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國家,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在戰争中功勞最大、犧牲最多的中國,卻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賠款。
而那些在戰争中破壞比中國輕得多的小國,都獲得了賠償,菲律賓獲得5.5億美元,緬甸獲得兩億美元,就連南越也獲得三千九百萬美元賠款,印度尼西亞獲得兩億。
為什麼中國要放棄上億的賠款呢?
在尼克松訪華期間,日本非常震驚,在國際壓力下日本做出一個令人吃驚的舉動,秘密給周恩來捎信,說要“親自訪華”,周恩來拒絕了。
其實新中國剛成立時,上司人是傾向于鄰居之間的和睦,而不願意搞對立面,周恩來拒絕日本,并非不願日本訪華,而是當時日本承認老蔣,并且締結條約。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本來我們可以獲得上億賠款,但國民政府陷入内戰,後來失敗,失去了美國的支援,美國的高壓政策讓中國放棄了對日本的索賠權。
日本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選擇跟“中華民國”締結條約,一是選擇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友好邦交,而“中華民國”為了争取跟日本和談,無奈地放棄了“勞務賠償”。
大陸不承認此條約,但這個條約已經落筆了,生效了,我們也無可奈何,而且随着二戰的結束,各國恢複友好邦交,中日關系要趨于正常也是符合外交政策的,是無可回避的。
日本田中角榮内閣上台後,當天就表達要跟中國恢複邦交,周恩來當天做出反應,他迅速地說:“田中内閣的成立是值得歡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是要加緊進行的。”他派人轉告田中内閣:“隻要能來北京談,一切都能商量。”
日本要想獲得中國的支援,就必須表明立場,原來與老蔣簽訂的條約是必須廢棄的,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在這次談判中,雙方經過艱難的探讨,最終達成一緻。
日本方面說:“日本軍國主義讓中國蒙受苦難,殺害了千萬中國人,中國私人财産和公共财産加起來有數百億,中國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日本既然開口,說明賠款的數額相當大,但中國經過深思熟慮後,放棄了賠款。
在日本田中内閣拜訪中國之前,毛主席讓周恩來轉告日本田中内閣,“為了中日兩國友好關系,放棄對日本戰争賠款要求,加緊實作中日邦交正常化。”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朱元璋,當時朱元璋也是經過沉吟後,将日本列入“不征之國”。放棄是為了更好的積蓄實力,隻有中國真正強大了,所有的敵人才不會是敵人,所有的威脅也不會是威脅。
中國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有其曆史原因的,也是因為中國太羸弱,在外交上過于被動導緻的,無論如何,中日邦交的恢複對當時的中國很有好處,是以毛主席才做出這樣的答複。
中日之間懸而未決二十七年之久的賠償問題,終于落幕,而中國的強大,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