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從古至今,一個國家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而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弱與士兵身體素質的高低,有密切關系。在古代,一個男性成年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士兵,需要符合當時征兵的要求,才能披堅持銳,建功立業。

中國古代的早期軍隊,采用寓兵于農的形式。軍隊由平民和奴隸組成,以銅質農具作為兵器,真正的兵器由國家管理,戰時發給士兵,稱為“授兵”或“授甲”。《夏書﹒甘誓》中,記錄了夏王啟與有扈氏甘地的原野上發生激戰。當時作戰,以步戰和車戰結合,步兵為主,戰車為輔。到了商朝,實行“兵農合一”。成年男子平時種地,戰時當兵。戰争中普遍使用戰車,一車兩馬或四馬,車上甲士3人,随車步兵15人,總計18人,作為一個基本作戰機關。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西周軍隊_圖

在西周時期,據《周禮》記載:“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從那時起,軍隊被稱為“隊伍”,“入伍”成了參軍的代名詞。當時一輛戰車通常配備四匹馬。每車載3名甲士,按左、中、右排列,分别負責射箭、駕車、擊刺,同時,還配有7名車下甲士,15名步兵,總計25人,為一步兵兩(輛)。

西周實行“鄉遂制”。離都城100裡内,是持有“城鎮戶口”的國人和鄉人,100裡以外類似于如今的農村,以及進階幹部的封地。國人和鄉人可以服兵役,但是由于出身不同,從事的兵種和所受的待遇也不盡相同。“甲士”首選貴族子弟,可以乘坐戰車,沖鋒陷陣。而“步兵”由平民充當。

随着時間的推移,春秋時期的野人也要服兵役了。根據著名的《司馬法》的記載,“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當時一輛戰車配備的成員多達七十五人,涉及甲士、步卒、夥夫、服裝、飼養、打柴、汲水等不同崗位。國人和鄉人負責完成一線戰鬥任務,野人屬于後勤從業人員。戶口不同,所在崗位也不相同。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戰國士兵_圖

戰國時期,各國實行郡縣征兵制。征兵對象以青壯年為主,婦女老弱為輔。征兵的标準不再有戶口限制,男子隻要年滿17歲或者身高五尺,兩者滿足其中之一就要服兵役。如秦國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名義上士兵的服役期限是三年,服役期滿便可回家。然而随着戰國後期戰争規模不斷擴大,各國往往通過各種法律,肆意延長服役期限。當地的郡守和縣令可以征集本地區的适齡男子入伍,并且成為這支軍隊的統帥。當時有兩類人可以免除兵役,一類是監門逆旅(泛指商人,有争議)、另一類是贅壻後父(指贅婿)。在戰事緊急,婦女老弱也要參加兵役,尤其是防禦戰和守城戰。她們負責士兵的夥食供應、修葺城牆等後勤事務。

秦朝沿襲了戰國時期的征兵制度。從《睡虎地秦墓竹簡》記錄的情況看,男子17歲“傅籍”(登記在冊),直到60歲才能免役。當時還經常用罪犯和奴隸充作士兵,稱為“谪戍”。秦朝十分重視士兵的戰鬥技能。不僅對考核最差的士兵進行處罰,負責相關訓練的官吏也會受罰。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漢代軍隊陶俑_圖

漢朝的兵制是全民皆兵,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國内年滿23歲以上的男子,一律開始服兵役。兵役分為三種:一種是中央軍,稱為“衛”,第二種是邊防軍,稱為“戍”,第三種是民兵,稱為“役”。20歲由“役”開始,三種軍種輪流服役。“衛”兵每年一換。其待遇相當優厚,來回旅費、日常溫飽均由國家報帳,而且報到和退役,皇帝還設宴款待。“戍”兵與“衛”兵恰好相反,一切費用自理。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指的邊疆是封國的邊疆,而不是國家的邊疆。是以戍兵的期限,卻隻有三天,加上兩天的往來路程,前後不過五天。

三國時期,戰争頻仍,募兵方式以世兵制、征兵制和募兵制為主。曹魏建國前後,主要的兵役制度是世兵制。這種制度将士兵家屬集中管理,便于控制,形成軍戶。軍戶實際上是職業兵制度,年老力衰也不能免役。有記載顯示,魏文帝曾一次“欲徙冀州士家10萬戶實河南”。直至南北朝時期,仍以世兵制作為主要募兵制度。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唐朝騎兵_圖

