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窮與富之間,差的真不隻是錢,還有那些改變一生的微習慣。

作者:林子玄 (富書作者)

你有過這樣的疑惑嗎?

那些曾跟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幾年過去突然變得十分富有,自己卻還在原地打轉,這到底差在了哪裡……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裡就曾花費5年時間做研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他采訪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人和128位窮人,發現一天24小時,1440分鐘,大家都會在吃飯、睡覺等日常事物中花費1200分鐘,而剩下的短短240分鐘,他們的習慣卻出現明顯差别。

88%的富人會習慣每天閱讀至少30分鐘,而大部分窮人則習慣娛樂,幾乎不學習。

240分鐘的生活習慣,讓曾經看着實力相近的人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因貧窮國小都沒畢業,但他一直有個微習慣:每天堅持讀書2小時。

亞洲首富李嘉誠白手起家,至今仍保持着三個雷打不動的微習慣:每天睡覺前堅持閱讀,每天晚飯後看20分鐘英文電視,每天堅持聽電台新聞報道。

他們都在把“提升自我”培養成了生活習慣。

人不是優秀了才有好習慣,而是有了好習慣,才成就了優秀的自己。

一個微小的慣性行為,都會從你的脾氣、性格,到你的身體、精神,進行滲透式的影響。

大衛·納文斯曾在TED講到:“微小的習慣有巨大的力量,養成有益的習慣,能帶來更正面的改變。”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 微習慣是什麼?

作家斯蒂芬在《微習慣》中這樣定義“微習慣”:微習慣就是你強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

還記得那個擊敗北大碩士,在《中國詩詞大會》逆襲奪冠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嗎?

很多人都驚詫他是如何修煉成功的,他說自己在每次等餐的間隙,都會拿出《唐詩三百首》來背上兩句。

這個微習慣讓他日積月累,最終在舞台上大放異彩,成為董卿都連連誇贊的厲害人物。

大家常說知易行難,想要改變意味着要與自身壞習慣做鬥争,對抗起來自然感覺艱難。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看書的好處,想過打開書,下意識又習慣打開手機刷抖音、微網誌,一轉眼兩小時過去,一頁書也沒翻着。

伊拉斯谟說過:“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

而培養“微習慣”就是很好的對抗方法,它零負擔,能極大減少你的抵觸情緒,很容易付諸行動去改變自己。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 培養習慣的“坑”你都經曆過嗎?

好友阿晴一直對寫作很有興趣,為鍛煉寫作思路,她決定養成每天在朋友圈記錄靈感的微習慣。

她開始每天給自己打雞血,告訴自己一要成為更好的作者。

剛開始每天都會堅持記錄七八條,才過一周,她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不再發圈。

阿星在培養過程時,用着很多人都會傾向采取的打雞血方式,也叫做動力政策,但是往往容易向困難繳械投降。

斯蒂芬提到,完全靠動力來驅動自己培養習慣其實是個坑,原因如下:

1、動力很難按需培養:我們都會出現不在狀态的時候,此時動力得不到支配運用。

2、動力容易受不快事件影響:人難免會受到消極情緒影響,比如你想要去健身,出門發生交通堵塞,就有可能造成情緒懈怠,削弱動力。

3.、熱情遞減法則:一樣東西做得久了,熱情就會慢慢變淡,動力也在慢慢消失。

比起動力政策,意志力政策更能讓我們達成目标。

意志力更為穩定、可靠,還能激發動力。

比如我們想要養成跑步的習慣,運用意志力政策,告訴自己今天不跑完絕不休息,逼自己完成每天任務。

堅持幾天,當感覺運動後精神越來越好,這時動力也會迅速增加。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 懶人如何毫不費力養成好習慣?

