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前11個月,中國為什麼多進口了800億美元晶片?

2021年前11個月,中國為什麼多進口了800億美元晶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實習生 林婷婷根據海關總署資料,2021年前1-11月,中國進口的晶片總量為5822.2億個,同期增長了19.3%,此前,中國已經在2018-2020年連續保持了3000億美元的進口額,在2021年的1-11月,進口金額突破到了3890.6億美元。

過去一年,中國大力推進晶片的自主化,但進口量為何隻增不減?對此,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進階經濟師、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晶認為,這主要受中美關系、新冠疫情、晶片缺貨的外部刺激,終端和系統企業在2021年加劇囤貨,一些企業甚至出于備貨要求提前囤2-3年的貨。這種囤貨是全面的、連續性的,涉及到各類晶片。

朱晶表示,至少在未來3-5年内,這種進口态勢仍會持續下去,但這并不意味着中國的國産替代沒有效果。晶片的本土化發展并非一蹴而就,下遊企業需要一個試用和采納的過程,企業首先要保障終端供應,再逐漸進行國産替代。

雲岫資本合夥人趙占祥表示,不同領域的“國産替代”有各自的時間視窗,且各個行業的格局逐漸清晰,随着資金向頭部集中,國産賽道将出現本土的龍頭企業。

淨進口數量接近3000億塊

根據海關總署資料,2021年前1-11月,出口的晶片數量隻有2840億個左右,增速23%,淨進口數量接近3000億個。

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表示,內建電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産業,大進大出本屬于正常現象。但中國在該領域有如此巨大的貿易逆差,無疑反映出國内産業無論是規模上還是競争力上,都不能滿足龐大市場的需求。同時也要看到,幾年國内內建電路的出口增速始終高于進口增速,貿易逆差的相對規模在不斷減小,這也說明國内內建電路産業正在快速進步并逐漸縮小供需差距。

朱晶表示,本土企業在消費類存儲器方面實作了一定的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産能也在不斷提升。

在處理器方面,以龍芯、飛騰為代表的國産高端通用晶片湧入了信創領域,面向黨政軍信創市場提供CPU。同時,飛騰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和華為鲲鵬處理器也實作了一定替代效應。一些下遊廠商在主動采用這些國産晶片,過去他們的供應商幾乎來自英特爾、英偉達。

在去年的缺貨态勢中,車用半導體短缺尤為突出,朱晶表示,以MCU為代表的車用晶片成為國産發展最快的一類。根據梳理,2018年以前國内車用半導體廠商可能不足10家,至今已超過30家,更多的消費類廠商也在該方向布局。

一些新興晶片也逐漸湧現,朱晶表示,用于人工智能的計算類晶片開始流行,市場出現了新的DPU、GPU以及存算一體晶片的創業企業,但這些公司在國内還沒有形成市占率。

1500億元股權投資砸向半導體

國産技術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資本的助力。根據雲岫資本提供資料,預計2021年一級市場股權投資總額将達到1500億元,相比2020年多出100億元,而2019年投資總額僅有300億元,三年之内投資額漲了5倍。投資案例方面,2021年1-11月的投資案例比去年增加50%,從去年的400多起增長為約600多起,其中融資規模超過5億元的企業超過50家。

趙占祥表示,在二級市場,科創闆的362家半導體公司中有56家晶片公司,後者占總市值的26%,在市值十強中占據了半壁江山。由于缺芯需要擴大生産,工廠下訂單需要購買裝置,下半年開始,半導體整體市值突飛猛進,裝置公司漲了一倍,設計公司也漲得非常高。

資本的引導下,更多晶片企業湧向了高端晶片領域,趙占祥表示,2021年融資超過5億人民币的公司超過50家,方向多屬于高端晶片,周期長、投資大、技術難度高,而三年前,這些方向少有創業團隊。

資金正在向頭部企業聚集,趙占祥表示,去年一級市場1500億的股權投資中,7%的公司拿了60%的資金,這些公司将是未來中國半導體龍頭企業的代表。半導體産業鍊很長,有許多細分環節。未來中國半導體的産業格局将是金字塔型,由少數的龍頭企業和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組成。龍頭企業最終的數量不到100家,專精特新企業會有上千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