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逛書店,店内有一塊區域放置的書都是些名人的家書:《朱子家訓》、《顔氏家訓》、《錢氏家訓》、《曾國藩家書》...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大家族之是以能人才輩出,與其良好的家教門風确實有很大關系,反之亦然!
比如被譽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
其先祖錢镠獲得唐昭宗欽賜的「金書鐵券」,也就是免死金牌,免他本人九死,子孫三死。
這在當時看來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錢镠卻看到了危機,是以制定了多條家訓家規,要求後人不要恃寵而驕。
正是這樣的教育理念,錢氏家族曆經千年,世代有才人出,到了當代更是人才井噴。
我們所熟知的國學大師錢穆、文學大家錢鐘書,科學界泰鬥級的人物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等人都出自這個家族。
據不完全統計,當代國内的錢氏名人有100多位。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為了晚清名臣曾國藩做鋪墊,論家教家規,曾國藩不比曆史上任何一個家族差,其與子女、家族人的書信裡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在諸多的道理之中,我最欣賞一句話:
平庸之人輸于「懶」,有才之人敗于「傲」。
這就是一個人做人做事最深刻的總結,客觀的講,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從不做兩件事。

01?
不做懶人
關于曾國藩,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某天晚上,曾國藩的家裡來了個賊人,躲在屋裡的房梁上,等待曾國藩讀完書睡覺以後偷點東西。
但他等了好久,曾國藩就是不去睡覺,因為一篇文章背了很多遍,還是背不下來。
最終,這個毛賊實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氣地從房梁上跳下來,對曾國藩說道,你這麼笨還讀書?我聽了幾遍都已經會背了。
随即,他将這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揚長而去。
一個天資如此平庸的曾國藩,日後卻能成為晚清四大名臣,曆史上對其評價也是頗高,這樣的逆襲離不開「勤奮」二字。
雖然天賦不高,但他足夠努力,在讀書時代,就堅持每天早起讀書,晚上看書到很晚。
入朝為官以後,曾國藩依然是拼命三郎。據史料記載,在清朝官員的勤奮排行榜上,曾國藩居于首位,他曾在半年内,處理過40000多卷檔案。
勤奮可立身,敗由惰中生。
那些最終能成事的人,沒有一個是不勤奮的,是不努力的。
更為準确地講,一個人有多努力勤奮,往往才能有多光鮮亮麗,有多大的成就。
反過來,那些諸多失敗和不如意的人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因為懶惰所緻。
值得一提的是,
「懶惰」分為兩種:
1.懶得行動;
2.懶得思考。
很多人總是大喊迷茫,但實際上他們并不是真的迷茫,因為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他們往往是心知肚明的。
他們隻不過是比較懶而已,懶得行動,光想不做,光說不練,永遠停留于想象和計劃的階段,不付諸行動。
而還有一部分人,他們雖然看起來很努力,忙得不可開交,自我感動到不行,但其實也是一個懶人,因為他們懶于思考。
是以,很多時候,這些人往往都是在瞎忙,低效甚至是無效地努力。
實際上,那些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是從來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懶人的,不管在行動和思考判斷方面,他們都足夠勤快。
這也是做事的最佳狀态。
02
不做傲人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關羽是一個很「傲」的人,很多人都入不了他的眼,比如他的同僚麋芳、老對手孫權...
有一次,孫權派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前去荊州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提親。
關羽大怒,罵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孫權知道後,氣得直跺腳,太他麼看不起人了,你既然這麼無禮,就不要怪我無情了,随即召集手下人,開始商量如何取荊州。
而對于自己的同僚麋芳,雖然他是大哥劉備的小舅子,但關羽是各種地看不上,導緻兩人關系比較差。
這些因素,為日後呂蒙偷襲荊州,麋芳開門投降,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被擒慘死埋下了伏筆。
曾國藩說,有才之人敗于傲。
細細想來,确實如此。
很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他們之是以沒有取得與其能力相比對的高度和成績,與其性格往往有很大的關系。
這些人大多性情孤傲,因為自身能力出色,便看不上一些人,更不屑一些俗事。
而這些在無形之中會導緻自己的人際關系惡化,做事阻力重重,也常會失去不少機會,容易受到打壓。
實際上,那些真正有本事,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情商都是很線上的,懂得尊重别人,為人謙卑随和。
這也是一個做人的最高境界,有才且有德。
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
希望各位能記住這句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著有《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長用曆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辟,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