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戲說曆史(一)!努爾哈赤起兵反明

女真部落散居在長白山、黑龍江一帶地方,明朝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使他們互相仇殺,勢力消散,不能侵襲邊境。到了明朝中期,正由漁獵生活逐向農業定居生活轉變,農具、衣料、鹽、米、用器全賴中原輸出;當地居民尼堪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大明的大腿很粗,我們必須要抱着,畢竟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他們。

而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于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出生于赫圖阿拉(今遼甯省新賓縣境内)建州。祖父‘覺昌安’,曾擔任過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其父‘塔克世’,曾擔任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努爾哈赤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十歲之前,他可以高喊“我爸是李剛”,在女真部落橫着走。

戲說曆史(一)!努爾哈赤起兵反明

然而好景不長,努爾哈赤在十歲就失去了母親,之後他爸迎娶了一個新的老婆,成為他的繼母;俗話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沒人疼;繼母就像黃世仁一樣惡毒,逼迫小努爾哈赤日夜勞作,還不給吃飽飯、睡懶覺,一言不合就暴打他一頓;在看了《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小說後,小努爾哈赤知道這是家庭暴力,可是當時又沒有警察幹預,又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他與自己的親生弟弟在十九歲的時候離開父母,獨立生活。

由于沒有文憑,沒有知識,隻有一股子力氣,是以努爾哈赤隻能上山采人參、松子等物,前往撫順市賣,以換取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由于撫順商業繁盛,有許多闖關東的河北、山東、江南各地的商人,努爾哈赤往來集市,跟他們喝了幾頓酒後就成了兄弟。兄弟之間無話不談,可是努爾哈赤并不熟悉漢語,雞同鴨講怎麼可能促進感情;于是努爾哈赤就拜了一個漢人朋友為師傅,教授他漢語,學習漢字;白天,努爾哈赤去賣東西,晚上就躲在炕上學習b、p、m、f等漢語拼音。

戲說曆史(一)!努爾哈赤起兵反明

經過一年的學習,努爾哈赤的漢語水準突飛猛進,并且自創“哎呀媽呀、憑啥呀、别吱聲聽我的、啥玩意啊?”等口頭禅。此外,他還在休閑時間并沒有拿來打遊戲、泡妞、釣魚、 唱歌、跳舞,而是非常專注于閱讀上。那時候《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還沒有流行,是以《三國演義》、《水浒傳》這些小說是他喜歡的,努爾哈赤還學到了不少用兵知識。

公元1582年,即明朝萬曆十年,明軍在鎮壓建州右衛古埒城主叛亂時,殺害了給明軍當向導的‘覺昌安’、‘塔克世’父子。事後便以“誤殺”為由,推脫了此事,并讓努爾哈赤世襲其父職以作補償。

戲說曆史(一)!努爾哈赤起兵反明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努爾哈赤對于所謂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可能不報。于是,在同年五月的時候,他搜集了愛新覺羅家族唯一的遺産,即十三副盔甲後,便釋出了聲勢浩大的“七大恨”,在這一場憶苦會上,努爾哈赤拿出了不輸于“奧斯卡影帝”的“演技”,聲淚俱下痛斥明朝如何慘無人道,欺壓女真族,并搶走了大家的銀子和女人。此外,他還言稱要“反明興女真”,搶回大家的銀子和女人。由于讀過書、明事理的女真人基本上都到大明做官了,留下的都是文化水準比較低的一撥人,自然容易被這樣的演說所煽動。而“反明興女真”的口号就像“阿彌陀佛”一樣深入人心,并激起了廣大女真群眾的極大憤慨,為起兵伐明行動渲染了吊民伐罪的色彩。萬曆十一年五月,從攻打尼堪外蘭所在的圖倫城開始,拉開了他戎馬一生的帷幕。

本故事純屬戲說,如有雷同,請大家多多包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