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荊轲之死令太子丹非常痛心。

既然行刺失敗了,又不能投降,燕國隻剩下跟秦國大動幹戈一條路。

燕王喜希望兒子能禦敵于國門之外,不要再讓燕國内地受到兵戈之災。他把兵權交給了太子丹,征發大量兵馬屯駐在北易水北岸的武陽城(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東南)。

武陽是燕國的下都,著名的燕下都遺址就是此地。燕下都武陽的西面靠着太行山脈,扼守着太行八陉之第七陉——蒲陰陉的東出口,南面臨近燕南長城的西段。在武陽的兵器庫中,有許多經過淬火的鋼劍、鐵矛、鐵戟、鐵盔、鐵甲,燕國最精銳的鐵甲重裝步兵目前聚集在這座重鎮。由于燕下都易守難攻,當年趙将李牧伐燕時便繞開了這塊硬骨頭,選擇了更好打的方城作為兼并對象。

太子丹一面調集燕國各地精兵趕赴武陽,一面派使者去上谷郡聯絡代王嘉,提議調燕代聯軍南下協助自己固守燕南長城。此時的燕國最多能動員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含後勤辎重部隊),但燕軍的戰鬥力不佳,遠不如僅有數萬人馬的代軍強悍。更重要的是,燕國腹地在華北平原,代國腹地在太行山以北、燕山以西。秦軍攻打代國要翻山越嶺,攻破薊隻需要渡過幾條河流。燕王喜君臣生怕代軍作壁上觀,就想拉上代軍一起南下作戰。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上圖)電視劇《大秦賦》中的太子丹

荊轲刺秦王這一年,也是代王嘉改元的第一年。他把逃亡到代郡和上谷郡的原趙國北方邊防軍殘部和青壯百姓整編為代軍,駐紮在離燕國最近的上谷之地。代軍隻要從居庸塞南下,就能進入燕國首都薊城。

代王嘉強烈渴望借助燕國的力量盡快光複趙國。他看到王翦用心治理故趙地,迅速恢複了秩序,很擔心再過兩年人心思定,自己就很難光複趙國了。是以,他急着想要趁着秦兵立足未穩先發制人。正好,太子丹的提議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代王嘉與燕将率領屯駐上谷的燕代聯軍移師燕下都武陽,跟太子丹率領的燕将主力會師。

代王嘉在戰前會議中分析道,王翦兵臨易水卻遲遲沒有北上,其意圖就是鞏固現有地盤,等根基穩固再進軍。如果讓他的奸計得逞,燕代兩國就會被徹底困住。秦國隻占領了趙國短短一年,統治并不穩固。秦軍補給線長達上千裡,後勤壓力巨大,真正能投入對燕戰場的兵力最多二十餘萬人,遠遠少于燕代兩國可動員的總兵力。隻要聯軍能擊敗秦将王翦,趙地百姓會紛紛叛秦,領着代王嘉的兵馬打回邯鄲老家去。趙國光複之後,就能成為燕國最有力的盟友和屏障。燕國的邊患就能解除了。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上圖)《大秦賦》中的王翦

太子丹贊同代王嘉的意見。他深知秦滅韓、趙之後的土地、人口、糧草、财貨驟然增加,一旦秦國在趙地站穩腳跟,就用不着從數千裡之外的關中運送軍隊和辎重。秦軍僅憑借趙地的糧草和人力就可以長期封鎖燕國,燕國就再也沒有自救的機會了。

盡管要面對的是天下最可怕的虎狼之師,太子丹和代王嘉還是鼓起燕趙壯士慷慨悲歌的勇氣與之決一死戰。他們率領燕代聯軍從武陽城南下,來到了易水的東岸,連同數萬燕長城守軍準備與秦軍進行會戰。

太子丹和代王嘉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王翦最期待的決定。

王翦确實做好了長期圍困燕國的戰略布局,但是他更希望敵軍主動來進攻。燕國雖弱,但地域遼闊,漁陽郡、右北平郡還算稍微近一點兒,遼西郡和遼東郡地理偏遠,秦軍兵馬再多也沒法一口氣席卷燕國全境。