借助微習慣政策,快速養成一個好習慣,隻需以下下8步。

1、選擇适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首先把你想要培養的習慣列成簡要清單,再篩選其中的重要習慣進行培養,建議數量不要超過四個,太多容易消耗意志力。

堅持一周時間,可進行初步評估并選擇一個長期計劃。

如果有些事不适合每天做,可以培養成每周或每月微習慣。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内在價值。

多問自己幾遍為什麼想要培養這些微習慣,找到價值觀層面的東西,增強信念。

比如:我想每天寫作,為什麼?因為我熱愛寫作。

為什麼?因為這種表達方式是我最喜歡的,通過寫作和人們建立起聯系。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呢?因為寫作是我認為有價值并極為重視的事情。

3、明确習慣依據,将其納入日程。

培養習慣的常見依據有兩種,時間和行為方式。

根據時間來選擇培養,比如“我打算每晚10點閱讀”。

根據行為方式來培養,比如“我打算吃完午飯就開始閱讀”。

至于選擇哪一種,都可以根據自身決定,就像雷海為一樣,他就會利用工作間隙背詩詞進行積累。

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如果你在寫作,就可以為寫得滿滿的文檔慶祝一下,即使你達到的隻是最低要求,那也是在打好基礎。

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也可以給自己獎勵,休息一下,恢複意志力繼續堅持。

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建議用手寫,把想法寫在紙上,讓其在大腦中更加突出,讓你對培養進度和成功與否更加敏感。

記住不要設定任何含糊的目标,這樣會缺乏明确導向,執行力不強。

完成幾天後你就會擁有一個行為鍊,接下來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破壞它,讓它慢慢成為習慣。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我們明明可以設定更高的目标,為什麼還要制定小習慣呢?因為萬事開頭難。

看到自己願意采取行動可以激發堅持的動力,即使我們做着是很小的事,它還是會成為習慣,産生巨大力量。

我們不斷強迫自己執行可實作的任務,也是在強化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更加能超額完成。

7、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我們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堅持目标上,而不要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當非習慣變成習慣,意味着你與大腦的對抗已經變成了合作,非常利于培養大的習慣。

8、留意習慣養成的标志。

代表你的行為已成為習慣的信号有:沒有抵觸情緒、身份認同(比如“我常看書”)、行動時無須考慮、不再擔心做這件事、已經常态化、感覺很無聊(好的習慣不會讓人興奮)。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 8個高效有用的微習慣清單請收藏

1、閱讀2頁書

睡前停止刷手機,閱讀2頁書,長期積累知識庫,豐富自己。

2、記錄自己的開支

固定時間記錄當天消費,知道每一筆錢的去處,會對理财很有幫助。

3、摘抄一首詩

每天抄寫一首詩,并背誦下來,持續堅持,涵養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4、鍛煉10分鐘

每天花費10分鐘,做一次有氧或力量訓練運動,強身健體。

5、記錄1件有成就的事

把每天感到有成就的事寫下來,哪怕一點小進步,不僅可以增長自信,還能幫助保持積極心态。

6、每天記一個詞

一天一個單詞,一年就能記住300多個,不論是考研還是學習小語種,都大有裨益。

7、複盤總結

每天工作,用幾分鐘記錄當天做了什麼,花了多長時間,有什麼收獲和反思。及時改善問題,擷取進步。

8、快速看新聞

每天早起快速浏覽新聞簡報,緊跟時代形勢,拓展眼界。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 寫在最後

廣西聯考狀元楊晨煜曾在一次采訪中,說自己從不參加教育訓練班,但不管是一個月還是一周、一天,都會有總結反思的習慣。

楊晨煜媽媽被問到如何培養出學霸孩子時,這樣說道:“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能力時,幫助他養成習慣。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家長需要“微習慣政策”的加持,孩子的教育更不可或缺。

喬布斯曾言:“在人生的前30年裡,你培養了習慣;在生命的後30年,習慣塑造了你。”

訓子千遍,不如教孩子一個好習慣。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也有這樣一句台詞,我十分認同: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隻有自律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成就大事。”

每一個微習慣的養成,都在強化你的自律人格,形成積極的良性循環,助你快速實作人生進階。

你的好運,其實都藏在你的微習慣裡。

微習慣,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作者簡介:林子玄(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