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當年借地葬父,那個不借給朱元璋地的地主,最終什麼結局?

中國人講究“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本質上來說,帶有很強的報複性。更有“此仇不報非君子”的說法。别人在你弱小的時候欺負你,等你輝煌的時候,一定要還回去,這種思想在中國古代屢見不鮮。在很多武俠小說,演義小說裡都很常見。

朱元璋當年借地葬父,那個不借給朱元璋地的地主,最終什麼結局?

說到這裡,小編就想起一個關于朱元璋的故事來。講的就是朱元璋被欺負的事情,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後,又是怎樣對付當年欺負他的那個人呢?要知道他可是出名的嚴酷。

這個故事,還要從朱元璋的祖上說起。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但是他卻不是地道地道的本地人,而是從外地套過來的,哪裡呢?金陵,也就是南京。朱元璋的祖上,是在金陵居住的,家裡有地,是一個自耕農,要知道,自耕農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中産階級了,比起規模巨大的佃戶簡直好的不行。

朱元璋當年借地葬父,那個不借給朱元璋地的地主,最終什麼結局?

但是壞就壞在,朱元璋的祖上沒在一個好時候。當時元朝定都北京,而北京缺糧,南方産量,為了實作糧食的調配,于是元朝決定修葺京杭大運河,沿途征發徭役。距離京杭大運河很近的金陵當然逃不開,朱元璋的祖上知道這是個什麼活路,去了就回不來了。于是他們為了活命,一路跑到了盱眙縣。

盱眙縣這個地方,地勢低窪,河網遍布,十年有八年都是洪澇災害,在這裡根本站不住腳。雖然朱元璋的祖上很勤勞,但是趕不上老天的作孽,這不連年的洪澇讓他們顆粒無收,于是朱元璋一家便再次逃難,這次來到了安徽鳳陽,在這裡紮下了根。

朱元璋當年借地葬父,那個不借給朱元璋地的地主,最終什麼結局?

朱元璋的祖上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歇的好地方,于是繼續發揮勤勞的品質,準備再次實作佃戶到自耕農的跨越。但是這個時候的元朝,貪婪的本性已經暴露出來了。他們的官員A錢腐敗,對百姓壓榨得非常狠。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一家人生活得更加困難了。

為了分擔家裡的負擔,朱元璋便主動到地主家去放牛。這個地主叫劉德,算不上好人,也算不上壞人。元朝剝削的越來越厲害了,朱元璋的父親活不下去了,于是便在家裡上吊自殺。

朱元璋當年借地葬父,那個不借給朱元璋地的地主,最終什麼結局?

朱元璋見自己的父親上吊了,非常的痛苦。但是他們家沒有錢,辦不了葬禮,也沒有地方去埋葬父親。這個時候,朱元璋想到了劉德,希望劉德給自己一塊地方埋葬父親。但是劉德死活不同意,朱元璋跪下求他都沒用。

最後,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實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在自己的地裡,劃給朱元璋一塊地,讓他埋葬父親。朱元璋非常的感謝他,在埋葬了父親之後,就出家去了。等到數年之後,朱元璋衣錦還鄉的時候,劉德想起了當時不借給朱元璋得的事情,是以吓得要死。但是朱元璋卻絲毫不在意,沒有責怪他還賜給他土地和财物。而朱元璋在得知劉繼祖死去之後,非常的悲傷,于是便賜給他的後人爵位,可以世襲。劉繼祖的後人便将爵位一直世襲到明朝結束。

朱元璋當年借地葬父,那個不借給朱元璋地的地主,最終什麼結局?

朱元璋這個人,說他濫殺功臣,他其實也是為了明朝之後的安定。他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偏執了一點。從他沒有怪罪劉德這件事來看,這個人本性不嗜殺,隻是當時的時局需要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