好友狐狸,離家前特意打扮了一番,幾天前還專門去弄了個新發型。

去到狐狸家,兔子一臉興奮地向狐狸展示自己的新發型,直問好不好看?

沒想到狐狸臉一黑,撇着嘴應了一句:“跟你的風格一點都不搭,難看死了!”

兔子吃了一驚,但沒說什麼。

回到家後,她委屈地向丈夫傾訴,丈夫安慰她說:

“沒事嘛,我覺得好看就行了,何必因為别人的一句話丢了好心情呢?”

有時候,别人有心或無意的一句難聽話很容易影響我們的心情。

但仔細想想,說出的話就像覆水難收,我們又何必為已潑掉的水再澆注自己難受的情緒呢?

《鈍感力》中說:

“不必在乎朋友或同僚的嫉妒、中傷和刁難,要體察對方這麼做的心情。

這種心胸寬廣的鈍感力會讓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

就像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蓋利那句名言一樣:“走自己的路,讓别人說去吧。”

隻有像個傻子一樣,學着讓刺耳話過耳即忘,讓别有用心之人成為過眼雲煙,生活才能在下一秒重新開機,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渡邊淳一說:

“所謂‘鈍感力’,即‘遲鈍之力’,亦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

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一種鈍感的态度。

不過分沉湎過去,不過度解讀所遇之事,生活才能精彩又美好地持續下去。

同理,運用到生理上的創傷也是正确的。

經典勵志電影《阿甘正傳》中,在越戰中失去雙腿的鄧·泰勒嫉妒阿甘的勳章,一度心理失衡而整日沉溺酒色度日。

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中,他和主角阿甘一起創業,最後還發家緻富了。

電影中有個橋段令人印象深刻:

在創業成功後的一個閑适的晴天,他們在船上回顧過往,悠然自得。

泰勒轉頭對阿甘說了一句“謝謝你”,随即跳進大海中,暢快地遊起來,與四肢健全的人無異。

是以,人不可能一輩子活在受傷的陰影中。

即使傷口再深,總有愈合的一天,回憶再苦,總有淡忘的一天。

隻有主動忘卻過往的痛,主動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主動努力經營生活,才能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同樣的故事,還有《美麗心靈》裡的主角小約翰·福布斯·納什。

他是個天才數學家,卻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擾,常常因為怪異行為遭到周圍人的誤解。

但這并沒有成為他研究數學題目的阻礙。

他一邊克服精神疾病的折磨,一邊專緻于自己所鐘愛的事業,最後發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論。

直到最後,他的精神分裂症依舊沒有治好。

他依然會時不時地出現幻覺,但他選擇忘記這種刻意與病症抗争的痛苦,能與自己的病症和諧共生了。

正如渡邊純一在《鈍感力》中所說:

“即使患上癌症,也不要害怕焦躁,要有與癌細胞一起享受人生的勇氣和鈍感力,癌細胞會被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态吓跑的。”

有時候,與無法改變的事實作鬥争,就像一隻困獸在猛鬥。

即使花費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最終隻會徒勞無功。

還不如選擇鈍化掉這種心理上的疼痛,主動解開心靈枷鎖,走向絕望的背面,主動迎接更悠遊自在的人生。

畢竟,所有選擇的最終決定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偉大鋼琴家貝多芬說:

“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

一滴水的力量無窮小,但經過日日夜夜不停歇的滴墜,也能形成一股穿透堅硬石頭的力量。

青年作家劉同在讀大學的時候,選了被全家人不看好的中文系。

懷抱着一顆作家夢的他,進了大學後每天埋頭寫稿子,寫得不好權當練字,寫得好了就拿去雜志報刊投稿。

一次次的杳無信訊,讓他自信心遭到挫敗。

可他依舊沒有放棄,仍舊保持一天寫一篇文章的好習慣。

後來,因為他這股不輕言放棄又很快忘記挫敗感的好習慣。

畢業時憑着發表過的大大小小一百多篇稿子,成功應聘上湖南電視台,進入他夢寐以求的傳媒行業。

正如魯迅那句名言一樣:“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成功是需要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努力疊加才能做到的。

就算遇上挫折、困難也要堅定目标,永不停止前進的腳步,才能到達理想的終點。

我們都需要訓練這樣的鈍感力:

遇到阻滞時盡快從挫敗感中走出來,如失憶般忘記這種得不到的痛苦,然後像個傻子一樣日日夜夜地争取,終會得償所願的。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記得國小國文課文中,有個“綠手指”的故事。

“綠手指”是法國一個小鎮對好園丁的稱謂,有這麼一位老奶奶,就長着“綠手指”。

當時,金盞花隻有金色和綠色兩個品種。

有一天,老奶奶在報紙上看到園藝所重金購買純白金盞花的消息,震驚之餘,她萌生出自己培育白色金盞花的想法。

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不了解,她在自家花園裡撒下種子,精心侍弄。

等到開花之後,她從金色的花裡挑出顔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取得種子第二年再把它們種下去。

如此一季季,一年年,循環往複。

生活中發生了很多事,兒女遠走,丈夫去世......

但這些苦痛都成了遺忘的過去,種出白色金盞花成了她唯一的信仰。

二十年後的某一天,她打開窗子往花園中一看,一朵純白的金盞花在向她微笑着綻放。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說:

“做出了決定,便不要理會周圍的目光和竊竊私語,果斷實行。

這樣的鈍感力,正是人們挑戰新領域的原動力”。

老奶奶的堅持和毅力,正好印證了撒貝甯那句話:

“若你決定燦爛,山無遮,海無攔。”

如果沒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和行動力,沒有雖挫還勇、迎難而上的決心和鈍感力,事情還沒到最後,是肯定會失敗的。

渡邊淳一:人到中年,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記性太好,有時候是一種負擔。容易忘記往事的人,是幸福的。”

人生就像盒子裡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如果吃的第一顆是苦的,那就隻記得這個苦味,以後再也不吃了嗎?

生活有苦也有甜,我們無須對不幸之事太敏感。

畢竟人生那麼長,把不快樂的事定格在過去,才能活得從容自由、肆意灑脫!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 夏螢,夏日點點熒光照亮晚空,微不足道亦可發光。高校行政,在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也想增一技之長,學一手好藝。

主編 | 阿醫

排版 | 鄭向北

音樂 | 君と世界と物語-松浦貴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