到了西魏,宇文泰創立了“府兵制”,這項制度影響了後世約200年。該項制度破除了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民族沖突,将六鎮軍人和豪強武裝整合成六軍,由八柱國擔任軍事統帥。隋朝更加完善了府兵制,“軍人悉屬州縣,墾田籍賬一與民同。”如此一來,推動了農業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由骠騎府征募訓練府兵,骠騎将軍擔任軍事長官。府兵自備參戰武器和馬匹。

唐初沿襲府兵制。實行“兵散于府,将歸于朝”的政策。唐朝兵役“三年一簡”,即每三年征兵一次。府兵隸屬于折沖府,服役時需要自備糧食、衣服、馬匹和武器。唐玄宗時期,土地兼并嚴重,府兵地位下降,破壞了“府兵制”的基礎。唐朝中期,募兵制日漸興盛。國家出錢招募士兵,不僅提供溫飽,還免除全家賦役。凡是身體健壯、身高1米5以上的健壯男性都能自願參軍。這些拿“工資”的職業士兵,戰鬥力強,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與國家不一緻,與統兵将領容易形成依附關系,進而造成危害國家穩定的“強蕃”,這也是唐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宋朝軍隊_圖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于職業軍人家庭,他對軍隊有自己的想法。宋朝依然實行募兵制。在饑年招募饑民作為兵源,同時鼓勵父死子替、罪犯充軍。入伍前,“先度人才,次閱馳躍,次視瞻視。”相當于對候選兵源進行體質、技能和視力的篩選。一旦入伍,臉上或手臂上會被刺字,是以,在《水浒傳》中,有人罵軍人叫做“賊配軍”,可見當時軍人地位之低。宋朝軍隊分為禁軍和廂軍兩部分。身高1米6以上的健壯男丁加入禁軍,成為主力部隊,而淘汰下來的士兵隻能加入廂軍,軍中從事雜役。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武功最盛的朝代,這與它全民皆民的兵役制密不可分。元軍由蒙古人、漢人以及色目人組成。蒙古人從15歲服役,到70歲退役,期限長達55年。在漢人地區,元朝統治者将一部分農戶劃為軍戶,形成世兵制。蒙古軍隊出征時,可以帶着家屬。軍事統帥設定“奧魯宮”,管理随軍家屬以及準備武器和糧草。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明朝軍隊_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頗有特色的“衛所制”建設明朝軍隊。朱元璋在全國設若幹衛所,每個衛所轄5600名軍人。他們世代相傳,屯田供應給養。難怪朱元璋驕傲地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其實這種制度是世兵制和府兵制的有效結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兵員多達270餘萬。明中後期,屯田被豪強和官僚侵占,募兵制再次成為兵役制度的主流,如“戚家軍”、“俞家軍”等,正是由募兵組成。

清朝的兵役制度十分特殊。清朝早期,八旗和綠營成為軍隊的主力。八旗由滿族人組成,采取“兵民合一”的方式,軍事和經濟一把抓。相比之下,綠營由漢人組成,按照明朝衛所制度改編而成的軍隊。綠營“騎兵拔于步戰兵,步戰兵拔于守兵,守兵拔于餘丁,無餘丁乃募于民。”由此可見,綠營也是經過層層選拔的精銳。

八旗和綠營采用世民制,天長日久,日益腐化。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時,曾國藩創辦湘勇,代表了近代勇營制度的建立。近代勇營以募兵制招募士兵,軍官不僅是指揮官,還集管理權和财權于一身,是以近代勇營是一支具有戰鬥力的正規野戰部隊。清政府對近代勇營寄予厚望,将其歸入正式編制,一部分勇營轉為建立的北洋海軍,成為清朝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很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北洋軍_圖

甲午戰争中,以西方标準建立的日本軍隊,輕而易舉地擊敗了清朝軍隊。這一事實倒逼着清政府必須進行軍事改革,建立一支新型軍隊。清政府以德國、日本軍制為藍本,設立步兵、炮兵、騎兵和工兵等四類兵種。兵源通過層層選拔,整體素質較高。這種新型軍制,是義務兵制和募兵制相結合的産物。新軍以鎮為基本機關,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至清朝滅亡,總共訓練了13鎮。

這支新軍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北洋新軍”,從此,中國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