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殘酷的明代權鬥:嚴嵩用一場哭戲死裡逃生,反手就用一招坑死了夏言

在明代的官場中,有兩種關系,通常會被看作是天然的自己人:一曰同鄉;二曰同年(指同榜進士)。

嚴嵩和夏言都是江西人,是以在夏言看來,嚴嵩當然是自己人,是以在他入閣時,推薦嚴嵩接替自己擔任禮部尚書。

夏言把嚴嵩當自己人,但是嚴嵩卻并不這麼看。他表面上對夏言很恭敬,暗地裡卻無時不刻不想扳倒夏言。

嚴嵩之是以痛恨夏言,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他們二人,實在算不上是一路人。

殘酷的明代權鬥:嚴嵩用一場哭戲死裡逃生,反手就用一招坑死了夏言

夏言這個人,雖然比較喜歡黨同伐異,但卻是個做實事的人,最重要的是為人還算清廉,對于手腳不幹淨的人比較痛恨,發現一個就要辦一個;而嚴嵩恰好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最愛的就是利于職務之便收受賄賂。

是以,嚴嵩深恨夏言擋了他的财路。

當然,夏言擋住嚴嵩的,不止是财路,還有晉升之路。

夏言天資聰穎,文采出衆,尤其擅寫青詞(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

這可是一件非常有用的本事。因為嘉靖桐子的業餘愛好,是修道。是以在那個時候,能夠寫一手好青詞,就具備了青雲直上的基礎。

嚴嵩的青詞雖然也寫得甚好,但夏言才是當時的青詞第一大家,他的青詞總能說出嘉靖想說又說不出的意思,很得上司的歡心。

嚴嵩先生是個要求進步的人,他覺得,隻有扳倒了夏言,自己才有出頭之日。

是以他一直高度關注夏言的一舉一動,希望能找到他的把柄。

正當嚴嵩絞盡腦汁,準備對付夏言時,麻煩卻找上門來了。他的兒子嚴世蕃貪得過了頭,惹惱了很多人,結果被人給告了。

好死不死,這封告狀信落到了嫉惡如仇的夏言手裡。這位仁兄向來痛恨貪腐,當即準備參嚴家父子一本,徹底将他們辦下課。

殘酷的明代權鬥:嚴嵩用一場哭戲死裡逃生,反手就用一招坑死了夏言

受到消息後,嚴嵩慌得一批,他知道幹了這種事情,落到夏言手裡基本就死定了。

然而慌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是以嚴嵩很快就讓自己鎮定下來,認真思考起對策來。

經過一番苦思,嚴嵩決定,帶上兒子去找夏言求情。因為他認識到,隻有這個辦法,才能讓夏言放他們父子一馬、

于是嚴嵩帶着嚴世蕃跑到夏言家,買通門房,直接走進了夏言的住處。

到了夏言跟前,父子倆也不說話,立即開始痛哭,哀嚎聲震天動地。

說哭就哭,嚴嵩父子的這項本領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用今天的話來說,奧斯卡都欠他們兩一個影帝。

看着年紀一大把的嚴嵩在自己跟前哭得肝腸寸斷,夏言心軟了,決定放過這父子二人。

他顯然忘記了,落水狗如果不打,上了岸是會咬人的。嚴嵩的反撲,很快就來了。

殘酷的明代權鬥:嚴嵩用一場哭戲死裡逃生,反手就用一招坑死了夏言

嘉靖二十五年(1546),兵部侍郎兼總督三邊軍務曾銑向嘉靖上了一份奏疏,給嘉靖桐子提出了一個建議——收複河套地區。

河套地區,也就是今天的甯夏及内蒙古賀蘭山一帶,原本是明朝所有的,因為朝廷不重視,後來慢慢成為了蒙古的勢力範圍。

夏言性格慷慨激昂,對邊境問題非常上心,十分認同曾銑的想法。加上他的嶽父蘇綱與曾銑關系不錯,一直在夏言面前稱贊對方。

是以他腦子一熱,就向嘉靖秘密推薦曾銑,聲稱大臣之中沒有比他更忠誠的了。

嘉靖桐子是個權謀高手,修道之餘還能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間,靠的就是在臣子們的争鬥中玩互相制衡的那一套,非常害怕大臣們得關系搞得太好。

夏言對一個邊帥這麼高的評價,立即引起了他的警惕。

為了給曾銑一個答複,皇帝召開了一個内閣會議。在會上,夏言慷慨陳詞,極力主張加強軍備,恢複河套地區。

但是嘉靖桐子卻隻是靜靜地聽着,一言未發。

嚴嵩明顯察覺到了嘉靖的不快,他感到,扳倒夏言的機會來了。

因為,作為老對手,他對夏言和曾銑的關系洞若燭火,他相信,夏言的行動已經犯忌了。

于是嚴嵩決定再加一把火,讓夏言“暴露”得更充分。他果斷地站了出來,對夏言的提議表示反對。

嚴嵩的口才很好,此時又經過了精心的準備,一番說辭入情入理、條理清晰,聽起來非常有說服力。

夏言勃然大怒,沒想到嚴嵩平時對自己溜須拍馬、畢恭畢敬,此時卻跳出來唱反調,簡直是要翻天了。

是以他當即指着嚴嵩的鼻子,高聲怒罵。

夏言罵人的本事一流,當年還是個四品官的時候就罵倒了當朝首輔蔣璁。這個時候數落起嚴嵩來更是舌燦蓮花、滔滔不絕,大有要罵死嚴嵩的架勢。

殘酷的明代權鬥:嚴嵩用一場哭戲死裡逃生,反手就用一招坑死了夏言

正當夏言罵得起勁的時候,嘉靖突然說話了。

音量不高,但卻讓夏言感到毛骨悚然,因為他對夏首輔的評語,是“強君脅衆”。

夏言的政治生命,到頭了。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他被迫退休,而在此之前,曾銑已經被捕入獄。

但事情還沒有完,嚴嵩并不打算就此罷休。他可不像夏言,絕對不會對敵人仁慈。

在嚴嵩的授意下,曾銑的老部下兼對頭仇鸾給嘉靖寫了封檢舉信,信中列舉了曾銑的幾大罪狀,包括A錢軍饷、打了敗仗不上報,沒有打仗卻冒功等等。

最後圖窮匕見,說了一句殺人誅心的話——結交近侍。

這個近侍,指的自然就是夏言了。

在明代朝廷中,官員們犯了錯誤,通常是不要緊的,隻要能熬,東山再起也并非不可能。比如夏言做了首輔後,就曾經幾起幾落,尋常得緊。

但是有幾條紅線,是絕對不能碰的。邊将結交近臣,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在皇帝看來,這通常意味着圖謀不軌。犯了這個忌,就算天王老子也要殺無赦,整個明代,隻有一個人算是例外。

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明帝國首輔,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他不但結交邊将,結交的還是當時最牛逼的那兩位——李成梁和戚繼光。

但是張居正情況特殊,一是有太後撐腰;二是萬曆皇帝對他又敬又畏,當他是半個父親。夏言就沒這麼好命了。

他試圖辯解,卻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夏言被腰斬棄市,妻子流放廣西,從子從孫削職為民。

夏言“豪邁而有俊才”,政績突出,可惜終為嚴嵩所害。

《明史》曰:言死,嵩禍及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