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大明王朝,曾經的萬國來朝,如今卻已是一盤散沙。“傳庭死則明亡矣”這句話,似乎是對明朝命運的不祥預言。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在清朝的史官筆下,對明朝大将孫傳庭卻有着極高的評價。

這不禁引人深思:為何清朝史官會如此贊譽明朝将領,尤其是在考量到他的一生所帶來的影響可能與明朝的覆滅息息相關?那麼,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王朝,為何會走向衰落?究竟是誰導緻了這一切?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明朝覆滅的根源

明朝的覆滅,源于朝廷的腐敗和對百姓利益的漠視。那些揮霍無度的王爺們,吞噬了國家的财富;而軟弱無能的皇帝,則縱容了這一切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黎民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這才導緻了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

朱家王爺們的揮霍無度

在明朝的後期,朱家王爺們成了一個吞噬國家财富的黑洞。據統計,明朝每年一大半的收入都要供給這些王爺吃喝嫖賭。他們坐擁着大片的土地,占有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卻從不繳納任何稅賦。相反,朝廷還将大筆的鹽稅、茶稅撥給了他們,生怕這些王爺們挨餓。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這些王爺們過着奢靡的生活,納妾生子,膝下子嗣成群。一個王爺家如果子嗣不足幾十個,出門都不敢說自己是朱家人。子嗣越多,朝廷撥給的錢就越多,王爺們的生活就越奢靡。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緻了國家财政的枯竭。

這些王爺們不僅自己不繳稅,還時常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逃脫稅賦。他們占據了大片的土地,卻不願意拿出一分錢來支援國家的建設和軍事開支。相反,他們還時常利用自己的權勢,壓榨底層百姓,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這種情況下,明朝的财政早已捉襟見肘。即便是在危難時刻,這些王爺們也絲毫不願意拿出自己的錢财來支援國家。他們隻顧自己的享樂,完全無視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貪婪和自私,最終導緻了明朝的覆滅。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崇祯皇帝的軟弱無能

面對王爺們的揮霍,崇祯皇帝卻視而不見。即便是在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殺到家門口的時候,他也不願意從王爺們那裡征收一分錢作為軍費。相反,為了鎮壓日益壯大的農民起義,他聽信了楊嗣昌的"添兵加饷"計劃,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負擔。

這種做法無疑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劇了民怨。然而,崇祯似乎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有人提出從王爺們那裡籌集軍費的建議時,他卻将這些人關了起來,導緻了國家财政的進一步惡化。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崇祯的軟弱和無能,讓他完全無法應對當時的危機。他不僅不願意從王爺們那裡籌集軍費,反而将那些提出建議的人關進了牢獄。這種做法無疑是火上澆油,進一步加劇了群眾的不滿情緒。

最終,在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殺到家門口的時候,崇祯依然無動于衷,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王朝覆滅。他的軟弱和無能,成為了明朝覆滅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孫傳庭:明末最後的希望

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時刻,一個名叫孫傳庭的人物挺身而出,成為了明朝最後的希望。孫傳庭早就洞察到了明朝問題的根源,他知道如果不改變朝廷對待百姓的态度,任何努力都将是徒勞。

孫傳庭出身于山西,自小就有着出衆的才能。26歲就考入了進士,随後被明朝廷相中,入京做官。在當時的明朝,大奸臣魏忠賢橫行霸道,朝廷内的官員都對他唯命是從。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但孫傳庭卻不為所動,在拒絕了向魏忠賢獻媚之後,憤然辭官回鄉。雖然孫傳庭選擇了隐居,但在明末天下大亂的時候,他還是挺身而出,擔任了陝西巡撫的重任。

當時的陝西連着三年大旱,百姓饑寒交迫,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但孫傳庭上任後,很快就恢複了秩序,村村有匪剿,家家有賊殺。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孫傳庭的努力為時已晚

然而,孫傳庭的努力最終還是為時已晚。他的行為觸犯了朝廷内部的利益集團,這些人擔心如果不除掉孫傳庭,他們的既得利益就會受到威脅。于是,他們開始誣陷孫傳庭,說他訓練明軍的目的是為了造反。

軟弱的崇祯皇帝最終屈服于這些壓力,下令将孫傳庭關進大牢。雖然後來李自成卷土重來,崇祯不得不将孫傳庭請出牢獄,但他卻死命要求孫傳庭出關決戰,導緻了孫傳庭的陣亡。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孫傳庭陣亡後,明朝的最後一根支柱也轟然倒塌。朱家王爺們本想用自己的财力和李自成交換一條生路,但李自成不為所動,他們隻能和他們的王朝一起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孫傳庭雖然最終未能挽救明朝,但他的努力和犧牲卻成為了曆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傳奇。他洞察了明朝問題的根源,并試圖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改變現狀。即便最終失敗,他也沒有放棄對這個國家的忠誠和熱愛。這種精神,無疑值得我們後人永遠銘記和學習。

傳庭死則明亡矣?為何清朝的史官,對明朝大将孫傳庭評價這麼高?

結語

明朝的覆滅,是一個由多方面因素導緻的悲劇。朱家王爺們的貪婪,崇祯皇帝的軟弱,以及朝廷對百姓利益的漠視,共同導緻了這個曾經輝煌的王朝的沒落。

孫傳庭雖然努力挽救,但最終還是被朝廷内部的利益集團所害,成為明朝覆滅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段曆史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國家的興衰,不僅取決于統治者的能力,更取決于整個體制是否健全。

如果統治階層隻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人民的利益,那麼這個國家遲早會走向覆滅。我們應該從曆史中吸取教訓,建立一個公正、廉潔、關注民生的體制,才能真正實作長治久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