站在秦國的立場上看,最頭痛的有兩種情況。一是燕國君臣直接退守遼東,把秦軍的後勤補給線拉長了千餘裡,等秦軍像當年的齊軍和趙軍那樣在糧草将盡之時撤退,燕軍主力再趁機反攻,收複失地。是以,王翦就算再善于用兵,也不能在沿途缺乏給養的情況下冒進。二是燕國放棄薊城以南的地盤,讓各城堅壁清野、節節抵抗消耗秦軍,再把舉國之兵集中起來死守薊城。秦軍久攻不克,又沒有那麼多糧草搞長圍久困,還是要退兵。燕軍依然可以收複失地。

然而,秦軍最不怕的就是燕軍集中兵力南下會戰,哪怕對方兵力多出許多。在燕國邊境開戰,秦軍的後勤辎重部隊可以少跑幾百裡甚至上千裡路,樂得輕松。而且燕軍若是分散成幾路,秦軍還得費工夫一個個消滅。燕軍集中在一起,秦軍可以一次消滅對手。現在,燕代聯軍仗着兵力優勢積極求戰,王翦和辛勝等秦将求之不得。

根據王翦的估算,燕代兩國最多可以聯合動員四十多萬人參戰,但燕國要在遼東郡留下足夠的兵力做退路,能放在燕國腹地的人馬最多三十餘萬人。首都薊城又要留下重兵把守,聯軍能投入前線的兵力最多也就三十萬人,比秦軍略占優勢。然而,聯軍是由兩撥人馬組成,燕軍和代軍就算再怎麼同仇敵忾,也不會配合得很默契。兩軍士兵不因為燕趙兩國的往日恩怨自己先打起來就該燒高香了。

寒冬一天比一天近了,易水河畔的風比荊轲離開時更加凜冽。兩軍數十萬人馬眼下正在易水的兩岸對峙。燕代聯軍駐紮在南易水北岸,以汾門(燕南長城的關門)要塞為依托。秦軍駐紮在南岸,以武遂、龍兌(均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東北)二城為基地。

對秦軍而言,此戰毫無疑問能取得勝利,問題在于怎樣打才能取得最大的勝利。秦軍直接去進攻汾門要塞倒也不難,可以憑實力碾壓對手,以前趙軍伐燕的時候就是主動進攻。不過,此舉将面臨被對手半渡而擊的風險,多死個幾千人也在預料之内。以王翦的用兵思路,自然是不滿意。于是,他對秦軍衆将表示,我軍不過去,讓敵人自己過來。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王翦指着作戰地圖上的易水,易水從汾門要塞的南邊和西邊流過,恰好形成了個大拐彎。在武遂、龍兌的西北方,也就是易水的西岸有一片平原。這片平原的北面和西面都有丘陵山地,可以埋伏人馬。王翦打算在這一帶跟燕代聯軍決戰。至于作戰計劃嘛,衆将附耳過來……

逞血氣之勇靠一時沖動,時間一久就會冷卻,原先抛之腦後的疑慮啊、恐懼啊什麼的負面情緒都會重新占領你的頭腦。太子丹和代王嘉此刻就是這種感想。兩人率軍主動來到南易水東岸,在看到秦軍嚴整的軍容後,熱血頓時涼了一半。秦軍布防沒有什麼破綻,該從哪下手呢?

燕代聯軍衆将多年來畏秦如虎,誰都不願打頭陣,你推我我推你的。原趙軍出身的代軍将領素來看不起弱燕,可人人都是秦軍的手下敗将,何敢言勇?燕軍的兵力遠遠超過代軍,但燕國的将軍們都把代軍當成真正的精銳,怎麼可能願意讓燕軍士兵去給強秦送人頭呢?聯軍争吵不斷,天天都是再議。直到斥候傳來消息,屯駐武遂、龍兌的秦軍突然向西離去,據說是要調頭去攻打代國。

這個真假不明的消息一下子就戳中了代王嘉的心病。秦軍駐紮的南易水之西,毗鄰太行山脈,恰好有一條小路連接配接太行八陉之第六陉——飛狐陉。而飛狐陉的北出口盡頭正是代國首都代縣。代軍衆将一聽到王翦要去端自己的老巢,全都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紛紛要求帶兵去追擊秦軍。燕軍衆将則擔心其中有詐,不敢輕易渡過易水。聯軍吵來吵去,斥候也回來好幾撥,不斷傳來最新的情報。太子丹和代王嘉得知秦軍大部隊已經走遠時,才最終拍闆揮師渡河追擊秦軍。

