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姓氏文化源于太古時期,姓氏起源的傳說,姓氏的習俗,以及各姓氏形成的宗族制度,現在依然影響着我們。2011年湖南衛視推出一檔《非常靠譜》的節目,講述各姓氏的起源,以及家族故事,傳承文化等,受到各界的好評。2015年山西衛視《你貴姓》以及安徽衛視推出的《中國百家姓》欄目,都讓我們的姓氏文化得到宣傳和普及,并且達到一個新高潮。姓氏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習俗,同時在社會關系,商業價值上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姓氏的起源

中國姓氏文化起源于母系社會,那時候大家都是随着母親的姓,從夏朝開始,各部族有各自的姓氏。中國最早的姓大多是女字旁,比如姜、姚、嬴等,這些還保留母系社會的印記。氏在姓之後形成的,也是父系社會發展的一個産物,但是依然還承接了母系社會的姓,比如皇帝軒轅氏,姓姬,炎帝列山氏姓姜。母系的血緣關系依然影響着氏,并對社會起到特殊的作用。

姓氏是婚姻嫁娶的重要依據,即使嫁到另一個部族,也不會更改姓。在古代,同姓之人是不能夠通婚的,但是同一氏族内部不同姓是可以通婚的。而且氏是差別貴賤的标志,普通百姓往往是隻有姓而沒有氏的。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姓氏分支圖

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國家向官僚國家轉型,也是血緣族群發生大重大變動的時期。春秋時期王權逐漸衰落,而此時大一統的國家還沒有形成,各地血緣族群的勢力獨立性相對很強。伴随宗法分封制的衰落,舊貴族的沒落以及新興底層父兄家長地位的崛起,開始自行命名自己的姓氏。賜姓不再是皇家的特權,父親家長集權從貴族向鄉族和宗族漸次深入和強化,姓氏的政治功能凸顯出平民化趨勢。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西周分封圖

最初的少數姓氏發展到越來越多姓,以及姓與氏混雜的情況。很多氏族以自己的國家為姓,比如齊、魯、韓、趙、陳等姓。也有些是随着居住地而姓,比如馮、範、苗、柳等姓,都是起源于自己的封地,或者居住地;有些還以祖先的谥号或者封号為自己的姓,比如張姓本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侯的字;還有些以祖先的職位,或者職業為姓的,比如蔔,就是占蔔,代表古代的占星師,農、錢等則是代表農民和商人,而像司馬、司空等都是古代一種職位。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其實英國的姓氏也和中國類似,比如以職業為姓的Stone(石匠)、Carte(馬車夫)、Fisher(漁民),Butcher(屠夫);以居住地為名的Underwood(森林)、Winston(莊園)等;而且英國最早姓氏産生也是為了識别個人的身份地位,職業等。和中國姓氏不同,英國姓氏加入更多個人興趣愛好,比如Fox代表狡猾,Black代表黑白等,相對中國姓氏,可以看到他們更加開放的一面。

而我們現在給孩子取名字,像歐美一樣,也越來越開放,西方文化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和老一輩注重輩分相比,現在的新生兒名字更加代表家長的喜好,從經典詩詞中汲取詩詞,追求人文與個性,注重名字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等。比如2018年最受歡迎的名字分别是沐、兮、梓,男孩大都會取梓洋、梓軒、俊宇;而女孩會取梓晴、雨桐、芷晴等。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從姓氏起源來看,盡管姓氏最初和血緣有密切的關系,但是随着集權衰落,部族不斷發展壯大,各種按照封地、官職、職業等姓也逐漸産生。而且這些姓氏還與家族的榮辱興衰,有很強的關聯。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以前鄉土中國形成的宗族社會,也像春秋時期一樣遇到了新的挑戰。

姓氏的作用

一個家族的興衰,離不開綱常制度的建立與規範,是以在古代,一個家族興盛之後就會修繕家譜,完善自己的家訓,激勵子孫們行善積德,修身養性,将來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百家姓》前後順序不能夠區分各家族發展的情況,但是反映了宗族發展情況。

中國從皇帝開始,進入了倫理宗族主權時代,早期的部族之間通過聯姻以及兼并的方式擴大自己的領地,此時的姓氏代表着是否被納入血緣族群,以及是否獲得相應的權利等。宗主會按照父系親族和姻親關系,确定聯盟或者敵對的勢力範圍。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在皇帝與各部族的聯盟當中,不管他是否真的有25個兒子,還是他部族當中25個支部,這些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皇帝作為血緣族群首領,有讓後代獲得他姓的權力。皇帝的這些子孫,無論是随着父親的姓還是随着母親的姓,都是政治結盟的結果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皇帝姓氏分支

