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四川尤甚,是以導緻各地土匪橫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賴金廷生于清朝末年的四川金堂縣,家中兄弟姐妹八個,日子過得不算好。父親去世之後,母親就帶着幾個孩子搬到了康家渡,當了佃農。但是,這個賴金廷根本沒有種地的心思,年齡不大就琢磨着出去當土匪。

清末民初,四川一片大亂,土匪遍地都是。比如這個賴金廷吧,想當土匪很簡單,他三哥賴熙就是一名小土匪。跟着三哥混了一段時間,賴金廷又去投靠叔父賴開太,當地的土匪頭子。平時賴金廷就是放放牛,啥時候叔父出去搶劫,就帶上他一起去。又過了一段時間,賴金廷投靠了叔伯姐夫,土匪頭子彭執其……

那個時代,親戚朋友當中有當土匪的,太正常了。有些是“職業土匪”,有些則平時種田,農閑時去當土匪。賴金廷自從跟了彭執其,就喜歡上了打家劫舍,為非作歹。沒過多久,他就被提拔成小頭目,分了十多支槍,成了“分棚舵把子”。

賴金廷很快就展現出了自己的“天分”,帶着手下十幾個人四處活動,拉票搶劫,迅速發展成了200多人的土匪隊伍。

别人當土匪盼着被收編、吃饷銀,賴金廷完全不一樣。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都想着收編地方土匪,擴充實力。那些大大小小的土匪,也覺得四處搶劫不是長久之計,都願意被收編,有人發槍發彈發軍饷,多好啊!

1922年,楊森手下的某旅旅長,成功收編了彭執其,賴金廷自然也跟着去了。彭執其成了團長,賴金廷則成了營長,隊伍駐紮在了廣漢。按理說這是好事兒啊,但賴金廷不這麼想。他早就把自己手中的好槍埋藏起來,留了一條後路。

被收編幾個月之後,賴金廷覺得部隊管得太嚴,不自由。于是,就把營長的職務交給了侄子,自己拍拍屁股回了老家。不久之後,他就又召集了一幫人馬,繼續當土匪了。賴金廷覺得,當土匪多好啊,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睡醒了拉隊伍去搶劫,也沒人管着。沒過多久,他的土匪隊伍就強大起來了。

賴金廷這樣的土匪,心狠手辣。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四川土匪綁票,目标是大人就叫“拉肥豬”,目标是小孩就叫“抱童子”。那個年代,不管是什麼地方的土匪,都覺得綁票最安全來錢最快。正常來說,綁票的目标都是稍微有錢的家庭,如賴金廷這樣的四川土匪,把人綁來之後,就會找個隐蔽的地方關起來,每天幾碗稀粥養着,專人看管。

一般報價幾百到幾千大洋,交了錢就把人領走,不交錢絕不放人。有些人就被活活折磨而死,家裡人想把屍體帶回去,也要交錢才行。有些人家一分不給,肉票多數難逃一死,但如果是小孩子,很可能會被留下來,加入匪幫。賴金廷的養子賴荩成,就是沒有人贖回去的肉票,賴金廷看他夠機靈,就收養了。

既然是土匪,就少不了搶劫。賴金廷帶人攔路搶劫商旅,進村寨禍害老百姓,有時候甚至竄入場鎮打家劫舍。舉個例子,有一次賴金廷帶人來到雲繡場鎮,他讓土匪全部穿上軍裝,光明正大的進去,各個路口布置好匪徒。趕場的百姓不知道是土匪,也沒有太多戒備。之後賴金廷一聲令下,所有路口戒嚴,把老百姓趕到一起挨個搜身,破衣服舊鞋都搶,煙館中煙鬥裡的煙灰都摳出來帶走了。平時搶糧食,搶雞鴨鵝兔,更是肆無忌憚。

殺人放火的事情,賴金廷更是經常幹,當地的保安隊實力有限,沒有膽量外出剿匪。就這麼,如賴金廷一樣的土匪,越來越多,很多老百姓也被挾裹着加入了匪幫,有些村寨家家都有土匪。

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1925年,四川軍閥楊秀春決定剿匪,以表現自己力量強大、愛護百姓,主要針對的就是其駐防的金堂地區。正兒八經地說,那時候剿匪哪有那麼容易?除了土匪熟悉地形,四處躲藏之外,還有很多人“明為農民暗為匪”,刁鑽着呢。

是以,楊秀春的剿匪,其實就是炫耀武力,震懾一下當地土匪和百姓。在行動之前,他還專門編出了歌謠四處傳唱:“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要這麼一說,金堂地區到處都是土匪了……其實,這話說得不全對,也不全錯。真正如賴金廷一樣的“職業土匪”,其實并沒有多少。但“通匪”的百姓,确實很多,“坐地分肥”的事情也是很普遍的。

總之,楊秀春剿匪,針對的就是賴金廷等大股土匪。但土匪畢竟對當地非常熟悉,官兵一來就躲進山裡,官兵一走再出來搶劫,時不時還吃掉一些掉隊的士兵,奪了不少槍支彈藥。楊秀春的隊伍吃了虧,又抓不到土匪撒氣,于是開始折騰老百姓。

