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望|新技術助推營運商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記者 陳洲)這些年,随着氣候變化加劇,溫室效應顯著,在2020年6月,北極圈内的一個西伯利亞小鎮居然達到了38℃的高溫,北極俨然也有夏天了?另外,全球平均氣溫也在逐年上升,海平面不斷升高,旅行聖地巴厘島、馬爾代夫這樣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的面積正在逐漸縮小甚至消失,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地球成為全世界氣候治理的共同難題。

中國也加入了減排大軍,提出了“雙碳”目标,計劃在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作為“雙碳”政策的“排頭兵”,營運商該如何在新的一年裡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呢?

展望|新技術助推營運商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工信部穩步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強調,2022年要抓好六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提到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穩步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綠色制造,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和産品示範應用。實施工業能效、水效提升計劃。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要做好歲末年初工作,繼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從嚴從細抓好民爆等領域安全生産監管,做好無線電、應急通信和網絡安全保障。

近幾年5G網絡快速覆寫,通信營運商建立起來的5G基站、大型資料中心等都是傳統能耗大戶,如何既滿足使用者需求,又實作綠色通信呢?營運商的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國家雙碳目标的關鍵環節。

營運商助推節能減排

業内普遍認為,目前務必加強5G技術與雙碳垂直行業合作,用數字化5G技術助推相關行業節能減排,讓5G的發展成為實作雙碳目标的一個契機。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2021年也分别出台了《1236行動計劃》、《C2三能“雙碳”行動計劃》、《“雙碳”和十四五行動計劃》,這些行動計劃的推出在促使行業重新審視現有節能工作模式的同時,也拓寬三大營運商與5G産業内的各領域在綠色低碳方面的合作機會,有望共創更多相關的場景。

此外,業内廠商華為公司也釋出了《綠色5G白皮書》,其中提出了綠色5G的8大技術方向,包括:射頻走向多天線、裝置走向超寬頻、站點走向極簡、整站走向關聯、網絡走向智能、業務承載走向高制式、全生命周期走向循環經濟等等。

另一家廠商中興通訊則在産業上遊的制造環節、基站産品創新環節、網絡建設環節、網絡營運階段,依托5G+AI技術、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晶片、引入清潔能源和高效的背景技術、利用智能算法合理排程與配置設定業務等方式,進一步降低碳排放。

雲網融合布局綠色集約新基建

從傳統硬體角度來看,5G裝置比4G裝置的能耗更大,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以,隻能考慮從“軟體”角度下手調試。

展望|新技術助推營運商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例如,中國電信就通過雲網融合技術積極推進天翼雲發展,按照國家一體化大資料中心樞紐節點的建設要求,進一步完善“2+4+31+X+O”的雲和大資料中心布局,建設綠色集約的新型資訊基礎設施。

另外,營運商還通過“共建共享”的方式推進雙碳節能工作。中國電信于2019年就與中國聯通簽署《5G網絡共建共享架構合作協定書》,在全國範圍内合作共建一張5G接入網絡;随後,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也宣布共建共享700M網絡。

再者,随着光伏、特高壓、風力發電等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許多營運商建立的基站機房已經開始使用光伏發電作為主要能源的供給。如華為無線網絡SRAN産品線總裁馬洪波所言,由綠色5G網絡産生出的相關技術,将在減碳“紅線”壓力下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最後,如今熱門的“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也能更好地打造節能減排核心算法,合理使用環保監測資料,進一步提升節能效果,把新技術應用于節能綠色産業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