如果光是燕軍跟秦軍作戰,現在秦軍西去,太子丹可以坐視不理,任由秦軍去滅代國。可是現在燕代組建了聯軍,燕軍又非常依賴數萬代軍人馬的戰鬥力,太子丹就不能不遷就代王嘉的決定了。況且,他也想利用秦軍撤退的機會來打個勝仗。就算不能一舉擊潰秦軍主力,能吃掉秦軍後衛部隊的尾巴,也是一個足以鼓舞燕代聯軍士氣的小勝仗。

燕代聯軍從汾門要塞中出來,在渡河時還小心翼翼,高度警惕秦軍突然殺出來半渡而擊。結果全軍上岸後也沒有發現任何情況,聯軍前鋒的斥候發現了秦軍的蹤迹。代王嘉判斷秦軍是真的去襲擊代國了,必須趕緊追上去,否則自己的老巢不保。太子丹留了個心眼兒,讓燕南長城的數萬守軍保護好聯軍撤退的後路。燕代聯軍的士兵們紛紛加快腳步,隊伍由南易水西岸的山地到平原延綿十幾裡。他們還不知道,等在前面的是一場死亡之旅。

秦軍伏兵放過了敵軍的先頭部隊,等燕代聯軍大多進入南易水西岸的伏擊圈才動手。進入山谷的聯軍士兵遭到秦軍弩兵的壓制,箭雨和滾石從道路兩旁的山頭上撲面而來。秦軍選擇的伏擊點地形好,聯軍士兵想冒死爬坡仰攻争奪制高點很困難。手持強弩者頑強地朝山頭放箭,但很快被秦軍的箭放倒。秦軍持戟甲士和劍盾武士在弩兵的掩護下紛紛從山頭上殺下來,把山谷裡的燕代聯軍分割成無數個小塊進行圍殲。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身處山谷外平原上的燕代聯軍後隊人馬也遭到了秦軍襲擊。這支秦軍車騎部隊是滅趙時的主力軍之一,作戰十分骁勇,把燕軍的車騎部隊打得落花流水。戰鬥力更強的代軍車騎趕來救援,這支趙國北方邊防軍最後的精銳努力克服遇襲時的驚慌,舍生忘死地跟仇敵戰鬥。然而,秦軍的訓練水準更高,幾乎每個什伍都有百戰老兵。無論是燕國的鐵甲武士,還是代國的胡服騎兵,在秦軍主力面前都敗下陣來。

代王嘉和太子丹遭到襲擊後知道自己中計了,急忙組織突圍。然而,兩人的心思各異,代軍想朝代國方向殺出血路,比秦軍先一步趕回代國。燕軍則想撤回南易水東岸,憑借燕南長城遲滞秦軍,主力退守燕下都武陽城。這導緻燕代聯軍立刻産生了嚴重的裂痕,雙方還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燕代聯軍各自突圍,秦軍各部順勢奮力掩殺,此戰大局已定。但秦軍的兵力不占優勢,再加上戰場的東面與南面是開闊的平原,無法對分散突圍的敵軍形成嚴密的合圍。王翦觀察了戰場形勢後,下令全軍各部不再追擊代王嘉的敗軍,全力攻打太子丹率領的燕軍。太子丹因廣交豪傑和堅定抗秦而在軍中頗有威望,在燕軍衆将的拼死掩護下,他渡過易水,與少量精兵逃回武陽城。

可是,剩下的燕軍大部隊就沒那麼走運了。頑抗到底的被秦軍砍了人頭,大多數士兵無心再戰,集體向秦軍投降。王翦不好殺戮,更喜歡抓俘虜以儲存可用的勞動力,他還準備在燕趙之地大修馳道。

太子丹率領的燕軍在南易水之西的會戰中被消滅了至少十餘萬兵馬,燕南長城防線也被秦軍趁機全部攻克,武陽城以南的燕國領土全部淪陷,各地共計數萬守軍也慘遭團滅。代軍戰鬥力較強,且不是王翦的首要打擊對象,是以傷亡比較小,還保留有數萬之師。但代王嘉經此一戰後喪失了複國的雄心壯志,隻想着苟延殘喘一天是一天。

編輯:朱章鳳

本文摘自《你一定愛讀的中國戰争史:秦朝》【裸背版】

燕太子丹帶兵打仗的水準如何?三分鐘跟着王翦複盤易水之戰

繼續閱讀