被賜姓是被納入血緣族群的一種契約,為了獲得這種同盟關系,常常對開山立祖姓氏起源進行神聖化,實質是對姓氏所代表的宗主權威的認同與屈服。劉邦稱帝的時候,将天下視為劉家的産業,并且賞賜重要的大臣以“劉”姓;武則天上台後也不忘給故鄉人民施以恩澤:“

給複并州武興縣百姓,子孫相承如漢豐、沛

?”,并且賜給政敵以惡姓。而對于戰敗或者俘虜的敵人,也常常采取賜姓的方式,予以收服,比如明朝時期,被征服的有蒙古、女真、回鹘等,或降或俘,被明朝賜姓,賜名,并且授以官職。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明朝賜姓(部分)

姓氏的發展要求

姓氏文化的發展對生活環境的安穩,具有極高的要求,隻有在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當中,才會發展出龐大的同姓宗族,如果長期處于颠沛流離的生活,則整個宗族的延續就有可能存在問題。雖然我們的史料當中記載很多戰亂的曆史,但是中國2000多年來,絕大部分時間是一個超穩定的共同體。

雖然中國的土地面積一直在擴張,從以黃河兩岸到長江流域,但是勞作模式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各地方之間姓氏幾乎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地方,往往幾百年都是這幾個姓氏。幾千年來,一成不變的農耕文明,把無數數不清的鄉村以及鄉民給穩定,并延續下來。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對于這些完全依靠土地吃飯的農民來說,沒有什麼比“當下的穩定”更重要。是以,“重複”就變成了中國真正的鄉土本色,日複一日的去重複自己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生活模式,自給自足,安于現狀,這就是宗族形成的熟人社會。

同宗大族的“愛與恨”

在如今廣大農村,同姓聚集而居的情況十分普遍,一個自然村往往隻有一個姓氏宗族,兩個以上的異姓宗族共同在一個村的情況都非常少見。以家族為中心組織起來的單姓村落,是漢族民間社會的基本組成形态。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這些以宗族組織建立起的熟人社會,能夠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給,比如建立祠堂,學校,以及修路等等,改善了村莊的治理環境,以及對于發展鄉村企業,緩解收入差距等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作用。有些地區依靠這種宗族關系建立的金融秩序,形成的民間信貸環境,也給本地企業融資帶來積極影響。

在村莊治理方面,大姓候選人往往能夠容易當選村長,而且連任村長,他們能夠利用所在宗族的非正式權威,為公共投資征收更多的附加費用。在農村金融方面,這些大的宗族往往能有擁有更加廣泛的非正規融資管道,更容易獲得非農就業的機會。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但是大姓宗族人數衆多,各族員之間對待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時候不一定形成有效的治理組織。而且在宗族内部積累的财産配置設定問題上,比如宅基地,家族财産等,往往因為配置設定不均而造成宗族内部沖突。由于利益牽扯面廣,大姓宗族更容易與其他組織産生沖突沖突。

無論是《紅樓夢》中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史王薛”,還是民國時期權傾朝野富甲一方的“蔣宋孔陳”,大姓宗族的風光生活總是令人歆羨。然而大姓身份有助于物質利益的擷取,也不能帶來超穩定結構,其原因是大姓宗族更容易産生更多的沖突沖突,這些沖突沖突會導緻大宗族成員之間的分裂。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明白自己的姓氏有什麼用

家和萬事興,對于每個華夏兒女,世家大族的向往固然激勵着我們發奮圖強,然而弘揚祖德、團結宗親,營造和諧的宗族内部關系或許才是通向幸福的終南捷徑,遺憾的是這種社會關系正在受到城市化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宗族成員在陌生的城市打拼,所面對的是陌生人社會,所遵循的規則也是陌生人社會的規則,以前宗法體制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結束語

進入階級社會之後,姓氏成為宗族倫理,社會身份的象征,但是随着貴族皇權的衰落,姓氏更多是出于父權制度下的宗族文化傳統,無論以前是被賜姓還是被迫改姓,都是出于家族的發展。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民族,都是古代各民族長期融合的結果,依靠姓氏紐,同宗、同姓的凝聚力帶能夠形成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并且織成一張遍布全球的華人網絡。但是同姓的大宗族,也不是幸福的港灣,宗族内部沖突,同樣會讓内部成員幸福指數降低。未來如何面對農村人口湧入城市,逐漸由“鄉土中國”轉向群居城市生活的轉變,以姓氏為基礎的宗族文化将面臨不少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