他們隻要見到“可疑”的人,就不分青紅皂白抓起來一頓毒打,要麼就是進村寨“搜捕土匪”,趁機禍害百姓。當時,他們還搞出個“三完四光政策”——樹砍完、竹子砍完、缸缸罐罐砸完;大豬小豬殺光、雞鴨鵝兔吃光、蔬菜扯光、院子燒光。這麼幹的目的,說是為了“不讓土匪有容身之處”。

楊秀春剿匪不成,隻能招撫,賴金廷又被收編了。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你要是看多了民國土匪的故事,就會對“收編”這種套路習以為常,有很多土匪發展壯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被收編吃官饷。昨天還是土匪,今天搖身一變,就成了“保安團”,老百姓都無話可說了。

賴金廷對這次收編,還是非常滿意的。他成了維持治安的“聯合團”副團長,城廂、繡水、姚渡、清江等地區,都成了他的“防區”。另一個和賴金廷關系很好的土匪頭子羅春山,管轄龍王、日新、雲繡、福洪等丘陵地區,是名義上的大隊長,歸賴金廷指揮。實際上,這兩人在各自的防區稱王稱霸,自行收稅,收了完全留着自己用。

就這麼,賴金廷開始光明正大的發展,最厲害的時候能調動7000人馬,随身跟在身邊的隊伍也有1000多人。此時,賴金廷俨然成了土皇帝,成了割據一方的小軍閥。

也正是這時候,土匪之間鬧了沖突,開始自相殘殺。

大隊長羅春山,20多歲時就當了土匪,心狠手辣,是金堂僅次于賴金廷的第二号土匪頭子。雙方曾經互相争鬥,後來又合夥搶劫,多次出生入死,成了好兄弟。賴金廷的侄子,還專門認了羅春山為幹爹,賴、羅兩家的關系更近了。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土匪之間,共患難可以,同享福就不一定了。賴金廷和羅春山被收編後,各自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内稱王稱霸,時間一長沖突就出來了。

最初,是賴金廷手下的小匪首,在羅春山的地盤搶劫被抓,羅春山直接斃了他。這事兒羅春山雖然有理有據,但賴金廷總覺得有點不給自己面子。後來,羅春山的手下冒充軍隊出去搶劫,不慎在現場掉落了重要物證,駐軍一查發現,竟然是屬于賴金廷手下的東西,于是以為是賴金廷安排人幹的。

賴金廷覺得這是羅春山故意嫁禍,于是下決心除掉他。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1929年3月,賴金廷在康家渡大擺敬神活動,邀請羅春山前來。羅春山本來就很信佛,于是也沒什麼防備,隻帶了心腹15人就來了。到了江邊準備下馬上船時,羅春山的馬忽然一陣嘶鳴,狂躁不安。兩名心腹一看,覺得不是什麼好預兆,于是勸羅春山不要去。

羅春山不聽勸阻執意前往,這兩名心腹無奈,沒有跟過去。羅春山到了地方後,賴金廷熱情招待,當天晚上,賴金廷的手下趁羅春山不備,連打三槍,但沒有擊中要害。之後,他們又把羅春山拖到院中天井,打光了七發子彈,羅春山就這麼死了。

打死羅春山,賴金廷對外說是駐軍安排的,他自己也不願意,還派人把羅春山的屍體送回去,帶上了香蠟紙錢等祭品,以示自己非常講義氣。羅家人表面不說什麼,實際上憤怒不已。賴金廷為了斬草除根,很快就帶兵過來,圍剿羅春山的手下,但幸好羅家拼死一搏,才不至于被全滅。

除掉了自己的兄弟,賴金廷勢力更大,當然也更嚣張跋扈了。

樹大招風,他這個土霸王很快又成了剿匪的重點對象。

民國四川土匪之亂:三歲孩童七歲匪,八十老翁坐地分肥

1930年3月,各路軍閥開始圍剿賴金廷。賴金廷雖然熟悉地形,手下人多槍多,但畢竟戰鬥力不太強,隻能稍作抵抗突圍撤退。結果鄧錫侯指令川西各路駐軍圍追堵截,賴金廷想帶着隊伍逃往北川,結果在紅白場附近被包圍了。

當時,他們被堵在一座鐵索橋旁邊,後有追兵前有封鎖,左邊是高山陡壁,右邊是深淵急水。土匪隊伍一看沒有退路,立刻四散而逃,有些被打死,有些淹死了。賴金廷隻帶着7名親信突圍出來,躲進了深山之中。

幾天之後,他們才敢悄悄出來,一路跑到了綿竹縣北的燒龜灘附近。幾個人正擠在路邊吃東西,旁邊碉堡内的團丁忽然探頭問:“幹啥的!”一名匪徒滿不在乎地說:“做人的。”團丁聽到這話,立刻朝着這群人開了一槍,正中賴金廷的太陽穴。這個嚣張多年的大土匪,就這麼一聲不吭地倒下了。

賴金廷死了,四川的土匪依然還有很多。一茬又一茬,怎麼也剿不完。其實對于老百姓來說,當時的土匪和官兵差別真不大,不管誰來了都是一頓亂搶。

老百姓編了一首歌謠,就很能說明問題:“匪如梳,團如篦,官兵猶如刀子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